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青年官兵的“手机分离焦虑”

2019-12-05 19:25李勇波
政工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官兵

李勇波

现实中,有的官兵一旦手机离开身边,顿感患得患失、手足无措,浑身上下都不舒坦,哪里都不得劲,这些正是“手机分离焦虑”的典型特征。毋庸置疑,这个时代正势不可挡地向“手机+互联网+”疾驰而去,手机作为集通讯、娱乐、消费、社交等功能大成者,正如一些官兵调侃的那样,“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用得好,可以开阔眼界、充实生活;用得不好,就会浪费光阴、迷失自我,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奴”。必须高度警惕因手机使用管理不当而衍生出的“分离焦虑”“过度依赖”等情况,既要顺应时代发展、“开好门”接纳精彩,又要抓住关键环节、“筑好网”趋利避害。

既要依规有序放开,更要搞好教育引导把“篱笆”扎紧。从“封闭堵截”“半遮半掩”再到“新规开禁”,手机在基层“安营扎寨”走了一段较长的路。新修订的《共同条令》明确规定,“基层单位官兵在由个人支配的课外活动时间、休息日、节假日等时间,可以使用公网移动电话”。新规落地后,基层官兵对每周“周末”和特定的1 至2 个“周X 晚上”充满期待,这个“条件反射”链路的形成,源于官兵对单位下发手机的高度期盼。我们应该看到,放开手机使用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官兵所盼;应该明白,“开禁”不是无节制“开放”,军队特殊的纪律规定和保密要求,决定了“手机放开使用”既不能一“放”到底、毫无约束,也不能一“收”了事、统得过死;应该做到,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满足官兵根本需求,依照规定有序放开手机使用,让时代新风吹进军营,让新规“红利”惠及官兵,更要在教育引导上下足功夫,抓好警示教育,注重点滴提醒,从源头上构筑起官兵“不依赖、不成瘾”的思想“篱笆”。

既要对接精彩世界,更要完善监管机制把“滤网”织密。手机背后蕴藏着精彩的世界,传递着海量信息资源和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但也不可否认,在手机使用过程中,大量低俗、负面信息蜂拥而至,虚拟游戏、社交平台对官兵的诱惑如同附骨之疽,再加上监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易对官兵思想造成冲击影响。现实中,有的官兵迷恋手机游戏难以自拔,有的陷入网络直播旋涡高额消费,有的热衷抖音微信等分心走神,更有甚者走向违规违纪、卖密泄密的犯罪深渊。要在精彩纷呈且又鱼龙混杂的手机世界里开辟一块“绿色净土”,变“非其不可、爱不释手”为“拿得起、放得下”,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把“人防技防物防”有机结合起来,及时研发引进智能手机管理系统和手机终端智能安全监测设备,通过架设使用手机绿色“防火墙”、定制专用军人手机、加装安全防护软件等方法,构建立体防控“过滤系统”。一旦出现使用手机时间过长、违规传递涉军信息、浏览不健康网页等情况,手机便自动报警或锁机,提醒官兵健康、安全使用手机,使官兵手机真正管得住、控得了。

既要强调自我节制,更要严肃执纪问责把“红线”划实。“手机分离焦虑”是官兵对手机过度依赖情境下产生的,归根结底是自我需求出现偏差,既要官兵自主控制加以节制,也要外力有效监督及时匡正,双管齐下、形成合力。现在,各单位相继制定出台了手机管理制度规定,对手机保管、使用时机场合、保密纪律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诸如“一人多机”“违规使用手机”等情况仍然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成为部队管理的顽症痼疾。这其中,既有官兵难抵手机诱惑的主观因素,也有管控问责过松过软的现实问题。必须通过严肃执纪划定“硬杠杠”、架起“高压线”,大力纠治通过手机违规交友、网络赌博等“诱发成瘾”的行为,对发现的各类问题依规依法从严惩处、绝不纵容,做到干部战士一个标准、机关基层统一要求。通过重锤常敲、警钟长鸣,不断强化官兵合理使用手机的自觉性。

既要认清危害利弊,更要注重抢占先机把“阵地”建好。近年来,军地各大媒体充分挖掘运用手机网络开展教育的潜力,纷纷推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手机客户端,满屏都是正能量,开机就能受教育。可见,吸引官兵眼球的手机网络并不是部队教育管理的掣肘和天敌,充斥其中的并不全是“坑洼”和“陷阱”,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是“东风”和“推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途径。我们既要清醒看到部分官兵“手机依赖”对工作训练的危害影响,认真分析背后的动机成因,更要看到手机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取其利”远远大于“防其弊”。必须主动作为、抢占先机,努力打造体现军队特色、适合官兵口味的手机平台,构建学习成才、交流互动、怡情励志的精神家园,让官兵走进“绿色手机世界”、远离“手机分离焦虑”,使“最大变量”传递“最大正能量”。

猜你喜欢
官兵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走好群众路线
既接“天气”更重“地气”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