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的教学初探

2019-12-04 04:06张兰兰
考试周刊 2019年80期
关键词:内容老师课程

摘 要: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教育部门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条件、文化传播模式以及发展现状设置的地方性学科,主要是以培育学生的发展能力、综合能力为主。地方课程具有极强的开放性、综合性、特殊性以及实操性特征,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所以,此文简要地阐述了地方老师在教授《人·自然·社会》有关内容时运用的具体教学措施,以此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进程,强化《人·自然·社会》的实际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方课程;教学措施;特殊性

《人·自然·社会》这门地方课程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生活性,对于培育综合发展的学生来说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通过《人·自然·社会》不光能够学到多种有关现实生活、社会以及自然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借用一些实践活动强化自身的综合技能,逐步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努力前行。所以,地方的老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从灵活地选取教学内容、组建师生互动课堂以及凸显地方课程教学特征出发,自主深入新教育市场内部,积极地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强化《人·自然·社会》教学效果,为学生综合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灵活地选取《人·自然·社会》课本内容

对于《人·自然·社会》这门学科来说,其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但是教学时间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地方老师在仅有的教学时间里很难带领学生全面地认识到所有的课本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地方老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科学、灵活地选取教材内容,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和发展的教学方案。通常情况下,《人·自然·社会》课本中涵盖了三条主要的教学线索,分别是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地方老师就需要抓住其中的每一条线索,从而灵活地设置教学活动。

(一) 时刻凸显“人”的特征

学生时期是“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需要地方老师在实际专业知识讲解时紧扣“人”这一发展主题,带领学生去了解人与整个社会自然环境的共处法则,协助学生建立基础的人际互动关系。在这一模块的有关学习中,地方老师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独立个性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全面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学生要学会尊重“人”,从而锻炼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所以说,在实际《人·自然·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中,地方老师需要选取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并高效地融合当下学生的发展现状因材施教。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学习《人·自然·社会》课本中的“与朋友同行”有关知识时,地方老师就需要以“朋友”为教育主题,带领学生积极地思考“人与集体”等有关内容,打破学生对交友的误解,让学生能够掌握友好对待他人的技能,共同为班级创造优质的交友氛围。而且一些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很容易对友情和爱情产生强烈的向往,并且各种生理问题也都出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时《人·自然·社会》课程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老师可以借助“与朋友同行”的有关内容积极地引导学生探索有关爱情和友情的内容,从而协助其健康、顺利地度过青少年的懵懂期,逐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地方老师借用《人·自然·社会》有关内容对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实施“性”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地方老师去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生理变化,带领学生去清晰地了解有关“性”“生殖系统”等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对自身的认识。

(二) 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人·自然·社会》这一地方学科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像自我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地方老师需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从而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融入现实生活,逐步强化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只有满足当下学生的实际需要,才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增强实际地方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 组建师生高效互动的课堂

《人·自然·社会》最终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人、自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了解,通过地方老师的教学和指引,促使学生逐步适应整个社会环境,强化学生对外界一切事物的认知。所以说,实际《人·自然·社会》课堂活动中,地方老师需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立足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从而创设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构建互动式的《人·自然·社会》课堂。

对于不同知识内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所以说,地方老师要多多与学生互动,了解其内心的活动以及心理状态,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逐步丰富学生的《人·自然·社会》课堂内容。例如,在面对又一次的“四川地震”时,地方老师为了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可以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强化学生对《人·自然·社会》知识的记忆。而且老师还可以借用“四川地震”活动开展一次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朗诵活动,让学生用真情实感探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让学生体验“天地无情人有情”的情感,最终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点评,选取相对优质的朗诵内容,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舞,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强化实际《人·自然·社会》教学效果。

三、 凸显地方课程的教学特色

地方性的课程之所以能够得以高效地发展,主要是其中带有极强的地域色彩,就以《人·自然·社会》这门课程为例,其中包含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平等相处的现实案例,通过对当地文化、经济、政治的了解,逐步增强学生对本土环境的认知,而且地方老师会把具体的知识细化到当地的某一企业或者是环境保护方面,让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够落实。通常情况下,《人·自然·社会》中对于地方的经济发展特色、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发展前景做出了思考。比方说,在学习“山区资源的开发潜力”有关内容时,地方老师需要带领学生积极地了解当地的山区特色,借助课本内容对山区资源的开发潜力实行热切的探讨和研究。例如,某一村庄盛产茶叶,那么学生就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政策思考怎样能够把村庄的茶叶做好做大,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进程。或者是借用互联网技术了解当地山区资源的分配使用情况,再结合经济高度发达地区的政策,实行深入的思考,逐步凸显地方课程的教学特色,促使学生朝着更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前行。

四、 总结

在实际《人·自然·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中,地方老师需要积极地运用各种先进科学的教学工具和思维,立足于当地的教育政策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逐步地丰富实际课堂,拓展学生的眼界,从灵活地选取教学内容、组建师生互动课堂以及凸显地方课程教学特征入手,自主地融入地方教育思想,借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强化《人·自然·社会》的实际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朝着更加全面的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姗姗.地方文化与课堂教学互助融合之策略探析——以地方课程《印象·湖羊》教学为例[J].小學教学参考,2019(15):88.

[2]左泉.以史料为基础的历史地方课程教学——以《穿越平越时空》教学为例[J].贵州教育,2018(18):28-31.

[3]唐华.挖掘地方课程资源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芦苇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8,7(16):88-90.

[4]徐华明.基于“文化理解”的美术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以《富阳祠堂建筑》教学案例研究为例[J].电脑迷,2018(3):142-143.

[5]李思婷.浅谈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主题案例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17(11):29-32+35.

[6]钱方荣.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运用的优化策略——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为例[J].文教资料,2017(2):188-189.

作者简介:张兰兰,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省天台县福溪街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内容老师课程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主要内容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