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思 (1.上海戏剧学院 发展规划办公室;2.早稻田大学 经营管理研究科)
日本设计师对待设计基本上都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设计的本质。日本所谓的“有品质的设计”,都具有一种简单而深远的意味,如同中国山水画中恰到好处的留白。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日本的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作品的民族性,设计风格越来越民族化,而且其发展还得益于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和存留,并将传统文化和现代风格完美结合。也这是因为如此,日本的设计作品给人们两种体验,一种是传统民族的手工艺作品,一种是高新技术的工业产品,新旧和谐并存、互相促进。事实上,日本从基础教育开始就非常重视美术教育,尤其注重动手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认为,以“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为宗旨的设计教育更应该贯穿人的一生,而当中设计学本科教育是培养专业设计工作者和未来设计师的重要阶段。
日本的崛起包括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设计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设计发展的政府推动也是一只存在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影子推手”。同时,日本当代的部分设计师在利用设计进行社会创新及改良,并针对环境友好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在活化设计的同时,又可废物利用,给社会发展带来了“美”的改变。
日本的设计教育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于1886年创办了一所隶属于公共事业省的艺术学校(Kobu Bijutsu Gakko);Notomi Kaijiro先 生 于 1887年在石川县金泽市创办了日本第一所设计技 术 学 校(Kanazawa Kogyo Gakko),下设绘画系和工艺系,志在培养工业领域的艺术家。日本设计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元,有基于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模式,有生态设计与可持续性整合(Eco-design and Sustainable Integration)模式。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日本TOP20的艺术类/设计类大学有东京艺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东京造型大学、金泽美术工艺大学、爱知县立艺术大学、女子美术大学、筑波大学艺术学群、日本大学艺术学部、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冲绳县立艺术大学、东京学艺大学、东北艺术工科大学、京都工艺纤维大学、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大阪艺术大学、东京工艺大学、京都精华大学、九州艺术工科大学和神户艺术工科大学。从中可知,日本知名艺术院校绝大多数分布在关东和关西两个地区,重点代表城市为东京(8所)和京都(4所),院校主要类型有综合艺术类(8所)、美术类(6所)和工艺类(6所),具体开设的本科专业则有些许重叠。
表1 武藏野美术大学设计本科教育的理念、课程目标及师资队伍情况汇总表
日本的高等艺术教育布局与瑞士相似,但与中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有一些异同,音乐、美术、设计领域的专业设置较为相近,而戏剧、影视、舞蹈领域的表演类专业设置则差异较大。例如,日本通常在专门学校(相当于职业学校)里开设表演类专业,少数艺术类大学设有电影制作专业;相反,中国则有专门的表演类本科院校(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等),以及在综合性大学及综合性艺术大学中开设表演类专业(同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韩国则是在综合性大学里设有表演类专业为主(中央大学、汉阳大学、东国大学、成均馆大学、建国大学等)。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在艺术院校中探索创业教育,本文以设计教育为切入点,并以武藏野美术大学为例,整理了其设计本科教育的理念、课程目标及师资队伍情况(见表1)。
除了传统的设计艺术方向外,艺术工学和设计管理方向在产业界也日益得到重视,前者主张“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学科属性,后者以设计为圆点,有效结合工学和经营知识推行经营管理教育。纵观二战后的70余年,日本设计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设计理念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是设计产品从“仿制”到“原创”;第三个阶段是设计人才从“西方引进”到“本土培养”。这既是日本近代设计的历史缩影,也是其他国家设计发展的参照。
设计可以是一种兴趣,可以不商业化,大多数设计也可以选择不进入市场,但是,设计作品一旦进入市场,其附属价值会得到翻倍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工业体系vs工业化。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一个国家的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完整的工业体系注重的是“大而全”,并非“高精尖”。一个国家只有当各个工业领域的技术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时候,才具备工业制造与创造的主动权,否则,在科技垄断的现实面前,就只能被动充当为加工厂的角色。因此,在全球战略的视野下,作为分布在产业链各个阶段的设计(design),无论是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还是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运营设计(operation design),都应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工业化的因素,发挥设计学科的优势,成为工业化建设中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设计品vs艺术品。设计品的创作出发点是受众的需求,而艺术品的创作重点更倾向于艺术家赋予作品的思想和精神。但无论是设计品还是艺术品,两者都遵循“美”的规律。在设计学科与市场对接的过程中,设计品艺术化和艺术品功能化是产品可持续性发展的动态平衡,也是必经的两条轨迹。
·过度设计vs极致设计。过度设计可以理解为去简为繁、画蛇添足;而极致设计则是追求卓越、锦上添花。
·刻板vs认真。设计师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必须认认真真、脚踏实地,但认真不等于刻板,这也是设计师在成长道路中经常会遇到的瓶颈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质疑、不断学习。
·前瞻性&原创力。设计师要懂得如何生活地更好(Know how to live better),要会主动发现社会问题并解决它,那么,设计的原动力以及产品的前瞻性自然就会被消费者认可,并成为需要。
·设计&责任。设计作品会出现在家里,比如餐具、家电,也会出现在公司,比如电子产品、办公环境,还会出现在公共空间,比如车站、广场、公园。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设计,设计师和设计作品也应当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高校简单地将电子商务作为区分传统创业与创新创业的重中之重,认为改变实体店经营为互联网运营就是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佳体现;有些高校则支持在校学生在创业园区开办复印打印店、物流中转站等,认为提供价格优惠以及操作便捷的日常生活类业务就是创新创业强调的服务创新;有些在校学生还积极筹建“家教联盟”(课后辅导)或“考前培训中心”(尤其在考研或艺考领域),认为开办学习辅导班是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创业盈利的完美结合。虽然一切伟大的创造都来源于学习和模仿,但以上这些商业学习和模仿行为还不能完全被归为创新创业。根据近一年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与多位学界专家、业界成功人士沟通后,本文认为,创新创业,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一切有开创性的商业行为;从狭义上来讲,尤指在技术、商业模式、组织管理、品牌化(branding)等方面有创新的创业活动,包含三大核心要素和两点重要补充。
·技术的创造发明(Technology Invention),引领生活方式的改进。这里的技术涵盖了研发技术、生产技术、传播技术等方面。例如,戴森“气旋结构”无绳吸尘器改变了先前吸尘器“扬尘”“吸头单一”“滤网阻碍”等缺点,Roomba“双滚筒胶刷”扫地机器人、方太“三合一”水槽自动洗碗机等家居生活用品的出现,还帮助人类解放了双手,减轻了家务负担,提高了生活品质。
·商业模式的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带动消费方式的变化。商业模式,指的是特定实体通过设计组织内部结构,以及构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网络,将其产品(含服务)从构思、生产到进入市场与消费者接触,发挥核心竞争力并实现盈利的一种商业逻辑,涵盖了价值主张与配置、成本与收入模型、消费者群体与市场细分、分销渠道与策略、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与维护。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高成本、周期长、高风险等特点,通常与技术的创造发明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与支付宝。淘宝网与亚马逊在商业模式上就有明显的不同,前者主要是C2C模式(通过广告及相关增值服务盈利),后者主要是B2C摸式(通过压低供应链和仓储成本来赚取利润)。支付宝的出现不仅提升了二维码技术的使用,而且最大限度地通过手机APP帮助人们“一站式”处理多项业务,包括了与政府之间、与商家之间、与银行之间、与亲朋之间等组织及个体的业务往来。毫不夸张地说,支付宝,以及微信等“电子交易平台”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类几千年以来以货币为主的交易方式。其安全性、便捷性符合人们对于当代消费的追求。
·企业家精神和领导力的综合展现(Entrepreneurship & Leadership),带领组织前进的步伐。关于这个部分,我并不想举例那些广为人知的成功人士,比如巴菲特、比尔盖茨、乔布斯、马克伯格、马云等案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特别想介绍的案例是西湖大学的校长施一公教授。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办学定位是“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作为国内新型大学的校长,施一公教授从2015年的筹建动议到2018年的国家批准到2019年的新校区动工,从寻找创始捐赠人到构建校董会到引进世界一流人才到招收首届博士生,期间,除了他一直提及的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企业家精神和领导力。能够汇聚一批社会精英、能够筹集数十亿民间捐赠、能够获得政府大力支持、能够目标明确义无反顾,这就是企业家精神和领导力的最好体现。
·追求适合(Fit for selfpositioning)。案例:日本二手市场(古着与古书)的振兴。旧的事物如果出现在对的时间和对的场合,其价值甚至会超越新的事物以及其自身。
在调查中发现,日本的新服饰和新书的定价较高。比如,日本的新服饰主要分为四个级别:小于1万日元(快销品牌),1万至4万日元(普通的设计师品牌),4万至10万日(潮牌),大于10万日元(奢侈品牌);日本的古着市场主要也分为四个级别:小于0.5万日元(快销品牌或有明显损坏的潮流品牌),0.5万至3万日元(普通的设计师品牌或有瑕疵的潮牌),3万至8万日元(潮牌或有瑕疵的奢侈品牌);大于8万日元(奢侈品牌)。虽然大部分的古着价格仍为原价格的3至5折,但对于那些喜欢潮流却又没有高收入的朋友而言,古着市场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他们用较少的费用达成对于品牌与时尚的追求,还通过不同年代服饰的创意搭配,出现了以“原宿街头风”为代表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服饰审美风潮,而且这种趋势愈发受到其他国家青少年的追捧。同样,日本的古书大部分也是原价格的2至5折(按照图书类别和新旧程度定价),既能让读者以低廉的价格购入图书,还能有效利用和保护了资源,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那么,二手市场为什么可以在“日益更新、求新求变”的时代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呢?若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则可以从以下四点分析:首先是找到需求的源头(消费能力的增加也同步带动着二手市场体量的增加,以及二手市场自身就具有的价格优势);其次是找到合理的定位(古着和古书绝大多数都是经历过消费者购买且仍具有较强流通潜力及拥有自身价值的二手商品);再次是构建规范的市场(二手市场不是几个大企业之间的市场,而是一个含有二手及多次二手的超大型市场,需要二手连锁店和自营店的相互沟通、合理定价,不打低价战等);最后是不断完善的运营(商业模式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案例:日本对于垃圾和资源的处理。不是垃圾桶越多、环境就会越好。
来过日本旅游的朋友会发现,日本大街上几乎找不到垃圾桶,很多路人要是在地铁中转站等场所没有发现垃圾桶的话,便会将生活垃圾带回家进行分类处理。种类不同的垃圾的回收时间也有所不同。养成这种“主动处理垃圾”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但保护环境取得的成效一定是全民共同主动参与努力的结果。再比如,我居住的新宿区与文京区在关于“垃圾和资源的分类和倒出标准”方面还各不相同。这也是在日本搬家之后,通常会问房东或者邻居要一份垃圾处理信息的原因。有朋友说,来日本的第一件事不是学习日语,而是学会垃圾分类。垃圾的种类主要有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大件垃圾(边长超过30cm以上的物品)、家电、电脑等,后三者在垃圾回收的时候需另行收费(循环使用费、回收搬运费等)。以文京区为例,电脑在区内无法回收,其回收方法以及费用还需要与厂家咨询。能作为资源回收的物品有报纸、杂志、瓦楞纸,以及食品与饮料瓶罐(需拧掉瓶盖,撕下标签,用水清洗后放入回收箱)。
这些早前原本是垃圾处理公司负责的工作,在日本做到了“责任到店、责任到家、责任到人”。如果以管理学的视角来分析日本的垃圾处理现状,则完全可以入选为“扁平化管理”的最佳案例。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话,则反映为四点:首先是宣传的全体覆盖;其次是严格的分类要求;再次是强烈的环保意识;最后是传承的良好习惯。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并非单一的、独立的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构建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层次人才。[]此外,合格师资、课程与社会的有效合作,是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难点。[ ]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有关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比如市场、金融、经济、管理、法律、风险等;向学生提供能够进行创新创新的实践平台,比如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孵化中心、甚至创业园区等;还有一项也是本文认为意义最为深远的一个部分,即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以及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求职于他人企业,还是自己创业担任企业创始人,都能拥有企业家精神,以及将想法付诸实际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本文认为,设计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往是指,面向大学设计专业中那些有创业意向或者正在创业的群体或个人,通过有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让学习者充分了解创业环境,培养其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在设计行业领域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素养的社会有用人才。当然,不仅本科生和专业硕士需要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学术型硕士、博士也需要。大卫鲍格尔(伦敦大学学院博士生院院长)就认为,博士生不应仅限于申请专利和发表著作,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充分探讨博士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从事科研的方案,掌握在企业工作的技能。
日本社会,从大环境看,并不是很推崇创业教育。绝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在毕业后进入日本大企业,不愿意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不确定性。这一点,和英国正好相反。英国是在经济危机之后,大多数人选择了改革,选择了自我主动发展。而日本却在经济泡沫之后,革新精神逐渐减少。要想解释这个方面,就必须从经济、文化、技术三个方面来讨论。大学推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树立个性化、应用型、创新性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理念。[ ]虽然,日本的社会并不是很认可创业,但日本的很多高校还是在创业教育上默默开拓。比如,早稻田大学商学院,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院、一桥大学、东京造型大学、东京工艺大学等高校汇聚了一大批学术造诣高深且企业经历丰富的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业课程师资。
·时空互动。最有代表性的设计产品是“互联网”。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高校、企业,官方网站早已成为在这个时代向外界展示自己、以及多向互动的窗口。仅仅是30年之前,当人们想了解外国、甚至只是外省市的一些资讯时,最常用的几个方法是查阅图书馆的纸质资料、互通信件或者传真、订购报刊杂志、收看电视、收听广播,再或者就是直接前往。而现在,人们只需要通过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便可以完成。这种突破了“时空限制”的互动,给未来的全球性交往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以及超乎想象的挑战。也正因如此,“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有着比其他领域更为“被需要、被期待、被争议”的存在。设计学科与“互联网”结合,正是解决“塑造个性、增加审美、优化使用体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方法之一,可以成为设计学科中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旧互动。最近正在兴起的代表案例是“废弃场所的新开发”。北京的798艺术区(前身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的红坊创意区(前身为上钢十厂)、广州的红砖厂(前身为广州鹰金钱食品厂)、深圳的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前身为田面工业区厂房)、台北的松山文创园(前身为松山烟厂)、成都的东郊记忆(前身为红光电子管厂)、伦敦的地下滑板公园(前身为滑铁卢火车站)、洛杉矶The Brewery艺术村(前身为酿酒厂)、东京的立川公共艺术区(前身为军事基地)等场所,经过理念与空间的全新设计,演变成了现代城市中受到人们喜爱的多元文化空间,不仅集合了影院、美术馆、画廊、艺术工作室、音乐文化体验园、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工业设计企业等艺术文化空间元素,还包含了公园、书店、酒吧、咖啡厅、西餐厅等休闲文化空间元素,为人类打造了一个与城市历史的新兴互动空间。
·地域互动。“Hello Kitty”,又名凯蒂猫,是日本三丽鸥公司于1974年创作的吉祥物。该吉祥物商品自问世以来就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商业战略方面,其“地域元素的互动”最具代表性。例如,Hello Kitty和日本各大城市联名合作的地域限定吉祥物(每一款都结合了当地的文化风俗)及周边商品(如文具、服装、福袋)、还有Hello Kitty主题咖啡、Hello Kitty新干线、Hello Kitty飞机等。星巴克咖啡在地域互动方面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联名商品种类有限,主要是咖啡杯和咖啡豆。
·思维互动。最为人们熟知的互动方式是“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在商业模式设计,商业计划书写作,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包装设计,市场渠道拓展,消费者关系维护等方面,都需要融入设计思维。比如,针对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商业模式构建,就必须在产品的价值定位、消费者群体划分、以及产品体验的有效监测与反馈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学习者掌握为社会、为他人、为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引导学习者不畏艰辛、善于发现、勇于创造的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这里提及的“价值”除了创造简单直接的显性价值以外,还有创造改善人类未来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的隐性价值。
·探索成熟的教育方法。创新创业教育诞生于美国,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发芽。从发展时间上看,创新创业教育仍属于一门新兴学科。目前,除了一些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开办了创新创业学院,但是大部分创新创业的师资和课程仍然延续了此前商学院下属的企业管理领域。但是,任何创新创业都不能脱离行业与专业而生存,因此,从行业和专业出发,探索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刻不容缓。
·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成熟的教育方法离不开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为衔接高校与市场的一门课程,课程体系必须在学界和业界的共同研究下建设,决不能是“一言堂”、或者“闭门造车”。换言之,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政府指导下,高校与企业、社会、家庭的联合教育,甚至可以说,五者在建设过程中缺一不可。
·坚持深度的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办学主体是高校,但在教育过程中,绝对不能离开社会和市场,这里尤指企业。高校要欢迎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创业经验的行业专家来担任校外实战指导工作,更要欢迎既有实战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家来加入校内专职的“双师型”队伍。此外,与优质企业伙伴进行深度合作,还可以在搭建学生实战平台的同时,提前为他们争取就业以及创业的广泛资源。这也是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和社会服务的环节中可以深入思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