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

2019-12-05 02:46陶群芬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手术室

陶群芬

【摘 要】为提高安全护理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与本人的护理经验,以手术室为例,对安全护理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列举了手术室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了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强调了预防风险的重要性。其次,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培训、护理文书书写等多方面出发,归纳了具体的管理手段。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护理风险

近年来,手术室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护士护理难度与强度逐渐加大,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提升。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患者的护理需求。在分析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拟定管理方案,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可见,对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较为必要。

1 手术室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原因

1.1 手术室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手术室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以核对不仔细、体位不当、器械不足、未严格落实无菌操作、病理标本遗失等为主。如未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疾病及术式,容易导致手术错误,诱发护患纠纷。体位摆放不当,容易增加手术难度,且会导致患者舒适度下降,增加术中发生压疮的风险,影响护理效果。器械准备不足,易导致手术无法连续进行,延长手术时间,对患者耐受度的提升不利。未严格落实无菌操作,是导致术中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1]。病理标本遗失,易对疾病的诊断造成阻碍。上述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均会对医院的信誉与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减少各类风险的关键,在于加强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

1.2 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

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与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缺乏護理培训、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方法缺乏灵活性、围术期护理缺乏以及护理流程缺乏统一性有关[2]。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存在,易导致护士的护理负担加重,从而诱发护理风险。缺乏护理培训,容易导致护士的护理能力难以得到持续性的提升,导致其服务意识、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难以得到培养,从而增加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问题的存在,可从根本上影响护理效果。未详细、规范的书写护理文书,或未给予妥善的围术期护理,均可导致护理安全性下降。需从上述角度出发,加强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以改善管理效果。

2 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方法

2.1 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水平,减少护理风险。手术室具有护理任务重、工作量大、护理难度高的特点,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如操作不慎,或护理存在疏忽,均会导致护理风险发生。而如手术室护士数量过少,上述风险的发生率将显著提升[3]。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医院将“每日手术间的占用率”、“患者的护理难度”、“手术种类”等方面出发,对护士的数量进行调整。难度高、手术台数多时,应增加护士人数。针对高龄、伴有智力缺陷、意识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者,同样应增加护士人数,改善护理效果。医院应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确保护士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为护理风险的减少奠定基础。

2.2 加强护理培训

护士护理能力低,是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室需加强护理培训,为其护理能力的增强提供保证。针对手术室护士所进行的培训,应包括多项内容。如:手术室常见疾病类型、各类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各术式的流程、麻醉方法、常见风险、风险的预防方法等。此外,手术室同样应培养护士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及法律意识。确保护士能够在患者入院后,以良好的态度,为其提供完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改善护理效果。护理培训结束后,护士应参与考核。如考核通过,则表明护理培训合格。反之,则需继续参加培训,直至确保护士能够良好的预防护理风险为止。

2.3 规范书写文书

手术室护理步骤复杂,护理内容多,如未详细书写护理文书,容易导致护患纠纷发生时护士无法提供证据维护自身与医院的权益。为提高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护士应首先保证文书书写及时,以免遗漏相应内容。书写文书时,护士应保证其内容完善、细节清晰、字体工整,文书应避免出现修改、涂抹,以免诱发法律纠纷。针对手术室患者所书写的护理文书,应包括术前护理记录、术后访视记录等内容。为提高护士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护士长需每月一次对文书书写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给予纠正,确保护士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纠正错误认识,改善文书书写效果。

2.4 调整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灵活性差,为当前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可有效解决该问题。对此,建议手术室将“PDCA循环模式”、“品管圈”应用到管理过程中。以“PDCA循环模式”为例,手术室应首先分析常发生的护理风险,了解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明确当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制定护理计划。计划制定后,应对其进行落实。在此期间,需定期对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如发现护理风险未减少,或风险发生率提升,则表明护理方案中存在问题。此时,需及时寻找问题,并及时修改方案,以提升其可行性。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手术室管理,可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持续性的解决。

2.5 定期召开会议

定期召开会议,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可使护士从整体上了解具体的护理状况,使其能够了解自身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会议召开时,护士长应首先对护士的上阶段护理成果进行总结。针对护理质量较高者,应给予鼓励与赞扬。针对护理质量低、护理风险发生率高者,则应帮助其分析问题,并集思广益,帮助其制定解决方案。成果总结完成后,护士长需要求护士采用头脑风暴法,为护理计划的调整给出建议。由于手术室护士护理难度大,压力大,召开会议的过程中,护士长同样可为其提供倾诉的空间,使护士能够充分发泄压力,轻松的进入下阶段的护理工作中,降低护士的离职率,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

2.6 注重围术期护理

手术患者的术前禁食禁饮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术后的麻醉苏醒情况、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为影响护理安全性的主要因素。需从上述角度出发,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术前,护士应主动进行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嘱其遵医嘱禁食禁饮,强调做好胃肠道准备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依从性。针对术前不良情绪严重者,应对其进行鼓励、安慰、疏导,并进行放松训练,改善患者的心态。针对营养不良者,应于术前嘱其补充营养,提高手术耐受度,减少护理风险。手术结束后,护士应通过营养支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改善营养状况。此外,还需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

2.7 规范护理流程

规范护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护理措施的统一性、规范性与科学性,对护理效率的提升,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严格落实核对制度。确保无异常后,护士应辅助患者摆放体位,询问其是否舒适。此后,应协助麻醉医生给予麻醉,严格控制麻醉药物剂量,在保证镇痛镇静效果的基础上,预防术后并发症。麻醉后,应与术者密切配合完成手术。在此期间,应快速、准确的传递医疗器械,保证器械充足。术中,需严格落实无菌操作,预防医院感染。针对术后疼痛者,可考虑遵医嘱给予镇痛类药物,以免诱发应激反应,对术后康复造成阻碍。

3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手术室所采取的护理管理方法,仍存在不足。未来,手术室需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并加强护理培训,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调整管理模式、定期召開会议、规范护理流程,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持续性的提高管理质量。此外,护士同样应加强自我管理,注重围术期护理,规范书写护理文书,进一步改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鲍映雪,孙柳君,袁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2110-2112.

[2]郭翠翠.细节化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室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313-314.

[3]丁咏梅.细节化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室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的效果及应用价值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5):169-170.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手术室
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及应对策略研究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