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大学生在体测跑步时倒下;每年都有“身体不错”的小伙子,在球场上昏厥;每场马拉松,都有救护车紧张“陪跑”。
“运动猝死”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跑步,似乎也从一项健身运动变成了高危项目。
今年10月20日,全国各地有近40多场马拉松鸣枪起跑,不幸的是其中两场比赛,有两名跑者在临近终点线附近猝然倒地。
据中国田协2017年一份相关数据统计,在此前3年,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中已经有超过16人猝死。
众所周知的健康运动,如今却夺人性命。跑步表示很冤:猝死的“锅”我不背。
猝死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之分。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发病,其中以冠心病最常见。非心源性因素有过度劳累、酗酒、服用药物、剧烈运动等。
“心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心肌炎、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心肌肥厚等。刺激因素还包括:急性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兴奋和血流动力异常引起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等。
也就是说,“运动性猝死”并非凭白无故地发生,而是心脏自身的器质性缺陷受到刺激因素而诱发。
猝死来临前,身体释放6个信号:1.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后可缓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2.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3.心率小于50次,血压变低,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4.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5.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6.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現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猝死的黄金救急时间在发病10分钟内。一旦周围人发生心脏骤停,赶快拨打120求救。
面对猝死患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除颤或心肺复苏。
但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条件进行这两项急救措施,首先应该想办法向周围人呼救,两个人交替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