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斌,边 巍,王军杰,王严标,杜妍洁,蔡 进
卫生士官院校在军事教育范畴内属于任职教育院校,主要面向作战部队任职岗位培养技能型卫勤人才。随着全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落地,卫生士官院校必须在办学定位、教学内容、训练条件、组训方法、师资力量、质量监控等多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以满足部队卫勤建设发展对一线战救人才培养提出的最新要求。因此,卫生士官院校的教学保障工作,无论是从经费的投向投量、物资器材的调配使用、信息技术的升级改造,还是从保障内容、方式、机制等各个维度和层面,都要基于培养部队满意的一线战救人才的总要求,充分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1.1保障方向实战牵引 保障方向实战牵引是卫生士官院校教学保障最显著的特点。项目经费申请和使用要向实战教学、训练倾斜,将有限的经费投向实战化训练保障建设上。训练物资、训练弹药、训练油料、训练器材、训练教材等保障资源全部按照实战化训练的要求,进行统一供应、调配和使用。
1.2保障理念信息主导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革命推动各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对于卫生士官院校的教育训练而言,信息化建设成为教学保障建设的重要任务。卫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是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传统的课堂保障难以满足岗位任职教育的需要,大量的实践课教学和实战化训练需要综合运用模拟、仿真、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而这些全部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保障资源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使教学保障的内容、模式、手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保障的管理水平。
1.3保障主体倾向融合 保障主体是指军队院校保障系统中具有上级赋予的一定管理职责和权限、负责实施教学保障的机构(组织)或者人员。保障主体可以由军队院校管理体制下所形成的行政隶属关系确定,也可以由院校教学保障过程中所构成的自然的逻辑联系而确定[1]。不同的保障类型活动具有不同的保障主体。以往的课堂保障、实验室保障,保障主体单一,且均为院校教学保障机构。随着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卫生士官院校教学保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有利条件,在工程建设、信息系统研发、高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技术与服务为主的军民融合保障,满足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实战化训练的多方面需要,保障主体由封闭单一向开放融合转变。
1.4保障安全风险陡增 新形势下卫生士官院校教学训练要求实装、实兵、实弹,教学训练涉及人员装备多,装备车辆动用频繁,武器弹药大量使用消耗,装备保管、动用、使用、维护维修等环节的安全风险陡增,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1保障信息化水平需提高 近年来,卫生士官院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集成建设不够。现有保障条件多为原基础上的修补改造,标准不一、集成不够,特别是专业的勤务保障,数据不能链接,存在信息孤岛。二是保障效能不高。装备物资等资产的智能管理保障,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三是针对性不强。模拟实战的信息化条件创设不够,缺乏卫生士官教育特色信息资源和符合实战能力生成的信息化演练训练平台。
2.2保障队伍专业化程度需提升 随着实战化训练改革深入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卫生士官院校职能任务的变化,实战化训练保障对保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别是对具备信息化知识能力、理科或工科知识背景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从军事训练场地建设发展和卫生士官院校实建场地情况来看,信息化元素大量增多,各类训练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复杂程度增高,这就要求保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素养。而现有保障人员身兼数职、管理分散、专业单一,在新技术、新装备综合保障业务上的能力与实际需要尚有不小的差距。
2.3保障效能需激发 军队院校教学保障与后勤保障体系之间是融合共生、互相协作的关系。军队院校教学保障中教育经费、实验室、教室、训练场地等无不与后勤保障之间密切相关[2]。具体到卫生士官院校,大量的实践教学训练使教学保障离不开安全管理、军需油料、基建营房等部门的支持,在野外驻训、照明供电、饮食、物资供应等方面需要多方共同介入、协调保障。以往校区内一般教学保障多为按计划保障,而新形势下,随着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深入,现场情况瞬息万变,要求快速、精准、优质的教学保障,否则,实战化训练将无法正常进行或者极大影响训练效果。因此,为了满足实战化训练的需求,必须加快探索研究适应卫生士官院校实战化训练保障的运行机制。
3.1信息资源整合,形成教学研保一体化服务平台 坚持实战牵引、规范标准、统筹规划、统建共享原则,按照一体化设计、模拟化建设、组合式应用、集约化保障建设思路,突出抓好分队综合训练信息平台、模拟训练中心、网络化训练等战略工程,完成业务系统融合集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任务,构建形成集“教育教学、训练演练、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信息化训练保障平台。教员、学员和机关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快捷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活动,从而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3]。
3.2军民融合发展,强化军地联合式保障主体责任 在重大训(演)练以及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训(演)练保障任务中,引入地方符合军队保密资质的企业,形成军地联合式的保障主体,才能胜任实战化训练对保障技术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军地联合式保障主体,地方企业不再是简单的“打下手”,既然是保障主体,就应当担负起主体的责任,而主体责任确立的主要依据就是“合同”,通过“合同”的形式,确立一段时间内军地联合保障的主体责任。同时,为确保公平竞争和保障效益,这种主体关系必须是动态可控的。
3.3调整结构体系,健全高效的教学保障运行机制 卫生士官院校现有教学保障机构“校内保障能力强、延伸保障能力弱”的弊端逐步显现,一定程度制约了保障力生成和保障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应当加快调整现有保障结构体系,改变原有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保障模式,整合各类保障资源、严格物资仓储分类、落实战备保障要求、统一保障供应标准、规范保障奖惩制度,从而尽快形成保障合力,加强“精准保障、体系保障、延伸保障”能力建设。
3.4区分人员类别,全面提高自身专业化保障能力 将教学保障人员区分为保障决策、管理、技术三类人员,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类人员保障能力水平。为保障决策人员提供出国访问、与外军交流、参加全军大型的实兵演习演练、参观大型综合训练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等机会,使他们通过观摩提高自身保障建设决策能力。安排保障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到教学训练部门和教学训练一线短期帮助工作,使其真正摸透教学保障的实际需求。安排保障技术人员深入军工企业和地方工厂,了解最新装备器材的维修、维护保养技术。通过各类人员的全面培训提高,实现原有的经验型保障队伍向科学化、专业化、精湛化保障队伍的转变。
3.5强化安全管控,形成动静结合的风险评估机制 新形势下卫生士官院校教学保障主体融合、保障资源复杂、保障对象多元,要统筹系统解决好上述静态安全风险管控、动态安全风险管控和信息安全管控,引入风险评估机制是一项有益的探索。通过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明确主体责任,制定解决方案,对于风险控制和问题追责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