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方案探究

2019-12-05 02:44逵建澍
商情 2019年46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育改革就业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方面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前途,另一方面还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影响,是目前我国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该研究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出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重点从大学教学视角讨论高校教学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并从大学教学结构、软硬件教学资源以及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等环节阐述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相关影响,从而提出如何改革高校教育方针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相关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教育 大学生 就业 影响因素 教育改革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逐渐实现大众化教育,使得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早在201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已经上升到800万人,就业难是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在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主要概括为个人与社会两大因素,其中个人因素指的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而社会因素则是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招生规模等。该研究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出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而提出如何改革高校教育方针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相关策略及建议。大学生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人才资源,同时也是现代化建设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一支新生力量,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直接影响到社会各阶层的切身利益,而且关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所以及时、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重要。

1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1.1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剧增

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有着较大的基数,而且大学毕业生有着较大就业压力,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大学生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大学教育的全面普及,大学院校不断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就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大学生就业现状主要特点在于就业基数大、就业人数上涨速度快。现阶段,我国就业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竞争比较大,岗位数量和大学生数量关系呈失衡状态,难以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降低、就业形势不理想的现状越发严峻。

1.2大学生就业区域呈现集中化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呈现不合理、不科学的结构分布,就业区域分布严重失衡。近年来数据显示,相对东部地区而言,大学生更倾向于在东部地区就业,而且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更愿意选择沿海发达城市。且东部发达城市的高校数量也比较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通常会形成就业就近心理,由此就会导致东部就业压力的增加,发达城市不能合理分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相对来说比较大。我国西部与农村地区的人口比较少,而且经济欠发达,所以在这些地区就业的大学生比较少,相对西部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缺乏足够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很少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1.3大学毕业生就业领域呈现单一化

现阶段我国服务类与金融类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所以大学毕业生在专业方面通常会选择计算机、会计以及贸易等具有较大岗位供需的行业,工科类特别是经济发展迅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整形技术、模具设计制造等毕业生则较少。专业选择失衡直接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压力。除此之外,很多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方面比较单一,这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领域窄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2.1社会因素

我国有近8亿劳动人口,且近些年国内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有着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带来很大挑战。目前我国经济基础缺乏稳固性,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与新老矛盾交叉存在,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且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与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复杂形势。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面临失业人员再就业、青年就业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问题,而且我国劳动力具有较低的综合素质,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技师人才短缺,无法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以上问题直接加大了大学身就业难度。综上所述,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特殊的中国国情以及突出的公众就业压力,对我国就业问题艰巨性与复杂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2.2高校因素

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的扩招与专业设置直接造成大学毕业生呈现无业可就的情况。在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的社会大背景下,高校教育应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专业人才与综合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我国高校生供给增长速度明显比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的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从时间结构层面分析,短时间内大学生供给超量增长明显大于需求增长,且还要逐步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而劳动力市场若想消化大学生超量供给同样需要时间。

2.3学生因素

大多大学生更倾向于在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去事业单位、机关等部门工作,认为这些单位工作环境好、名声好,而且福利待遇比较高。虽然中小城市、边远地区也急需专业人才,然而,主动问津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多,且极易流失应聘的专业人才,造成这些地区在人才选任方面呈现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下的特点。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有着居高不下的就业期望,且就业理念也比较陈旧,很多大学生拒绝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仅追求眼前利益,造成人才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低学历、高消费人才并存,人才浪费、人才奇缺现象并存,此为大学生就业的直接拦路虎。

3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方案

3.1调整大学学科结构,加大专业口径

高等院校中,应该以建设重点学科为核心,将学科交叉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加强人文社会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数学与经济管理学科等不同学科的综合交叉、融合与渗透,加大对传统学科的改造力度,创建新兴边沿学科与交叉学科。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将学科课程壁垒打破,提升课程综合性,将国际化内容加入在课程计划内。除此之外,创建与完善市场经济需要人才必须具备更为专业的市场经济知识,由此就需要持续更新与调整大学教学内容。

3.2遵循以生为本,加强实践教学

知识经济时代下,社会各界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上提到历史新高度,高校也逐渐改变了其作为最终用户与社会产品间所扮演的中介角色,一方面担负科研教学职责,另一方面还是转化知识为生产力的一个关键环节。高等院校服务于社会的意识逐渐增强,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操作性与应用性较强,实践教育与理论联系实际占据关键位置。所以,培养高校生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全面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尤其是实践与试验教学,不断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为其将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3.3完善教学方法,实现大学教育现代化

我国在近些年先后提出一系列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国家教育部门倡导推进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实现学科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逐渐取代教材、粉笔板书等传统资源设备,学习情景的创设,使得信息技术变成高校生的一种认知工具。所以高校应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结构,转变传统单一式教学模式,变革教学现状,实现大学教育现代化,确保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

3.4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创建就业管理机构

我国高校应帮助学生提升其自信心,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同样包括工作期望值大、实践能力不足等个人因素,所以,高校应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遵循先就业、后择业原则,形成轻地域、重事业的择业观,自觉结合自身技能与社会需要。此外,高校还要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自身一有工作能力与知识水平自主创业,并将更多有用市场信息提供给大学毕业生,便于大学生参加不同的就业市场招聘。

4总结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有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性、发展速度以及发展程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重要。所以,只有大学生、高校、政府和用人单位多方合作、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就业营造一种健康的就业范围,方可解决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状,对社会和谐发展与前面进步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秋予.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4):63-64.

[2]刘复兴,朱俊华.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力资本、SCCT职业发展理论的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17,43(5):30-37.

[3]赵欣.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161-162.

[4]初国芳.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丹东高职大学生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8):123-125.

作者简介:逵建澍,思想政治教育,助教,高校辅导员,思政专业。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教育改革就业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