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蓝光照射时间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9-12-04 09:37许冬炎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11期
关键词:黄疸蓝光胆红素

许冬炎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小婴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娩出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大多数患儿无需实施治疗,便可随时间的演变而自行消退,此类型为生理性黄疸。而病理性黄疸会导致患儿皮肤和粘膜出现黄染现象,该症状主要是由于感染等高危因素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所引起的,此类黄疸患儿须接受蓝光治疗才能痊愈[1]。此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的蓝光照射治疗措施对患者产生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8 年6 月至2019 年 3 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资料80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 例,男20 例,女20 例;年龄2~13 d,平均(7.56±3.56)d。观察组40 例,男 21例 , 女 19 例 ; 年 龄 2~14 d, 平 均 (8.01±3.44)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对治疗方法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帮助患儿摆仰卧位,覆盖专用毯子保护阴部和眼部,每日进行蓝光持续照射,每次照射时间<18 h;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定时帮助患儿翻身,并密切注意其全身皮肤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持续照射7 d。

观察组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帮助患儿取仰卧位,覆盖保护患儿重要部位,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但需注意,每日蓝光照射治疗时间必须<6 h,而后停止照射3 h 后再进行第二次照射治疗,上述措施共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种模式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经照射治疗后患儿临床病症完全消失,皮肤黏膜黄染现象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正常);有效(照射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黏膜黄染程度明显下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逐渐趋于正常);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黏膜黄染现象无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未变化,少数患儿症状加剧)[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比较分析两种模式下不同时段两组患儿黄疸指数改善情况及治疗后患儿不良反应(腹泻、发热、皮疹、脱水)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段黄疸指数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 d、3 d、7 d 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不同时段黄疸指数比较 (,μmol/L)

表2 两组不同时段黄疸指数比较 (,μmol/L)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治疗前234.17±16.24 233.36±15.43 0.229 0.820治疗后1 d 184.24±11.43 200.36±13.45 5.776 0.000治疗后3 d 163.42±9.24 185.78±10.43 10.149 0.000治疗后7 d 134.14±4.48 152.76±7.52 13.453 0.000

3 讨论

临床调查发现新生儿黄疸致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母婴血型相斥是该病的最主要病因,并且近年来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该病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可自行退去,但病理性黄疸则需接受相关治疗[3]。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年龄较小,加之大脑保护屏障以及相关脏器还未发育健全,因此在疾病的推动下,会致使脑组织遭受不可逆损伤,从而引发病理性黄疸,病情较严重者可直接导致患儿死亡[4]。

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方式和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其中蓝光治疗是目前的首选手段,使用蓝光照射治疗,胆红素会在蓝光作用下转化为异构体,并且具有一定的水溶性,从而通过尿液、胆汁排出到体外清除黄疸[5-6]。研究证明蓝光照射治疗,会使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下降,并且蓝光照射治疗属于无创治疗措施,患儿比较受用,执行较为便捷。而蓝光照射治疗根据时间不同又分为持续照射与间歇照射,其中持续照射治疗属于传统疗效,疗效显著但患儿后续并发症较多,并且持续照射治疗会致使患儿的代谢物引发腹泻,长时间持续照射会明显减少血小板从而诱发皮疹,影响患者康复[7-8]。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可明显弥补上述不足之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间歇照射方式更加吻合患者黄疸组织分布特点,并且可以将机体深处的胆红素转移至体表,从而使体表含量增加至一定程度后再实施下一次照射,确保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缩短照射时间,从而整体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9-10]。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对照组高;患儿在治疗后1 d、3 d、7 d 时的黄疸指数分别为(184.24±11.43) μmol/L、(163.42±9.24) μmol/L、(134.14±4.48) 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36±13.45) μmol/L、(185.78±10.43) μmol/L、(152.76±7.52)μmol/L;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腹泻、发热、皮疹及脱水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00%,高于对照组的20%。由此可见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疗效明显较持续治疗高。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黄疸实施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疗效显著,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黄疸蓝光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