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的误诊原因,为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分析306例被误诊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30%患者无发热症状,与急性感染症状不相符。病程一月以上者近68.63%,病程超过3月者达29.4%,病程最长者超过2年,大多有反复多次甚至多家医院就诊病史。误诊者中以上感类最多见。结论:布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易误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避免或减少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临床资料;误诊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1-2]。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3-4]。自2013年开始国内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数较之前明显上升,我科自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布病病例达306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人群结构
(1)男218女88,男女比例:2.47:1。
(2)年龄10月-84岁,其中50岁以上者149例,平均年龄47.1岁。
(3)职业:其中畜牧站工作人员4人,从事肉品加工者2例,贩运牛羊者3例,其余均为养殖户,集中农场5例,其余均为散养。
1.1.2 病程
(1)少于1月者96(31.37%)。
(2)病程1月-3月者120(39.21%)。
(3)病程大于3月者90(29.4%)。
1.2 选取标准
入选条件必须符合以下3条:
(1)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的居民。
(2)以下症状必有之一: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
(3)虎红平板实验阳性[5-6]。
1.3 临床表现
(1)发热:212例患者在病程中均有不程度发热,占总比例(69.28%)。
(2)多汗者107例(34.96%)。
(3)乏力症状者168(54.90%)。
(4)疼痛症状:181(59.15%)例有此症状,包含全身酸疼或者局部固定疼痛者[7-8]。
(5)呼吸道症状者9例,主要为咳嗽,咳白色黏痰,影像学检查肺部无异常。
(6)睾丸肿痛者11例(3.59%)。
(7)淋巴结肿大者8例(2.6%),其中颈部5例,腹股沟2例,腋窝1例,1例颈部淋巴结融合成5cm×5cm大小肿块,形成局限性脓肿,行手术切口开引流。
(8)查体见肝肿大者2例,脾肿大者4例。
1.4 诊断准确率
(1)首次确诊43例(14.05%),均为家中亲属或者邻居确诊,自己有同样症状直接行免疫学检查。
(2)首次误诊263例(85.95%),其中:上感或者感冒者89例(占误诊33.84%);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腰椎骨质增生48例(占误诊18.25%);各种风湿、类风湿关节炎36例(占误诊13.68%);各类气虚、肾虚26例(占误诊9.88%);腰椎结核7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其余患者或不能准确陈述或初诊医师未明确告知。
2 结果分析
(1)30%无发热症状,与急性感染症状不相符,说明这些患者在急性期是肯定未被准确诊断,拖延病程较长[9]。
(2)病程为一月以上者近68.63%,病程超过3月者达29.4%,病程最长者超过2年,大多有反复多次甚至多家医院就诊病史,急性期渡过后症状转为固定位置疼痛,患者即使在高级别医院就诊,首选科室多不是感染科,而是骨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等,以我院为例,由其他科室转入我科者26例,其中骨科16例,呼吸科3例,血液科2例,中医科5例;虽然自2014年开始对该病陆续有各种培训,但显然只培训传染科医师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其他医师对布病的认识。而且,对有局部疼痛症状的患者,流行病学史的采集及相应免疫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10-11]。
(3)误诊患者中以上感类最多见,在多数知识缺乏人群或者技能低下医师意识当中,常有发热=感冒习惯,普通人群基本医疗常识极其缺乏;同时说明基层医师对该病认识不清,大多数患者病初均会选择就近乡村诊所诊治,最基层医师的诊治对后续治疗影响极大,初期多给予对症治疗为主,减轻患者症状,错过根治时机[12-13]。
3 讨论
随着畜牧业、乳制品行业、肉类动物加工制造业及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从事高危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布鲁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出现增长趋势,临床误诊案例也越来越多[14]。研究指出,在患者发病早期正确诊断布鲁氏菌病非常重要。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布鲁氏菌的临床感染时间不均,短者数天,长着数年,青年男性罹患布鲁氏菌较为常见。
布鲁氏菌的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早期临床表现与重感冒相似,主要症状是低热、乏力、多汗、关节肌肉疼痛等,与伤寒、上感、疟疾、肺结核和风湿病相似,容易复发,病程较长[15-16]。因为上述疾病比布鲁氏菌更为常见,当患者出现早期症状时,医生往往考虑那些混淆疾病。布鲁氏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春季和夏季比较高发。布鲁氏菌可以造成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全身多个系统损害,所以首发症状具有变异性,当患者的主要症状不是发热、多汗,而表现为肝功能异常等特殊脏器损害时,容易被医生误诊。布鲁氏杆菌还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变异,以及临床上抗生素的普遍滥用,布鲁氏菌的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给医生的诊断增加了难度。比如现代布鲁氏菌病人不发热或者发热的症状不是典型的波浪熱型[17-18]。布病的误诊会延误患者的治疗,进而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某些严重的全身脏器损害会累及肝、脾、脊柱等,出现活动受限、睾丸炎、附睾炎等等。布病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还会影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降低肉类食品的质量,影响我们的饮食,甚至会给畜牧工作者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近些年来,由于政府对布鲁氏菌疫情的有效控制,布病的发生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布鲁氏菌的流行特点及规律认识不够,特别是年轻医生对此病的临床诊断不清楚,是误诊的重要原因。而且,医院管理不规范,医生不重视初诊病人的查体,都导致了布病的误诊。大部分患者均来自于农村,如兽医、牧工等人员,发病时一般就诊于当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常常被误诊为感冒等常见病[19]。有些患者还有首次就诊时没有治愈,之后又去多家医院进行多次治疗的经历。个别患者感染途径比较特殊,没有与牛、羊等动物密切接触史,如进食没有灭菌的或灭菌不合格牛、羊奶也可以感染布鲁氏菌病[20]。
为减少布鲁氏菌病误诊的发生,应加强基层及三级医院除传染科外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清楚掌握急性期特点发热、乏力、盗汗、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慢性期为局限性疼痛,有以上症状者最好追问流行病学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及免疫学检查,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卫生防疫机构,避免布鲁氏菌病扩散。另外,医务工作人员还要积极宣传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知识,做好布病的健康促进工作。
参考文献
[1]安世英,韩爱芳,崔玉兰.622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29.
[2]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第7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0-174.
[3]崔步云.关注中国布鲁杆菌病疫情发展和疫苗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2,31(4):355-356.
[4]许华茹,常彩云,隋庆梅.2002-2008年山东省济南市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0,29(5):556-558.
[5]王季秋.布氏菌病各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2,17(5):277-280.
[6]李效霞,吉富泉.食用烤羊肉串后患布鲁氏菌病1例临床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9,14(4):210-211.
[7]郭正印.布鲁氏菌病98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杂志,1990,14(6):13-14.
[8]李晔,余晓花,李铁峰,等.2006-2010年国家级布鲁杆菌病监测点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杂志,2012,30(4):405.
[9]王鼎盛,王建国,刘广宇,等.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的研究[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2,32(5):106-109.
[10]孙丽媛,张志刚,丛珊等.270例布病患者人群分布及临床症候群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5):29-98.
[11]陈丹,柳晓琳,刘孝刚,等.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1,26(1):26-28.
[12]周宝,闰芳,马政.大同市1997—2011年布病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5):55.
[13]李淑梅,李东春.绥中县2004-2012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2):237-239.
[14]孙秀华.2004-2007年菏泽市布鲁氏菌病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7):650-651.
[15]盛强,马铭心.829例布鲁菌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147-150.
[16]何玉萍,张士义.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期布氏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5,20(1):20-23.
[17]郑加玉.淄博市1954-2011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与预测研究[J].山东大学,2013.
[18]阎素亭.217例急性期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5:270-271.
[19]宋荣恩,孟晓红,曲淑萍.50例布鲁氏菌病人的流行病学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9,24(2):144.
[20]于建武,赵勇华,康鹏,等.布氏菌病86例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4):223-225.
作者简介
李国栋(1973-),男,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