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群体大学生锻炼态度与锻炼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019-12-05 01:25顾静霞
福建茶叶 2019年9期
关键词:态度体育锻炼量表

路 诣,顾静霞,金 晶

(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浙江杭州 311300)

前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已被智能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极高科学技术所契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能力都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尤其是我国青少年群体作为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体力活动能力已一减再减。大学生在享受现代化科技的同时,人体的身体素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弱化[5]。我国高校大学生课外活动意外死亡事件的频频发生[12],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弱化逐步加剧[19,29]等,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虽然已有研究成果认为通过丰富的体育锻炼和针对性的训练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然而近年来体质状况并无起色。通过调查现阶段普遍熟知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有益作用[7],但能付诸于行动的少之又少。说明大学生足以认识到锻炼重要性的,但是“内部动力”不足导致锻炼行为的缺失。因此,本研究拟探索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学角度(锻炼态度量表),以感性视角分析大学生从锻炼态度转化为锻炼实际行为的可能机制,与锻炼强度、运动时长等因素的相关分析,进而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浙江**高校大学生共计342名,包括保健班学生36名、部队入伍12人及普通大学生294人。

1.2 方法:1)问卷调查法:采用毛荣建锻炼态度量表和自制问卷,针对3种不同人群(包括保健班、部队入伍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问卷为342份(有效率为97.71%),男生115人、女生227人。2)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与锻炼态度相关的文章、报纸、杂志及书籍,获得可靠资料论据等。

1.3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21.0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处理。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设为p<0.01。

2 结果

2.1 大学生群体锻炼态度基本情况

本研究高校大学生基本锻炼态度显示良好,男女生总分均高于平均值。整体大学生群体分析可得,男生除主观标准得分低于平均分外,其余均高于平均分;女生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及主观评价均低于均值。

男女生锻炼态度各分量表之间存在差异性,男生所有指标均高于女生(图1),且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总分都达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行为认知和主观标准性别之间无差异。

图1 本研究男、女大学生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分析

本文由于没有部队入伍女大学生,因而只对不同群体男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认为不同群体之间锻炼态度差异性不强,入伍男生在行为态度、情感体验显著高于保健班男生(p<0.05),行为意向非常显著高于保健班男生(p<0.01);普通男生仅有行为意向高于保健班男生(p<0.05),其余没有发现差异性。

图2 本研究各分组锻炼态度评分图示

2.2 锻炼因素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自制问卷,锻炼相关的频率、时长及手机屏幕时间分别对锻炼态度量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认为锻炼频率、锻炼时长与锻炼态度有关,锻炼频率(次数)随着次数的增加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得分均呈现显著上升(主观标准除外),且频率(>3次组)非常显著高于(2-3次组)和(2-3次组)非常显著高于(≤1次组)(p<0.01);锻炼时长也得到随着锻炼时长的递增而锻炼态度得分上升,且0.5-2h和3h以上组分别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机屏幕时间的分组之间基本无差异性,仅有行为控制感指标5小时以上组显著低于2小时以内组。

表1 大学生群体锻炼态度量表分析

2.3 锻炼因素与锻炼态度量表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通过性别、锻炼频率、锻炼时长和屏幕时间与锻炼态度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认为屏幕时间与锻炼态度之间无相关性/极弱负相关(相关系数0-0.2);性别因素与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得分有5个指标(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及总分)呈现弱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0.4);锻炼时长与锻炼态度量表有6个指标及总分呈现弱相关关系;锻炼频率与锻炼态度得分中的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及总分呈现中等相关(相关系数0.4-0.6),与行为认知有弱相关关系。

3 分析与讨论

3.1 性别、不同群体大学生锻炼态度比较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ishbein和Ajzen开始提出“合理行动理论”,80年代后期Ajzen提出“计划行为理论”,这些理论都是用来讨论态度和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进而逐步发展为该领域使用量表进行研究[3]。我国北京体育大学毛荣建学者通过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的建立与检验,制定锻炼态度量表且具有一致性[16]。本量表在我国体育态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使用,针对不同学生人群成果颇多[10,17,24,25],所得的研究结果依据同一量表可对比、可参照,因此我国体育态度态度与锻炼行为之间的研究趋于标准化和增进可信度。

经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张玉强[27]、张苏[26]、王伟强[18]、张持晨[24]等学者都认为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性,该结论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对于性别与锻炼态度评分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所得,行为态度和主观标准以外其他6项均有弱相关的阳性结果与独立样本T检验的描述结果完全相同。通常情况下,男生运动能力和运动热情都远比女生更出色,主要体现在锻炼时间、频率和强度等因素上[14],本研究结果显示锻炼频率男生2.02±0.69次/周vs女生1.63±0.69次/周、锻炼时长男生1.72±0.74小时/天vs女生1.19±0.80小时/天(p<0.01)。学校体育项目选择、男女生生理差异、女生角色定位及主观评价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性别锻炼态度差异的原因[7]。

由于本文缺少入伍女生作为对照,因此本研究仅对男大学生进行统计,研究发现锻炼态度各量表中普通男生只有主观标准低于保健班男生,其余均高于保健班男生,其中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性差异(见图1)。保健班学生锻炼态度总分为226.50分与浙江万里学院220.75分[23]、青岛理工大学212.72分[8]所报数据基本一致,由于以上两所学校没有做正常对照,因而无法判断其学校保健班的锻炼态度是否低于普通大学生。姚向珍通过情绪调节法[23]和纪新涛通过案例教学法[8],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都能有效改善保健班学生的锻炼态度得分相比于普通教学法。也就是说,保健班人群需要用特殊的教学方式,可更高效的提升特殊人群的体育锻炼态度。

部队入伍男生的锻炼态度评分中行为习惯、行为意向和情感体验显著高于保健班(p<0.05),而与普通男生几乎无差异。高效部队入伍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测评为首例,因而无其他文献报告,与警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8]进行对比发现,本文数据253.00分与警校数据261.02相一致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章小辉的研究发现非常有趣的结果,当对警察院校学生进行匿名和记名填写时,发现记名的评分非常显著高于匿名的评分(p<0.01)。本文研究结果认为入伍男生与普通男生之间各评分无差异,根据章小辉的研究结果匿名的锻炼态度评分仅为230.29,亦说明记名/匿名对大学生评分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而非不同群体分类。

本节认为锻炼态度在性别间具有强烈的差异性,不同大学生群体(入伍、保健班、普通等)锻炼态度评分差异性不大。

3.2 锻炼因素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

体育锻炼容易受到学习、工作等的影响,有研究证明体育锻炼者锻炼态度越强抗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体育锻炼要达到一定的效果要求体育锻炼讲究效率、质量,也就是说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性需要体育锻炼强度、频率及时间的保障[7]。部分研究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大学生锻炼态度与锻炼频率、锻炼时间、锻炼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21];刘正国认为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可以有效预测锻炼行为:行为态度、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可有效预测锻炼强度等[14]。

表2 锻炼频率、锻炼时长、屏幕时间对大学生锻炼态度量表的影响

图3 本研究锻炼因素对锻炼态度量表的影响

表3 本研究中各因素与锻炼态度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

图4 各因素与锻炼态度的相关性分析python图示

3.2.1 运动频率与体育锻炼态度

基于本研究发现不同大学生群体锻炼态度评分几乎无差异性,因而可进行整体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得,运动频率是随着次数的上升而得分递增(图3a)。每周3次以上的学生的锻炼态度评分高于部队入伍男生,甚至高于其他研究中的体育专业[10,13]和专业运动员[22]的态度得分。根据相关性分析显示运动频率与锻炼态度的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总分有中等相关关系。本文结果认为主观标准与运动频率呈负相关,因而笔者认为主观标准不能预测运动频率与刘正国研究结论不同[14]。也相应提醒锻炼态度得分与运动频率之间有高度一致性,锻炼态度优良的大学生有更多次数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可能性,体育运动频率的增多能提升锻炼态度的积极性。

3.2.2 运动时长与体育锻炼态度

锻炼时间的长短体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浓厚与否、喜爱程度高低,运动时长越长越能说明锻炼坚持的持久性。美国将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30min以上,强度在最大心率的60~70%定义为“适当运动”,说明运动时长也是评价锻炼的重要指标。我国学者[17]将大学生按照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因素分为锻炼者与非锻炼者群体,都表示参与运动时间超过30min的大学生拥有更高的锻炼态度得分。与运动频率类似,单次运动时间愈长锻炼态度各量表得分愈高,0.5-2h组和3h以上组与0.5h以内组相比,锻炼态度的6个指标都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0.5-2h组与3h以上组之间并无差异性,亦说明美国及我国学者将运动时长定为30min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通过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运动时长与锻炼态度各分量表有弱相关关系(p<0.01),与主观标准负相关(无显著性)同时单因素方差分析也得到运动时长的递增反而主观标准得分越低,因此本文也不建议将主观标准定为预测锻炼时间的指标。

3.2.3 屏幕时间与体育锻炼态度

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当今各种文字、图片、音响等新媒体元素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内容。关于屏幕时间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网上游戏比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部分同学经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致使他们对增加的锻炼行为控制感减弱[4]。由于大学生校园生活自由,自控能力有待增加,手机依赖组的体质显著低于不依赖的大学生,表明手机依赖对于体成分、身体机能、素质均有不利影响[6]。国外研究主要关注在于身体形态的影响:提出青少年屏幕时间对身体形态影响的机制,认为青少年面对屏幕时间的增多,导致吃零食等的数量增加,对于超重和肥胖的形成由了正面影响[2];CarolMaher等通过对9-16岁澳大利亚青少年的调查认为,屏幕时间与青少年男生肥胖的发生率由较强的相关性,预防青少年肥胖可通过减少屏幕时间有效预防[1]。

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显示,屏幕时间与锻炼态度各指标均有负相关性,仅有行为控制感有显著性差异,此结论与邓志茂[4]研究相一致认为屏幕时间增多会导致行为控制感减弱(p<0.01)。屏幕时间超过5h以上会致使大学生在行为控制感上与其他组别有显著性差异,屏幕时间与其他锻炼态度量表中各因素无影响。

4 结论

“少年强,则中国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体现,各级各类政府报告、学者研究结果都一致指向大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日下[9,11,15]。虽然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通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的递增可改善青少年的体质现状[20],然而从锻炼行为上来看并无改观,锻炼现状反而持续下降。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因素——“内部动力”出发,比较不同群体之间锻炼态度本身是否有差异性,进而再采用运动频率、时长等关键要素进行关联性研究。结论:1)本研究认为入伍学生、保健班和普通大学生之间锻炼态度几乎无差异性,性别因素对锻炼态度影响非常显著。2)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长对大学生锻炼态度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锻炼频率甚至达到中等强度的相关。3)屏幕时间与大学生群体的影响不大,仅发现5小时的屏幕时间会影响大学生行为控制感。4)主观标准与其他态度指标相反结论,不认为其作为预测运动频率、运动时长的指标。

猜你喜欢
态度体育锻炼量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