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完善人防(民防)信息体系探要

2019-12-05 18:20甄德让
国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防人防信息

甄德让

内容提要:信息体系建设是现代人防(民防)全面建设的基础工程。要按照信息采集“广泛化”、信息汇集“板块化”、信息使用“智能化”的原则,深度融合各项业务、管理及公共安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前沿科技,高标准高质量构建人防(民防)信息体系,为人防(民防)全面建设提质增效奠定信息支撑。

人防(民防)信息体系建设,应着重在信息采集、汇集、使用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深度融合各项业务、管理,以及公共安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前沿科技,积极应对新形势、破解新问题,为人防(民防)建设提质增效提供信息支撑。

一、信息采集要“广泛化”

以平战结合、智慧应急、可视应急为理念,先进、便捷、实用、管用、好用为目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人防(民防)信息采集,有效融合战备基础数据库信息、BIM建筑信息、物联网感知信息、视频信息、无线集群信息等,多渠道、多维度、最大限度获取信息,为战时防空及平时应急决策、标绘及战备资源分析与调度等提供辅助支撑。

协同应急救援信息采集。要采取多种通信手段、信息采集、信息报送及协同标绘、音视频会商、文字会商、文件共享、查询统计等方式,打通人防(民防)各业务工作与信息化应用、经济重要目标与救援队响应、基层实战与机关决策之间的关节,在综合业务平台的统一架构下,将设施联网监控信息、户籍化信息、勤务保障信息以及天网视频、交通信息、气象信息等公共资源有机整合,利用专题图推送、音视频会商等手段,实现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高度融合,使海量数据源源不断汇聚到大数据平台,并利用计算技术加工成有价值的形势分析报告和业务指令,推送到各级各部门,从而形成信息化与实战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保障大数据服务基层实战作用有效发挥,实现在灾害救援全程中救援信息、应急资源、辅助各级指战员决策方案的智能提取,提高决策效率、确保决策质量,提高整体作战指挥效能。

安全监测信息采集。要建立网络、人防工程等关系数据库,将人员密集场所、人防(民防)控制室、人防(民防)设施、通道、地下工程等信息,一并实时导入人防(民防)GIS平台,利用物联网全面感知、识别化场景,在地图上直观展现各类单位概况、人防(民防)设施、建筑总体情况及城市地下工程情况,实时反馈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实现对重点单位有效的动态监管、人防信息采集、智能分析报警、设备设施监控、配电系统等信息接入;尔后,进行安全态势评估、预警信息获取和分析,实时解析各种灾害报警信息,经过平台的整编处理,形成符合技术指南规范的人防(民防)信息体系,为人防预警报知、信息防护、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人员疏散掩蔽、抢险抢修、城市管控、指挥控制和综合保障等行动的指挥,提供全面的数据保障和信息依据,增强灾害区域安全状态监测预警、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灾害预警信息靶向、精准、全覆盖发布能力。

重要经济目标综合防护信息采集。要从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重要目标防护的需求出发,深入研究各类重要目标防护特点、管理措施与科技手段,建立平时防灾、战时防空的综合防护信息,为迅速实施防护方案,提升重要目标综合防护能力,确保重要目标的生产、储备、恢复能力,提供信息支撑。

战备物资精细化信息采集。要通过RFID、物联网、NB-IOT等技术,对物资的采购、维护、合理调配提供信息支撑,实现对物资、车辆、药剂的精细化动态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信息汇集要“板块化”

针对人防(民防)全业务、全要素,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分析等技术,以及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整合现有各类信息资源,深度挖掘有用数据,进行分级分类,汇总分析,建立可视化模板,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形成“一张图”的集成化、立体化、虚拟化动态展现与分析,多方异地、多层级科学筹划决策与组织指挥,不断适应实战需求。

信息管理“一张图”。要整合一体化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人防(民防)管理技防系统、日常业务系统等子系统,围绕各部门职能任务和岗位职责,以业务数据质量、任务完成情况为主要指标,通过云计算数据交换,在不同的地点、使用不同的终端设备,快速准备、搜集获取、综合整编、存储计算和服务支撑,督查、查询、管理各单位安全防护要素、战备资源规划管理及战时组织指挥、学习训练、各项制度等落实情况,形成上下贯通、信息共享,多业务领域、多层级、多维度、多形态的信息组织,助力破解当前工作中有限人力资源与繁重任务之间的突出矛盾、单一主体与多元客体之间的突出矛盾、粗放管理方式与民众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传统评价模式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突出矛盾,等等。

工程信息“一张图”。要由信息孤岛、形式单一的台账式管理向全程联网、形式多样、标准统一的大数据管理转变,从人防工程规划、建设、维护、使用、行政审批、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工程档案等事项,建立周期一体化、精细化、实境化、流程化、规范化、可视化“一张图”,全面感知、动态监测,确保各要素系统的安全良性运行,为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科学规划布局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有效缓解平战结合工程点多、面广、人少造成的管理压力,等等。

指挥信息“一张图”。要基于人防机动、固定指挥通信硬件平台,通过在PGIS上加载视频、道路监控、车载GPS、单兵3G、大数据、大比例尺PGIS地图、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电话、手机、短信、传真、网络,以及有线/无线调度系统等多种指挥调度手段,建立包括省、市、县(市、区)战时防空及平时应急协同会商与标绘、战备资源分析与调度、预案管理与决策、任务指令下达与反馈、警报器材发放与更换等信息“一张图”,“一键式调度”搜出相关预案、语音导航、交通监控诱导、警报调试与日常巡检等信息,在关键时间、关键地点、关键目标上形成组织指挥能力的聚合、迅速、准确、高效释放,全方位、多角度实时追踪、全程掌控人员流、力量流、物资流和警报覆盖区,并以音视频形式展现在地图上,使灾情信息更精准、辅助决策更有力、作战全程更直观。

宣传教育“一张图”。要寓学习与教学为一体,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系统化、数字化人防(民防)知识库信息“一张图”,促进人防(民防)资源信息和其他行业领域信息相融合,从而实现知识无障碍交流和共享,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国防观念、人防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三、信息使用要“智能化”

以“一网四系统”(即人防信息基础网络、人防预警报知系统、人防指挥控制系统、人防防护救援系统、人防综合保障系统)为核心,在统计分析直观化、防灾救援可视化、社会服务便民化、信息存储随时化、监督管理动态化等方面下功夫,精准报知、精准预测预判,让信息发声、让信息发挥价值,形成人防(民防)各项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

统计分析直观化。要建立接口组件标准,构建数据关联,统一数据接口访问方式,开放数据资源目录,深度融合“分析、通信、调度、存储”等业务环节,汇聚、分类、存储包括各类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和实时数据,纸质数据和电子化数据,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人防行业数据和其他行业数据等。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协同标绘功能,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分析图形,发现和消除问题隐患,快速生成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动态掌握人防信息系统薄弱点,找准数据间的契合点,如哪些功能用得多、哪些流程不科学不合理、哪些方面要素还欠缺等,不断总结优化,开发管用、实用的组织指挥应用软件,促进信息化系统及设备设施的科学升级,解决“规划、分配、调度、管理”等难题。计算机数据终端还可基于时间、辖区、类型等维度,以“市—区—街道”、“人防(民防)专业队”为单位,以一定时间段内的某种类型的灾情数量数值为基础,根据救援响应速度、服务指标、救援力量信息、支援力量信息、道路信息,周边水源信息、危险源信息、建筑结构信息及实时现场车、单兵状态信息等因素,进行统计值的同比、环比分析服务薄弱区域,指导人防(民防)力量部署和设施规划,等等。

调度指挥可视化。要以“PGIS、通信调度、移动指挥和视频图像”等云服务为基础,集成多渠道定位、人防(民防)专业队配置情况、灾情态势、视频监控、监督管理、人防(民防)信息、地理信息数据、高清航空影像及高清卫星影像等于一体,直接显示在桌面上,通过触摸屏以交互方式进行操作,构建三维场景,真实模拟突发事件周边的地形、地貌,方便领导和指挥人员在沙盘上进行态势推演、态势标绘、导航、分析研判、定制预案,从而制定更为详细周全的事件处置方案,全面实现可视化决策指挥。当灾情发生时,接到报警后,就能通过GPS、手机定位,确定灾情现场位置,显示附近人防(民防)专业队力量配置,自动生成方案,自动发短信,并绑定相关指挥员的手机等通信工具,实现灾情第一时间传达给人防(民防)专业队员、指挥员并实现快速出动。队员到场后,可以进行二次定位,为灾情分析研判提供准确的数据。现场情况还可以第一时间回传给人防(民防)指挥中心,用于联动指挥调度。

社会服务便民化。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优势,利用人防(民防)门户网站和服务热线等,处理投诉举报、发布宣传影视作品等,给民众带去真正实惠和贴心的服务。利用云计算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支持大数据应用等优势,搭建“人防(民防)公众云”服务平台,把人防(民防)知识宣传、行政事务申报、审批办理、防空洞开放纳凉、人防地下停车场综合利用、平战结合工程管理、人防(民防)干部和专业队训练演练、人防音响警报覆盖率、大型活动、建审验收等事项全部上网运行,用信息化技术倒逼业务流程的优化完善,促进各行各业业务规范、透明、高效运行。

猜你喜欢
民防人防信息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订阅信息
民防在我身边(十)
民防在我身边(十二)
民防在我身边(三)
民防在我身边(十一)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