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一带一路”专网的新闻框架分析

2019-12-05 02:52张剑韦俞妃
新闻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联合早报一带一路

张剑 韦俞妃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联合早报》“一带一路”专网2018年1月份为期1个月的新闻进行框架分析,发现其通过“片段式框架”或“主题式框架”两种叙事框架构成了宏观层面的各国“独立自由”框架;中观层次建构起“中国安全可靠”“新加坡邻国灾祸频繁”“沿线各国同等重要”等三个议题层次的新闻框架;微观层次表达了“‘一带一路为东南亚各国带来积极影响”的新闻框架。作为境外媒体,《联合早报》“一带一路”专网丰富、拓展了“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等意义空间,传达的价值观与“一带一路”组织者、媒介、受众三方一致,具有共时性。其所传递的信息通过全球传播对“一带一路”的普遍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一带一路   联合早报   新闻框架

《联合早报》属新加坡主要华文综合性日报,其电子版于1995年开始发行,早报电子版通过互联网将报纸内容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2016年3月8日,《联合早报》与新加坡工商局联合总会联手推出了“一带一路”专网,旨在推动新加坡企业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并为关注“一带一路”的中文读者提供新加坡和东南亚视角。媒体通过建构话题和舆论将新闻事件本身的意义与话题传达至受众,但是报道的重心、话题的形成、意义的解读等总是受到社会情境的限制,而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似乎成为“一带一路”组织者、媒介、受众三方都认同的共识性脚本。境外媒体是否能丰富、拓展这一意义空间,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境中架起共识性脚本框架?在形成框架的过程中又会不会偏离各方“协商”后达成的脚本呢?笔者带着疑问,通过对《联合早报》一带一路专网2018年1月份为期1个月的新闻进行框架分析,考察其新闻生产所遵循的规律,探讨这种规律体现出的背后社会控制体系。

《联合早报》的“一带一路”专网分为七个栏目,分别是“新闻与分析”“视角”“文化旅游”“企业家见证”“相关商机”“活动看板”“文件”。本文将选取“新闻与分析”栏目中2018年1月份的新闻为分析对象,参考台湾学者臧国仁将新闻框架分为高、中、低层次的方法,以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再使用ROST NewsAnalysis Tools软件对高频词汇进行量化统计,来分析《联合早报》“一带一路”专网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新闻报道框架。

一、宏观层次的新闻框架

宏观层次新闻框架主要由新闻类型与新闻标题构成,二者设定核心议题。通过统计,“一带一路”专网2018年1月份的新闻一共有183篇。经分析样本发现,1月份的两大新闻报道类型是国家层面的实况和东盟各國社会新闻,对应责任归因框架。责任归因框架最开始是由艾扬格(Iyengar)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媒体在进行报道时会采用“片段式框架”或“主题式框架”两种叙事框架。“‘主题式的新闻框架关注宏观背景,对该现象进行抽象的、宏观的剖析;而‘片段式的新闻框架聚焦个案,对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涉事主体有着详细描述。‘片段式框架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化成了如奇闻异事、小道消息一般的个体事件, 令受众在阅读过程中自动忽略掉宏观社会力量在这个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代之以对个人行为和经历的过度关注和解读。”①

通过软件筛选出“一带一路”专网1月份的新闻的高频词汇集中于“中国”“印尼”“全球”“新加坡”“亿元”“总理”“政府”等词汇。可以看出,高频指代词单位为国家或政府最高首领,运用“主题式框架”将新闻主角聚焦到国家、政府、首领上,关注中国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强调各国发展趋势和现状,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构成宏观层次的“中国助推亚洲发展”的框架。但同时,通过对新闻类型进行分类,研究发现某国国内的社会新闻像灌进石堆里的沙子,密密麻麻地穿插发布在政治经济新闻中,包括了新店开张、雪景、爆竹爆炸等新闻,试图用各国不同的奇闻轶事或小道消息构建“片段式”框架,由此构成了宏观层面的各国“独立自由”框架。即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包容了不同的文化,各国是独立、自由的发展,并不是霸权主义。

二、中观层次的新闻框架

中观层次的新闻框架主要涉及到新闻的主要议题,通过对议题进行界定边界、选择重心、价值判断等方式,去凸显客观现实中的“情感因素”。通过“症候式阅读”后发现,中观层次也可以视为在宏观框架下的议题延伸。在“一带一路”专网1月份的新闻选择报道中,议题层次建构起“中国安全可靠”“新加坡邻国灾祸频繁”“沿线各国同等重要”等三个议题层次的新闻框架。

(一)中国安全可靠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国际区域合作模式。专网出现的带有“中国”或以中国为文章主体的新闻,均以积极正面的议题出现。对沿线国家来说,中国不仅安全,还能依靠。《学者:中国在南中国海全力军事化可能性不大》指出,受访中国学者表示中美在南中国海的互动已成为例行公事,双方目前主要在打“口水战”,擦枪走火的风险不高,中方在南中国海全力推进军事化的可能性不大。《巴基斯坦央行批准用人民币结算巴中双边贸易》通过报道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已经制定了相关法规,同意在双边贸易和投资活动中可以自由选择使用人民币,以促进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表示使用人民币来进行贸易投资活动是安全的、可信任的。

(二)新加坡邻国灾祸频繁

在1月份的“新闻与分析”专栏中,专网选取发布了大量东南亚各国的国内新闻,通过“词性识别”发现,专网筛选报道的新闻造成了新加坡邻国灾祸频繁的印象,在几个邻国中,印尼更是成为了“多灾多难”的国家:《来自54国上万寻求庇护者 滞留印尼住宿环境恶劣》隐喻政府处理难民问题的低效,刻画了印尼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的刻板印象;《印尼交易所夹楼坍塌 75伤者多数为来参观学生》将印尼基建质量堪忧的问题表现出来;《监控伊国组织联络网 印尼反恐队今年扩大一倍》提到了印尼国内安全问题,受众通过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容易留下安全保障堪忧的印象。这些新闻发布在“一带一路”的专网上,却与“一带一路”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并无直接联系,从新闻价值来说,各国的“灾难性”文章更适合放在综合性新闻分类中。站在新加坡的角度,文化、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影响是新的传播战争,“邻国灾祸频发”这个消息流逐渐形成影响流,逐渐影响受众的主观认识,经过长时间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刻板成见,最终达成了某种舆论宣传的目的。

(三)沿线各国同等重要

由于“一带一路”具有全局性的倡导意义,国际社会尤其沿途国家对此十分赞赏和欢迎,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也被西方媒体热炒。为了给华文读者提供东南亚视角,新加坡媒体报道“一带一路”从东盟国家出发,报道了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东盟十国的社会新闻。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者,专网给了足够的聚光灯,共有45篇直接以“中国”为关键词或主题的新闻,《松发肉骨茶在上海开设中国第一家门店》展示出中国的开放包容,《去年销售额暴涨 “呆萌”微型电动车在广西柳州满街跑》展现了趣味中国,《“包谷老烧”溢年味》描绘了人情味满满的中国……根据纽科姆ABX模式认为“人在认知不和谐时就会倾向于传播以减轻不平衡,这会导致受众出言反抗媒介。”②所以专网在新闻分布时也考虑到了均衡性,对东南亚各国都有适当报道。《马国大熊猫又生小宝宝》《新加坡小四生网络阅读能力全球居首》《泰国大米出口量去年创最高纪录》《新加坡“金字品牌奖”延伸海外 至尊品牌奖助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等138篇新闻包含了东盟各国的大小事,从大政经济到熊猫生小宝宝,生动性与显著性并存,间接表达出“一带一路”给予各国的是包容合作的发展机遇,而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三、微观层次的新闻框架

微观层次的新闻框架是新闻表达方式的选择,表现为新闻文本中语言表达的形式、修辞的风格、各种符号和报道手法的运用。使用EmotionCalculator软件,排除非相关词汇,根据框架与词义进行梳理,从高频词、情感运用来分析得出情感倾向如下图:

再使用ROST NewsAnalysis Tools分析得出高频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中国”,共现词最多是“一带”和“一路”,特征词是政府。表明在专网的新闻中,“一带一路”与“中国政府”是两大主题。其他高频词还有“投资”“印尼”“新加坡”等。

通过关键词和情感分布分析发现,专网在报道有关“一带一路”的用词选择上对政府官员、企业偏向中性或者褒义,用“超出预期”“满意”等词语概括政府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表达了“中国安全可靠”的新闻框架。

有关“印尼”的大多数新闻多使用一些中性甚至贬义词语。一是在选取该国的新闻时,多搭配“炸毁”“反恐”“恶劣”等灾难性质的词语。有关“新加坡”的新闻,多搭配有“期待”“打造”“进军”等词。表达了虽然各国都有头疼的问题,但“‘一带一路”为东南亚各国带来积极影响”的新闻框架。

四、《联合早报》新闻框架沿著共时性脚本发展

通过对一个月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发现,在实际新闻生产流程中,框架的构成是通过具有修辞性的微事实,经议题至宏观的,由具体而至抽象的过程。《联合早报》“一带一路”专网的受众是全球华文读者,此专网是由新加坡与新加坡工商局联合总会联合推出的,在信源上,与“一带一路”的发起者中国并无直接关联,新闻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客观”的背景,新闻框架构建的议题更具有可信度。

专网报道使用“主题式框架”说了“大”的方面:议题的设定围绕中国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外交、文化以及带来的影响展开,呈现和构建中国的大国形象,部分周边沿线国家已经认可和同意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之中,但也有一些国家还持怀疑观望态度。专网报道使用“片段式框架”说了“小”的方面:社会生活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侧面反映,“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国内与国外的生活状态,以及华侨华人的融入和感受,譬如《陕西明星村》和《早报晚报带读者“出国吃榴莲》等新闻,人情味的报道给整个新闻框架注入了温暖的力量。

在意识领域,“中国安全可靠”“新加坡邻国灾祸频繁”“沿线各国同等重要”框架属于“共时性脚本”,新闻生产随着各方协商顺利构成框架。再深入分析,专网以自身客观为背景条件,在能指指向“共时性”所指时植入专网隐含着的观念和价值观,形成累积、共鸣、普遍效果主宰议程,从而构成媒体意见环境。全球的华文读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不和谐”的读者只有改变与媒体框架相悖的自身态度才能使心理重新和谐,在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后,专网所传递的“共时性”价值观最终能慢慢通过全球传播“主流化”为普遍价值观。

但是专网在多元叙事的背后,缺少了与“和谐”相对的问题意识,新闻通过面对公共事件架构起公共讨论空间,形成公共话题与公共舆论,同时呈现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的协商对话。在现有的新闻框架中,新闻从正面或侧面讨论“一带一路”的影响,没有提及负面问题。专网在凸显“我们”的力量、影响力的同时,可能会诱发出比“他们”更好的思维,这种二元对立的主客体思维或许专网本身并没有,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某些受众有可能会产生“对抗性解读”。如果这种现象发生,那么专网架构起来的新闻框架则像是被水冲掉了一块桥梁,疑心的文化群体会选择反抗方式,从而与本身框架出发点愈来愈远,当然,新闻框架所形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

实际上,新闻生产与新闻框架是一种互动关系,新闻框架形成新闻生产,新闻生产规定和制约新闻框架的形成,但新闻框架表现为一种动态的不断调整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生产通过组织新闻框架而得以继续发展,而新闻框架内容的变化也体现了共时性脚本的动态发展。

五、结语

《联合早报》“一带一路”专网的新闻报道根据共时性脚本形成框架,通过选择、强调、排除、改变等方式对符号真实进行共识架构,以“大+小”为宏观框架,使用“主题式”与“片段式”框架设定议题,将“一带一路”的发展归因为中国的促进,并推论得出“一带一路”给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带来的积极影响。新闻框架没有偏离原设想框架,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缺少评价与对问题解决的对策,短期内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但考虑到受众也有自我框架,当专网的新闻传播给读者,读者会利用自身的框架逻辑去分析新闻,使其符合自身逻辑,因此可以考虑适当加入“对立”元素,使用两面提示使得“劝服”更有力,影响更深远。

注释:

①俄秦钰.责任归因框架的理论研究溯源[J].视听,2016年第6期(200-201).

②戚冬伟.纽科姆ABX论战的意义[J].消费导刊,2008年第18期(223).

作者简介:张剑,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韦俞妃,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长  青

猜你喜欢
联合早报一带一路
新计划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