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之父”煞费苦心推行周末休假

2019-12-04 07:46
文史博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礼拜学制清廷

笔者曾在《文史博览》2019年第5期刊文《张百熙:少为人知的“中国大学之父”》中,讲到张百熙制订了《钦定学堂章程》和《癸卯学制》。在此,笔者要补充的是,正是在这两个学制中,张百熙对各学堂休假作了详细规划。

一石激起千层浪

《癸卯学制》规定,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于正月二十日开学,小暑散学;第二学期于立秋后六日开学,农历十二月十五日散学。又规定全国的中等、高等学堂“除年假暑假合计七十日外,每岁恭逢皇太后皇上万圣节,皇后千秋节,至圣先师诞日,仲春仲秋上丁释奠日(每年仲春、仲秋后的第一个丁日,皇帝降香,遣官祭祀孔子),端午中秋节,暨房虚星昴日,各停课一日”。

张百熙以二十八星宿中的房、虚、星、昴四日对应西方每月的4个礼拜天,这种休假制仿自西方的礼拜休息制,但披上了天象的中式外衣,将礼拜称为“星期”,弱化了基督教色彩。这份章程是清廷在官方法规中首次公开承认并实行星期休息制度。一时间,按星期安排课程成了新式学堂区别于旧学堂的模式。

但与此同时,朝野坊间流言四散。一是出现崇拜西洋说,认为休礼拜是基督教义的一种宗教仪式,让孩子们置身洋教阴影会误人子弟。二是认为这种做法耽误学业,怕孩子落下学习,影响功名前程,开笼放雀又怕会学坏样。三是认为会导致纵情滥游,如一位署名“先天害”的人就曾在《竞业旬报》上撰文称周日游“作奸犯科”。《新民丛报》也曾曝袁世凯入京诋毁张百熙,“为祸必甚于戊戌”,又抨击学堂有改装易服等问题。还有人搬出嘉庆朝一份陈年《学规》称,“长不辍耕,幼不辍读,暑日休务者,薄其饩廪”,说大人不轻易歇耕,学生不随意辍学,避暑休学当扣塾师薪酬。

张百熙为争取朝官支持,朝议中坚持正面说理,列举唐、宋数朝,官员5天或10天有休沐假;学生过往春插有农事假、秋冬有置衣假。又强调各地乡俗有别,国情有异,国内假节日多与西洋休假不尽吻合,而统一冬夏假制,有益于外教和国内对接,等等。经张百熙一再坚持,寒暑假制度最终得以通过。

军机大臣鹿传霖曾十分不屑张百熙将天上星宿附会于学堂休假,张百熙则抓住旗人崇奉萨满教讲迷信的心理,向皇家诠释二十八星宿中“房、虚、星、昴”星座,对应四方天象于周末,其中的阴阳气数变化会对人体机理产生作用,因而应适应自然规律,做周期调整。如西方教育体系按周末课休,就更利于下周工作学习。大清遵循自然规律“不失圣躬违和”,也应采用周末休假。由是,周末休假制度经他坚持,也终于列入章程法则内。

冲破阻碍的潜在推手

周休制度能冲破阻碍得以施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晚清西风东渐,也对各学堂教育形制提出反诘。首先是官办新式学堂开了先河。1862年,北京同文馆聘入洋教习。翌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上海建广方言馆,洋教习行周末制。1882年福州船政学堂聘外籍教官,开西洋技能课程,西方教员周末度礼拜,管理方因适应外教,也半遮半掩实行周末课休制。

1886年,部分沿海企业引进西方高端人才管理,仿效周末休息。上海机器织布局曾张贴招商告示广而告之,企业“工人逢礼拜停工” 。诸多归国留学生也力挺新学制。他们多数在大中城市任教,或委派在教育管理机构,后多成为各地学堂发起周末课休的组织者。

西方教会学校也成为周休制的潜在推手。一批西方教会学校将其教育模式灌输学员,国人“备尝新鲜”,对清廷教育制度必然产生心理鸿沟。

在这种氛围下,1906年,清政府学部、农工商部与外务部先行一步休周末。1907年,清廷陆军部开始实施周末休假制。

官员周爱诹这时仍上奏整顿学务,称“新学流弊”,更谓(假休)“西法变中俗”不妥,建议取消。清廷政务处复议,“星期日公休为世界通例、中国不能独异”。至此,各官员才品味到休假滋味。

1911年夏,晚清最后守旧堡垒——吏部、礼部五味交杂休周末。

就在那名侍读周某给新学和假休扣屎盆时,张百熙撒手人寰。

张百熙逝世后,清廷予谥“文达”。袁世凯、徐世昌及唐绍仪等5位总统总理先后给灵堂呈送挽联。译学馆学生、广东南海中学、湖南旅京公学生员及留欧留日学生代表纷纷前来吊唁。甚至先前对推行周末制时议最多的旗人中小学堂,亦派生员代表礼敬先师。

休假制逐步惠及国人

近代教育家严孙范曾撰文痛贬旧式教育,“往昔学校未兴,吾国儿童无毕业之期,无寒暑之休,无实验之法,无体操之训”。推行休假制后,学生周末放松心情,更带动了群众性健身、旅游活动。此外,一些府、市、州,先前绘画摄影、演艺剧院、评书说唱、茶室洗沐均较清冷,现日呈火爆。学堂师生各类消费,又促进了城市商贸繁荣、提升了城市活力。由市区辐射周边,也给城郊增添了全新气息。

1912年1月6日,时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为民国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9月3日,民国教育部再度颁行《学校系统令》,也框定各学期享有周末课休和寒暑假。该年旧称壬子年,称《壬子学制》。民国时期承继的《癸卯学制》最大的贡献,则是将以前用农历纪时改为采用阳历,进而较好地解决了过去闰历多一月及农历阳历不对应问题,且将周末休假正式固化下来。这于九泉之下的张百熙,也算是一种告慰吧。

猜你喜欢
礼拜学制清廷
英文目录与摘要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五行真经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节俭教育
猜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