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9-12-04 04:08刘增彦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0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新时代

刘增彦

摘 要:高校艺术类学生受专业性质以及自身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相对于其他普通专业学生来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对待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又要注重了解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类引导,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新时代的每一位青年都被祖国和人民寄予了厚望,这便要求高校的大学生不仅要明确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重视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富足。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适应等方方面面面临的挑战愈来愈多,心理问题屡屡频发,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困扰。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逐渐为社会所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代被提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

随着人民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艺术类学生的数量也相应出现了不断增长的态势。艺术类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他们的心理特征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因此,对待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考虑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又要充分了解和分析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情况,灵活应对,分类指导,培养心智健全的优秀人才,使艺术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一、開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是成就学业与事业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面对社会的极速发展,才能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种种困惑,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就完美人生。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道德、价值观取向以及心理能力上获得稳步提升,促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精神

高校艺术类学生受专业性质以及自身性格特点的影响,思想更加活跃,也更具有创造性。他们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存在灵活性、独立性以及批判性等特征,他们常常怀着创新性的眼光去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常常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善于怀疑,喜欢争论,善于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对待社会现象反应强烈,是当代大学生中最为活跃的群体。

(二)个性张扬,自我意识突出

丹尼尔·内特尔在《个性》一书中讲到:“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这种个性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可以说,个性左右了我们的志趣所在、职业前程和人际关系。”由于所学专业的特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个性普遍外向,且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自我意识强烈。艺术创作所强调的求新、求异的特性决定了艺术类大学生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设计的现象。

(三)感性至上,缺乏理性分析

艺术类大学生感情细腻,在学习和创作中感性至上,发挥了更多的想象力,这使得他们特别相信自己的感觉,常常生活在自我构建的虚拟生活中。对待事物、处理问题往往首先从自身的情感因素出发,喜欢凭单纯的热情去做事情,缺乏对事物理性的判断和分析。

(四)敢于质疑,存在逆反心理

受专业性质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方式具有开拓性和散发性,他们常常有着自己的认知,敢于对教师以及书本的知识提出质疑,敢于挑战经典和权威,善于怀疑和争论,追求独立、个性和自由。他们的这些心理特质,一方面有利于自身进行艺术创新,另一方面也对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对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类专业学生性格普遍外向、开朗,喜欢表现自己,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这一载体,展现艺术类学生的青春正能量。

(二)课上课下相互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海报、展板以及微信平台等途径,积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的作用,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到每一位同学。同时,心理健康宣传月系列活动,如心理影片展映、校园心理剧、心理沙龙、素质拓展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受到艺术类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另外,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或者开设相关课程,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健康向上的声音,努力营造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实际问题

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对于学校来说,除了开展日常性的教育活动,还应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可以通过情感交流和耐心沟通加以缓解或解决。因此,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注重对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疏导。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要作为一项心灵的工作,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队伍站在学生的角度,“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用心感悟学生的喜怒哀乐,用一颗温暖的心帮助他们重建崭新的自我。

(四)构建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做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建立高危人群预警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应加强学生骨干、班主任或辅导员、学校心理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日常联系,及时预测和反映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果断采取处理措施,学校、家长、社会形成合力,一旦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确保能够及时处理。构建高危人群预警机制,首先是要从新生入学开始,认真组织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工作,要细化措施,全面排查。其次,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信息反馈制度,班级的学生骨干、班主任或辅导员、学校心理中心等部门要加强联系,要组成层层报告制度。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档案,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重点学生进行重點关注和耐心帮扶。

(五)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国内外重大事件、热点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见诸网络,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知晓天下事。同时,伴随科技的进步,新兴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和新媒体的重要受众群体,艺术类大学生更是与网络和新媒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能忽视网络新媒体的重要性。在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将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起来,保证传统媒体权威优势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方便、快捷、及时等特征,随时掌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找准方向。全面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使新媒体为高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新、更有力的平台。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同样,艺术人才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生力军,是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要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征,保护好他们的艺术才华,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指导,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长为祖国高素质的优秀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2] 什么叫心理健康[DB/OL].中国全民健心网,2013-02-20.

[3] 丹尼尔·内特尔.个性[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0.

[4] 聂振伟.大学生心理健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 朱亮亮.浅议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J].新视觉艺术,2010.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新时代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