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讨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风湿免疫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8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分析的284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33例,发生率为11.62%。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占51.52%。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患者占37.27%。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侵入操作、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使用抗菌药物、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是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更利于提升院内感染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院内感染;风湿免疫疾病;危险因素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受侵入性操作与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因素影响,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更高,直接威胁病人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对风湿免疫科院内感染的关注度提高,各种管理措施的投入使用,使得院内感染几率不断降低。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对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33利院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讨论院内感染情况与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284例,男患者119例,女患者165例,年龄为48-88岁,平均年龄为(68.58±9.54)岁;平均病程8.21±3.24年。感染患者33例,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危险因素与病原菌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发生部位
本次分析的284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33例,发生率为11.62%。感染最高部位为上呼吸道(感染率为51.52%),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8.18%);如表1所示。
2.2 病原菌分布情况
33例院内感染患者中,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患者占比最大(发生率27.27%),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21.21%);如表2所示。
2.3 单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静脉置管、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淋巴细胞计数等因素有关。如表3所示。
2.4 多因素分析
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侵入操作、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使用抗菌药物、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是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如表4所示。
3 讨论
风湿免疫病涉及风湿性关节炎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病程长且发展缓慢,患病后体质与免疫力随之降低,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发生院内感染,从而促使疾病累及多系统、多脏器,引发血液系统等疾病,影响预后与生命安全。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得不到有效控制,将直接降低医疗服务满意度,甚至影响医院名誉与现代化发展进程。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工作经验总结,分析临床院内感染资料,总结出院内感染相关因素与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作为医院感染防控方案与科室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资料分析发现,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感染部位可涉及呼吸道与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病原菌包括革兰阳、阴性菌。感染部位不同,病原菌比重也存在差异,其中呼吸道感染患者比重较大,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者,多通过空气传播等形式感染。风湿免疫类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发生院内感染后,呼吸道抗力降低,疾病与机体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将引发多种症状。相比较于阳性菌,感染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比重更大,患者身体条件与阴性菌繁衍条件相切合,营养不良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机体功能差的患者,感染阴性菌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经分析发现侵入性操作与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等是院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免疫抑制剂因素不能忽视。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临床控制病情通常会使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药物,虽然能够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但对正常细胞与体液的免疫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促使整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院内感染的几率。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胃肠道菌群易出现失调等情况,耐药菌现象随之出现,院内感染几率提高。在各种侵入性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或是皮肤等管理不到位,也会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1]。
院内感染情况是可控的,但对科室规章制度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下所示;一是科学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具有预防与治疗感染等情况的作用,如真菌感染患者,可接受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药效不理想时应更换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要求较高,两种药物配伍可能会降低药效,甚至可能会加大副作用;对此,为提高院内感染控制质量,应当严格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用药期间的观察,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二是规范展开诊疗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治操作,减少静脉置管时间,长期置管者应加强冲管与引流。诊疗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三是强化基础护理。环境干预中要求床单被褥整洁干燥,病房严格消毒通风,控制温度与湿度。加强皮肤与口腔护理,尤其是受压皮肤部位加强防护,满足各项生理与心理需求。加强排痰、饮食与运动指导,提高其自我护理意识与管理能力,主动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四是加强知识宣传。尤其是敏感人群,应当通过知识宣教,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从而主动规避危险因素。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五是完善科室规章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系统培训教育,要求其规范执行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等制度。转变工作人员职责理念,提高其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院内感染安全管理意识,促使其主动识别潜在危险因素,规范展开工作流程,切实规避危险因素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加大诊疗操作质量检查力度,提出不足之处与整改意见,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该进[2-3]。
综上所述,深入分析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了解科室工作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对预防院内感染、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现实意义;对此,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关丽,刘冬舟.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及病原菌分布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7(03):69-70.
[2]申升,李琴,朱春丽,等.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6):381-384.
[3]張艳莉,杨旭玲.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应用环孢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73-74.
作者简介
卫莎(1984-),女,山西省晋城市人。2007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风湿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