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 朱启法 林硕
摘要 土鸡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发展土鸡养殖前景可观。皖南地区发展土鸡林下饲养技术是农户增收的有效渠道之一。本文结合实践,总结了皖南地区土鸡林下放养关键技术,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土鸡;林下放养;皖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 1007-5739(2019)20-0216-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土鸡的肉质好、口感佳,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售价一直比较高,但是其生长速度慢,且散养数量有限,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效果不明显[1]。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很多地区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林下土鸡散养技术,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土鸡散养时啄食林间的害虫,运动量大,口感比一般饲养的土鸡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因此,发展林下土鸡散养模式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1]。现结合皖南地区实际,对土鸡林下放养关键技术进行总结。
1 科学选择养殖场地,平整地块
林下散养土鸡的地点要求交通便利、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远、有洁净的水源、背风向阳、坡度平缓、有稀疏林荫地(长势过于茂密的情况下对土鸡的鸡冠着色不利)。由于土鸡可以飞得较高啄食果实而导致减产,因而果园内散养土鸡最好避开果实的成熟期,以降低经济损失[2]。林下如果杂草过多,应先将杂树、杂草等清理干净,确保林间光照充足;若林地的坡度大,可以先进行平整,降低坡度。
2 搭建鸡舍,圈围散养区域
用砖木搭建鸡舍,密度为5只/m2,鸡舍檐角的高度要求达到1.6~1.7 m,有门有窗,门窗可以对开,提高鸡舍内的通风透光性[2];既可以夏季排湿排热,又可以冬季保温防寒[1]。鸡舍的顶部覆盖材料首选瓦,石棉瓦、彩钢瓦均可;鸡舍内可以用竹子或者木头搭建横杆,便于土鸡上架,一方面提高饲养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土鸡都挤在地面上产生的踩压打斗等导致羽毛损坏。鸡舍内部、门口地面上均要覆盖一层稻草,防止鸡舍内过于潮湿而增加土鸡患病几率;鸡舍外建好沟渠,将雨水、污水直接排走。
将土鸡放养区域圈起来,密度控制为750~1 050只/hm2,圈围的材料可选择丝粗1.5 mm、高1.5 m、网孔6 cm×6 cm的荷兰网,每3 m左右打1个木桩或者毛竹桩,以固定住网。此外,养殖土鸡的林地内基础配套设施要建好,包括水电、物资进出林地的道路、饮用水源等。
3 选择适合在当地进行林下养殖的土鸡品种
要结合当地市场需求以及生产实际选择适合的土鸡品种,一般肉用鸡种、兼用型鸡种和蛋用鸡种的公雏及农村的草鸡都可作为林间散养品种,具体可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以兼用型的鸡品种最佳,如宣城地区特色的宣州黄鸡、五黑鸡等土鸡品种。
4 雏鸡的室内喂养
科学控制雏鸡室内饲养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0~1、2~3、4周后的温度分别以31~33、25~30、20~25 ℃为宜。湿度条件以55%~65%为佳[3]。刚出壳的雏鸡在第1周内,每天的光照时间要达到20~23 h,需要人工补光,第2周光照时间在13 h左右,之后光照时间需求量减少,可以逐步过渡到自然光照条件即可。人工光照可将灯泡挂在地面上方2 m 左右的位置,强度为1.5~2.0 W/m2。喂全价颗粒性饲料,一次不可喂食太多,要少量多餐[1]。
5 开展野外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室内饲养,雏鸡有了一定的抵抗能力,可以开展野外训练。一般野外训练2~3周即可让鸡群产生稳定的条件反射,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开展条件反射训练。在补饲的时间,如果林地面积较小,可以通过呼唤、敲打脸盆等物品收拢鸡群;如果林间面积大,则可采取吹哨等,将声音传播得更远。
6 林下放养
经过室内饲养、野外训练后,土鸡一般为8~10周龄,此时个体重量约500 g,可在林下放养,密度控制为750只/hm2,单个鸡群的规模一般为500~1 000只。在放养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放养后鸡群的整体成活率,如饲喂杂粮,包括玉米、稻谷等,每日饲喂次数5~6次,且保证饮用水的清洁、无污染;待其自由捕食的能力较强之后正式放入林间放养,放养的鸡群可以通过采食林间的害虫充饥,因而饲喂次数可减少,每日饲喂2~3次,且早晨可适当减少饲喂量,傍晚可以适当增加投喂量。
7 加强鸡群免疫接种,重视疾病防治
7.1 免疫接种
与圈养的肉鸡相比,优质土鸡的抵抗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较强,但由于其是在野外林间散养,饲养周期较长,与病原接触的概率高,有发生疫病的风险,因而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卫生消毒、防疫工作。首先,要进行育雏室的消毒。在雏鸡进入之前用3%来苏尔溶液消毒,在鸡只转群前或出栏后,对放养场进行消毒,可以选择0.02%百毒杀喷施均匀。其次,要进行活动场所的消毒。放养期间,土鸡活动的场所也要每隔2~3周消毒1次;遇传染病流行时,要适当增加消毒频次,每周消毒1次。在宣城地区的土鸡饲养过程中,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容易发生。因此,要做好上述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具体接种方法:雏鸡1日龄时选择马立克进行皮下注射,10~12日龄选择小三联(法氏囊、新城疫、传支)油剂进行肌肉注射,20~40日龄后在日常投喂饲料中添加一些对球虫有较好抵抗作用的药剂,切记不能长时间用同一种药,可交替选择,70日龄选择Ⅰ系苗进行肌肉注射并同时进行驱虫,130日龄时选择新城疫油乳剂进行肌肉注射,再驱虫1次[4]。在日常饲养管理中每2周添加抗菌素类药物1次,每10 d左右对鸡舍外部进行消毒1次。
7.2 疾病防治
7.2.1 病毒病。①鸡新城疫。俗称鸡瘟,由新城疫病毒感染造成,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寒冷、气候骤变的情况下发生几率提高,以20~60日龄的鸡最容易感染,发生后土鸡死亡率可达到50%~70%,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在防治上除了必要的免疫接种外,还要加强饲料管理,注重环境卫生,加强饲料的营养,避免对土鸡产生过多的应激刺激,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一旦发现有发病鸡,要尽早采取隔离措施,将发病鸡淘汰,并在整个鸡群中紧急接种3倍剂量的LaSota(Ⅳ系)活毒疫苗,必要时也可考虑注射Ⅰ系活毒疫苗,多喂服抗生素,提高其自身抵抗能力,避免发生细菌等继发性感染[2]。②传染性法氏囊炎。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属于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是危害禽类养殖业的三大疫病之一;防治上,除了做好必要的免疫接种工作外,还要在14~21日龄时于日常饮水中添加法氏囊弱毒苗;加强对场所的卫生消毒,在鸡群刚发病时可以紧急接种高免蛋黄等,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病情的加重[4]。
7.2.2 细菌病。①大肠杆菌病。其发病机理为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最终导致鸡死亡。可选择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抗菌素类以及呋喃类药剂等进行防治。②鸡白痢。由沙门氏菌的感染造成。可在鸡的日常饮水中添加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等进行防治。③禽霍乱。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侵染导致,可选择磺胺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进行防治。
7.2.3 寄生虫病。在鸡饲养过程中常发的寄生虫病包括球虫病、绦虫病、蛔虫病。在鸡感染上绦虫病、蛔虫寄生虫病后,生长速度减缓,表现为贫血、羽毛蓬乱、腹泻等多种症状,可选择丙硫咪唑进行防治,用量为5 mg/kg;15~60日龄的雏鸡最容易感染球虫病,可在饮水中添加妥曲珠利溶液,定期加强保健管理,重视卫生管理,对预防小鸡肠道感染效果明显,防止出现肠道综合征[4]。
8 参考文献
[1] 郭文保,李宜柏.皖南地区草鸡林下放养技术简介[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268.
[2] 刘峰,陈进,蔡小丽.草鸡放养饲养管理技术[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11):11-13.
[3] 王正飞,时修亮,钱红军,等.林下养鸡饲养管理技术措施[J].畜禽业,2018,29(9):32-34.
[4] 曹阳.皖南土鸡林下养殖技术探索[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