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指导的历史演变

2019-12-05 18:20杜中武
国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我军军队军事

杜中武

内容提要:新中国70年来,适应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任务,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这一主题,揭示国防和军队建设特点规律,并不断丰富完善党的军队建设发展指导理论,引领我军不断实现新跨越、完成新任务。回顾我军建设发展战略指导的历史演变,对于准确理解把握“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的丰富意蕴、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推进强军兴军伟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适应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家形势任务和军队实际,党和国家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这一主题,深刻揭示国防和军队建设特点规律,不断丰富完善党的军队建设发展指导理论,引领军队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完成新任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夺取“四个伟大”新胜利、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生动实践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创造性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深刻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军建设发展的战略方向、思路举措和着力重点,科学回答了我军建设“往哪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军事领域的贯彻和运用,不仅把握了战争形态、战斗力形态、军队组织形态演进的客观规律,而且把握了现代军队建设的普遍规律和我军转型跨越的特殊要求,为实现人民军队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发展立起了工作指针、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顾新中国70年来我军建设发展战略指导的历史演变,对于深刻理解把握“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的丰富意蕴、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进而深刻理解掌握习近平强军思想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好地推进强军兴军伟大实践、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基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以及世界战争与和平态势,军队建设进行两次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的需要,毛泽东和党中央从对战争与和平态势的基本判断入手,领导军队建设先后进行了两次历史性转变。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军队建设从革命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转变,我军坚持以革命化为基本方向、以现代化为中心任务、以正规化为重要保证,全面加强军队建设;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随着对战争威胁判断的加重,军队建设从和平时期向临战准备状态转变。

由于受长期战争环境和物质条件所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解放军建设,尚处于相对比较低级和初步的阶段。为适应军队建设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转变,毛泽东提出“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和“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的“五统四性”要求。①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39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953年元旦,在学习苏军的过程中,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将苏联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手,改变我军落后状态,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军队,以利于在将来有把握地战胜帝国主义军队的侵略。”②《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106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953年12月至次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明确提出,把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以保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作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并提出“正规化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绝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从此,在我军建设史上,第一次把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总任务明确提到全军面前。这是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战略决策上的一个伟大飞跃。全军贯彻毛泽东关于“开展正规训练,迅速提高人民解放军的现代作战能力”③《萧克同志生平》,载《人民日报》,2008-11-03。的指示和中央军委颁发的战斗训练命令,积极开展以战斗训练为主的正规训练。在此期间,军队开始实行军官薪金制、军衔制、义务兵役制三大制度,颁布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队列、纪律三大条令,全军按照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任务,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在政治工作、军事训练和正规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军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着眼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美苏两大阵营敌人,毛泽东提出,人民解放军在“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坚持“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积极整军备战。从客观效果来看,一方面,“大战不可避免”“战争正在迫近”的认识,使军队建设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长时间处于临战状态,各项工作都纳入战备轨道。在这种临战状态下,我军不断增加数量、扩大规模,一度十分臃肿,给军队全面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我们准备了“大打”,军队实行临战部署,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三线”构筑了大量战备工事,在中印、中苏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断然出手赢得主动,在对敌斗争中坚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才最终避免了“大打”,整体上保持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基于世界主题,以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判断,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邓小平的正确领导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即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建设轨道上来。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邓小平正确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发展的总趋势,及时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正确判断④参见《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三卷,269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为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1985年6月,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科学分析和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强调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①《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三卷,273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据此,中央军委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从长期以来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建设轨道上来,要求充分利用大仗打不起来的这段和平时期,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军队建设,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增强军队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客观需要,邓小平重新审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要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的基础上,谋求军队建设同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面对长期的相对和平环境、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给部队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紧紧抓住始终不渝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这个根本问题,突出强调加强军队政治建设;着眼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发展趋势,邓小平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一整套重要指导原则,裁减军队员额100万。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使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在我国武装力量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实践证明,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对于促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整体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能力;对于塑造中国的和平形象,提高国际地位,争取在国际斗争中的战略主动权;对于把握历史机遇,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影响。

三、改革开放新阶段,基于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科技迅猛发展趋势,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新军事变革悄然兴起。海湾战争作为高技术战争的雏形,是这场军事变革的转折点。江泽民指出,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20世纪90年代前期,党中央、中央军委着手调整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开启了面向信息化时代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路。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给世界军事界以强烈震撼。战争中,高技术武器对战争结局的重大影响,强烈冲击着国内传统军事认知。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任务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为了掌握战略主动,1993年1月,中央军委正式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强调指出:“必须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②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83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提出,明确了我军建设和改革的方向,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勃勃生机。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军队战斗力,迫在眉睫。1995年12月,中央军委进一步提出,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③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244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两个根本性转变”,一个是依据军事斗争任务的变化,要求把着眼点转到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上,以指导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运用;另一个是根据军队建设标准的发展,要求把立足点放在提高质量效能、增大高科技含量上,以指导新时期军事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新时期军队建设“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具体体现,也是20世纪80年代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的延续。为了更好地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五大宣布,我国在3年内裁减军队员额50万。2003年,中央军委决定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使我军在精干高效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时期,基于军队主要矛盾和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军队建设实行“主题主线”应对之策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新的形势,军队职能明显拓展、任务更加艰巨;另一方面,军队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等“两个不相适应”的主要矛盾更加凸显。为此,胡锦涛明确提出了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军队使命任务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强,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的融合度进一步加深,军事斗争准备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实践中,胡锦涛科学思考并全面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军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时代性课题,揭示了军队的职能任务必须与党的历史任务相一致、军事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军队建设和改革必须与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相符合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拓展了军事战略指导的视野,为建设一支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指明了方向。

我军历史使命的时代性课题提出之后,如何解答这一重大课题,是这一时期保证我军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关键。2010年12月,在中央军委一次重要会议上,胡锦涛明确提出了“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①《胡锦涛文选》,第三卷,4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主题”是回应时代性课题而形成的主题,这条“主线”是破解时代性课题而确立的主线。胡锦涛明确要求,全军部队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强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动军事理论、武器装备、组织体制、军事训练、后勤保障方式等创新,破解影响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制约履行军队历史使命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创新了党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基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奋斗目标,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实践,军队建设严格遵循“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奋斗目标。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强军兴军开启了新征程,军队建设内外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习主席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宏阔的战略视野运筹强军布局,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军建立新的领导指挥管理体制之际,提出“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的战略指导,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全球地缘政治棋局、综合国力竞争的态势发生重大变化。大国战略竞争明显加剧,国际安全局势日趋复杂多变,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军事实力的战略支撑作用,军事力量正从大国博弈的幕后走向台前。习主席着眼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明确指出,我军在2020年前要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世界一流军队买不来,靠照搬照抄拿不来,必须用新的理念引领从上到下、由内到外的现代化转型重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回答了在我国由大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重大课题。“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是筹划设计未来一个时期军队建设的指导方略,将引领我军成为与世界强国军队比肩的强大军队,为我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统一思想,抓紧工作,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军队建设呈现崭新气象。从制定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到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从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到抓整顿、抓备战、抓改革、抓规划;从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重整行装再出发,到大力改进训风演风考风、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从宣布裁军30万,通过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到调整优化结构、发展新型力量、理顺重大比例关系、压减数量规模,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从“辽宁号”“歼 -15”“鲲鹏”“东风 -41”等各军兵种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列装,到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钓鱼岛常态化巡航、南海岛礁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等等。七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强领导下,解决了一些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化解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化解的矛盾,为强军兴军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军队建设“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与党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最新成果。所谓一脉相承,是指党的军队建设指导理论都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都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军事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所谓与时俱进,是指习主席在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实践基础上,围绕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军队建设,从战略和全局上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明确了建设现代化军队的总遵循,立起了实现奋斗目标的方向标,提供了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

猜你喜欢
我军军队军事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军事幽默:局
一段往事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