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叶飞
【摘 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有效选取我们医院肾内科在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业内所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一共有122例患者,有针对性的结合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两组平均各有61例患者,对照组施以常规肾内科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施以风险全管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有效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之后,在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一系列相关方面,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显著的降低,P<0.05。以上内容,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比较显著,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肾内科护理实践中对患者有效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能够使护理风险得到显著降低,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准,使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都得到全面的提升,这种方法切实可行,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行。
【关键词】肾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特别是肾内科护理实践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和安全隐患比较多,例如,物理因素、药物因素、设备因素、护理因素等一系列相关方面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肾内科属于风险事件比较多发的科室。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有效运用风险管理措施,针对相关方面的安全隐患进行着重分析和探究,使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并确保护理管理流程进一步细化和量化,通过一系列相关方面的风险管理措施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高品质护理服务,并满足其个性化需求,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有效预防护理意外事件、护理纠纷事件等相关的不良事件,使护理人员能够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并建立相对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对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有着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这种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十分巨大。据此,我们有效选取我院肾内科在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业内所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效果。现在针对整个研究过程和具体内容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有效选取我们医院肾内科在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业内所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一共有122例患者,有针对性的结合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两组平均各有61例患者。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包括男性60例,女性62例,其年龄在25~85岁之间,平均年龄45.3±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是十分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和进行分析对比。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都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进行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有效采取常规的肾内科护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病房环境干预、心理、饮食和药物护理一般性护理措施,并着重观察其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等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情况设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由2名护士、2名责任护士、科室护士长组成,小组结合患者的病情类型和具体特征等相关情况,制定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同时要确保管理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②安全隐患分析:小组成员针对护理实践中的安全隐患进行着重分析和探究,并针对护理因素中的护理操作行为是否规范精准有效等,进行着重探讨,集体讨论,在书写正确性、查房工作等一系列细节方面进行有效研讨,并积极反思,分析患者病史、病情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探究护理实践中的风险因素,例如是否会出现压疮、跌倒、坠床、感染等等相关方面的意外风险事故。针对家属陪护不当所造成的不良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评价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和安全性,分析危险因素的处理流程、评价机制是否更有效更完善。③从根本上有效提升小组成员的风险管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针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和培训,使其护理技能、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有效增强,并使护理人员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法律观念,真正意义上有效贯彻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组织护理人员分析和探究医疗事故的案例,使他们能够在风险案例中反省自身的专业性,并积极有效的参与到风险管理过程中,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医疗纠纷、投诉率等相关方面问题。④针对护理管理流程和程序进行有效规范和优化: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护理风险评价制度,护理人员针对入院的患者做好宣教工作,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和判断,准确评估、记录可能存在的压疮、跌伤等相关方面的事件,并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护理风险防范制度,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要定时查房,在遵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有效满足患者的具体需求。
1.3 評价方法
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风险管理前后肾内科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等相关情况,并着重针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分析和比较,将我们医院自行制定的护理质量评价问卷发放到肾内科住院患者手中,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查,其中共分满意以及不满意两级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疗效用X2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之后,在护理满意度和投诉情况方面, 观察组61例患者中,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5.08%(58/61),要比对照组的73.77%(45/61)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投诉率方面,观察组投诉率1.64%(1/61),要比对照组14.75%(9/61)有十分明显的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在肾内科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所涉及的物理因素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抵抗力下降、浮肿等相关方面的问题,住院患者会长期卧床不起,有可能产生皮肤损伤、压疮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问题。静脉置管会在一定情况下使患者增加医院感染几率,而老年患者特别容易出现跌伤、坠床等一系列相关情况。在药物因素的安全隐患方面,联合用药特别容易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不规范用药导致患者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等。静脉输注环节,患者或家属极有可能出现自行调节输注速度,或是非计划性拔管等相关因素也会使风险事件不断出现。在护理因素的安全隐患中,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薄弱,相应的职业技能不完善,使患者出现护理风险事件。针对相关方面的风险隐患要切实有效的进行风险管理,这是至关重要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针对整个研究过程和具体内容的分析和探究,可以有效看出,在肾内科护理实践中有效进行风险管理,能够使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职责理念得到全面的完善和优化,使各项措施能够更有效的执行到位。针对肾内科患者而言,在肾内科护理实践中对患者有效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能够使护理风险得到显著降低,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准,使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都得到全面的提升,这种方法切实可行,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许辉,李晓光,陈艳妮,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3):2055-2057.
[2]罗利珍.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麻醉复苏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7,39(2):283-285.
[3]王国钰,秦薇,徐建鸣,等.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522-526.
[4]温月,陈崇诚,刘小兰,等.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与对策[J].西部医学,2013,25(1):140-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