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莲 范诚梅 钱飞鹏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蓝墨云班课作为一种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为移动环境下的教学而设计的APP平台孕育而生。文章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切入点,通过智能手机,将蓝墨云班课与课程相结合进行应用,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开展即时互动,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对于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起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智能手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也给教育业带来了全新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因此,急需探索一种新的教学环境和模式來改变这种现状。当前,随着富媒体数字出版、云服务和移动学习技术的不断诞生,加之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且功能日趋强大,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课外学习,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为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蓝墨云班课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一种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专门为移动环境下的教学而设计的APP通过智能手机,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开展即时反馈的互动,使学生学习更自由,教师教学更轻松。因此,文章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蓝墨云班课与“现代教育技术”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对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蓝墨云班课功能简介
蓝墨云班课以手机版APP(IOS和Android系统)为主,以Web版(PC端)为辅,教师和学生可利用手机号进行免费注册。教师对于自己开设的各门云班课,都可以通过Web版登录进行资源库和题库的发布和更新。对于单独一门云班课,教师可通过Web版使用资源、成员、活动、消息、详情、导出/报告、分组和发布课程包共8个功能,而教师通过手机APP登录和学生登录仅能使用前5个功能。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蓝墨云班课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教师可以在手机APP或电脑上随时管理自己的课程,并可以和学生实时进行互动;(2)教师可以监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并生成学习成绩评价报告,由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3)手机APP和Web版软件对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部免费,不用支付任何费用。
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
本研究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5个班(共155名学生)作为实验班,进行了课前、课堂、课后及结课共4个阶段的“现代教育技术”蓝墨云班课教学应用,现将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一)教学资源的课前推送
教师在开课前安装APP,注册账号,并创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将课程文本、视频课件及参考文献等学习资料推送至“资源”模块,并将学习任务单推送到“消息”模块。学生安装APP及注册账号后,通过班课邀请码加入该班课,即可在课前自主进行学习资料的预习,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活动的课堂开展
刚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成员”模块中的“签到”功能对学生进行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率,减少迟到与旷课情况的发生。在讲授课程时,教师可以使用“课堂表现”功能中随机选人或举手抢答的形式提问学生。授课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活动”模块中的“答疑讨论”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对学生仍不太熟悉的盲点知识详细讲解。学生可通过签到、回答问题、参加测试等课堂表现来获取经验值,作为自己学习本课程的平时成绩。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平均出勤率为97.3%,教师共发起20次“课堂表现”,共选中学生56人次,共开展“答疑讨论”4次,参与615人次,活动参与度为99.2%。
(三)教学内容的课后复习
教师在课后可使用“活动”模块的“头脑风暴”、“测试活动”、“作业/小组任务”等功能发布一些课后作业或拓展知识,让学生提交文本、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作业。在学生实时获取自己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平时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通过反复学习课程课件,及时赶上班级进度;而在课堂上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程拓展知识,不断获取课程经验值,从而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研究结果可得,教师共开展“头脑风暴”3次,“测试活动”8次和“作业/小组任务”4次,学生参与度分别为96.8%、97.1%和96.3%,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的平均经验值分别为6分、23分和8分。
(四)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总结
在课程全部结束后,教师汇总每个学生的课程经验值数据,按照一定权重值计入其期末总成绩中,使课程考核过程更加客观、公正。教师还可使用“头脑风暴”和“投票问卷”等功能,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进行评价,并提出课程建议。教师参考评价及建议结果,结合课程教学报告,分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本学期的教学效果,以便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进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中得到的平均经验值为56.2分,主要获得方式为作业(42.37%)和参与活动(23.8%)(见表1)。
在“现代教育技术”32个学时的课程中,教师共发布学习资源14个,每个资源的平均查阅人数都在150人以上,查阅总次数达到了10327次。学生查阅资源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14点-17点,以及晚上19点-23点,表明学生能够利用上课时间和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结果表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满意度达到了95.8%,教学效果较好。
三、结语
当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移动互联网设备越来越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因此,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改革,符合当前中国教育和教学的需求。蓝墨云班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环境教学APP平台,对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实时互动的促进,教学内容数字化和评价体系过程化的实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研究从分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收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种将课堂教学与新型移动学习平台蓝墨云班课有效结合的教学与实践新模式。将新模式运用于实际教学,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评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找到合适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通过蓝墨云班课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实施,使学生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起到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傅颖萍.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公共课深度学习实证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J].内江科技,2019,40(06):81-82.
[2] 陈璟.基于混合式学习的xMOOC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的应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3):150-154.
[3] 杨鑫骥.云环境下新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6):1-2.
[4] 冯敏.现代教育技术下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方法探究[J].智库时代,2019(23):114-115.
[5] 赵玉璐. 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6] 孙书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25):205-206.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10月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X1808。
作者简介:魏雪莲(1983-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