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前
(黄淮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培养规格中的能力要求上,体育教育专业应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观察和分析问题,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体育科研方法和手段;具有创业意识,具备创业认知能力、专业职业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特别强调具备创新能力。[1]在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中,如何对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与实践,将是摆在我们体育人面前的必修课题。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有效摆脱了旧学科体系的禁锢,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排列,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与途径进行有效更新,紧密相连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以岗位中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真正的创造性职业素养,使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有针对性。[2]本文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并结合现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系的不足之处,对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团队、就业路径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建议。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其基本理念是从就业岗位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开始,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培育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大学生的创新工作能力,把在校学习、实践的过程和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过程同当前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边学边做中模拟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展示新时代工学结合的教育特征,有效地解决社会需求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符,真正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就业和创业的无缝对接。[3]有利于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增加用人需求单位参与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热情,加深校企合作力度,改革高等教育创新课程的深度。
人民网在强国论坛中论述: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4]基于工程过程系统化,应在体育教师岗位上提前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良好的创新人格,以体育人的意识、思维、精神和能力为创新培养目标,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基本特质包括:学习和创新思维前置特质;创新实践过程前置特质;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高度契合特质;岗位素养与校内对标实训特质。见图1。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特质
体育教育专业为各大中小学提供符合条件的体育教师,因此,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以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为切入点,以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夯实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全方位,多角度地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1]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规格,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典型任务,把岗位任务转换为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设计学习领域,按照体育教师具体的工作岗位,把在校学习领域构建为创新人才基本素养、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学校体育管理、体育经营五个领域,详细选取内容,涉及公共基础部分,就是普通本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设计的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职业素养;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有特色的专业方向课,都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阐述,每个专业学习领域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1]由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整体,符合在校大学生体育教育认知能力的形成过程。
表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体教专业创新人才课程设置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务必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理论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工作过程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体系应接地气,提早在校内实践,实现对应岗位的无缝对接。[5]利用体育教育专业实践实验中心的优良教学资源,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全面提高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实践锻炼平台,同时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中有条不紊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认知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体系见图2。
图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在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师资队伍的选取尤为重要,教学团队中教师的基本素养、不同的阅历、职称学历和学缘地域,对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在师资队伍环节,应建立“骨干教师+领军人物+行业专家”的“多领域”授课的教学团队。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中,骨干教师主要承担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内主干课程教学任务;领军人物主要承担该专业涉及的学科及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体育竞赛、一般科研立项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等;行业专家主要承担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行业资格认证和校外实践所对应的课程。其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骨干教师+领军人物+行业专家”的“多领域”授课的教学团队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渠道培养路径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毕业后,一部分人参加工作,一部分人通过努力学习考取硕士研究生,一部分人海外留学,一部分人自主创业。宽出口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提升学校知名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务必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扎根地方办专业。
大学一年级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的就业指导课和师范类专业课,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找准自身的落脚点,量体裁衣,个性化培养,找准就业方向,全力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学习创新类的通识平台课程;大学二年级鼓励学生加强外语学习,瞄准全国招收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点院校,结合选准的硕士点考核课程,积极准备,为大四考研打基础;外语水平较高的人才,积极报考托福和雅思,申请国外奖学金或留学基金,做好出国攻读硕士学位的准备;大学三年级,结合培养方案,做实考研和出国课程开设,聘请高水平的教授或专家授课,拓宽学生视野,增加考研及出国的筹码;大学四年级,聘请行业知名人士讲授体育行业的实操课程,以行业专家实际经历为指引,讲授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各技术环节前沿、产业特点及体育用品生产、销售、运营的模式等。并提供学生校外实践平台,在工作过程系统化中,有效组织学生参加高级别的学科体育竞赛与体育科研立项及创新、创业和创造项目等活动。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结合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是落实国家教育大会精神,召唤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教育教学思想的改变,有深度的思索强体兴体的发展策略。本文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如何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要求,并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特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框架、师资教学团队和培养路径等方面的建设意见。结合新时代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实际,总结出了一套满足中原地区地方性社会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措施。当然,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只要改革者能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核心的社会竞争力作为建设与衡量的标准,才能牢牢把握住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方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才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