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铁军,王昭英,邓书志,刘景利,王 营
预选卫生士官毕业后身处卫生勤务保障系统一线,是基层部队预防保健、战现场急救等卫生工作的承担者[1],其在校期间的培训质量直接关系到部队一线救治能力生成。战现场急救课程作为预选卫生士官培训的主干课程之一,对战现场急救能力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根据从事战现场急救组训多年经验,针对预选卫生士官群体梳理组训特点,并总结经验做法,供预选卫生士官战现场急救组训参考借鉴。
1.1实践性强 战现场急救课程主要包括检伤、止血、通气、包扎、固定、搬运和基础生命支持等内容,培训目的是使预选卫生士官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对伤员按照标准流程检查伤情,确保无遗漏,并快速、有效实施急救操作,从而实现在战现场综合运用军事、勤务和医学专业知识进行救死扶伤。孤立地掌握单项技术远不能满足战现场急救需要,必须增加实践、加强综合救治能力训练,才能转化为战现场急救能力。
1.2支撑学科多 预选卫生士官实施战现场急救,离不开军事、医学基础、心理等多学科专业支撑。战场环境评估及采用灵活的技战术动作接近伤员,需要熟练的军事技战术基础;战伤机理复杂、伤情多样,需要运用一定的医学相关理论知识予以判断;战位实施自救互救以及搬运伤员耗费大量体力,需要具有强健的体魄;面对战现场大出血、软组织损伤暴露、骨折端刺破皮肤袒露等各种战伤表现,需要具备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1.3实战氛围浓 战现场急救是在战伤现场就近、就便实施救护。未来战场环境复杂、生存环境恶劣,面对战争造成人员死伤的残酷现实,预选卫生士官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甚至还有战争恐惧感和高度紧张心理[2]。真实施救不同于平静状态下单一技术操作的简单训练,施救者的救护对象是忍受伤后痛苦、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意识丧失的伤员,战术一线还面临敌方各种火力威胁。因此,需要正确评估环境、及早评估伤员,综合运用急救技术,在浓厚的实战氛围中临机完成各种处置。
2.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内容 围绕实战伤情救治需要,紧扣预选卫生士官能力模块,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坚持需求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避免一味强调知识系统性和严密性,把教学训练的重点放在运用最新战现场急救理论和技术手段上,实现“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的时效救治目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救治理念与技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点抓好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科学设定理论授课与实践练习比例,尽量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操作课时数,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并处理好内容上的先后衔接。
2.2了解学员特点,完善教学计划 因授课对象的学历层次、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教员需要在充分了解授课对象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教员应在开课前分别和各个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联系会[3],并查阅预选卫生士官名册,科学分析群体特点,修订完善教学计划。针对每个教学班次,统计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兼顾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学习能力,平衡授课难度,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授课准备。课程进行中,通过深入学员队召开课中座谈会、畅通课代表和训练骨干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大家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2.3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依托战术卫勤综合训练场,科学设置训练场景,提高实战适应能力。完善战现场急救技术模拟训练平台,创新从理论学习到实操训练、从单一伤情到复杂伤情、从单项技术到综合技能、从个人操作到团队合作、从单纯技术到案例模拟一体的教学训练模式,提高预选卫生士官战现场急救技能综合训练效果。创新训练条件,研发沉浸式卫勤战技术训练系统和战伤救护模拟训练系统,建设具备卫勤战技术和装备维修、战场救护和伤员护理、野战特诊和武器运用等功能为一体的沉浸式虚拟仿真训练中心。引入情景式教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综合练习时进一步增强现实技术和嵌入式仿真技术应用,并加强案例教学,培植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员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2.4充分利用器材,提升培训质量 使用模拟训练器材,仿真现代战伤,通过解决伤情的“真实性”[4],实现贴近实战的战现场急救技能模拟训练。以往开展战场急救关键技能培训时大多采用活体动物猪或羊,但利用活体动物进行大出血止血等训练成本高,且动物的使用次数有限。而使用模拟训练器材,则可反复操作、反复训练,有效磨练技能。随着新研战现场急救装备器材的批量生产,预选卫生士官不再局限于三角巾急救包、卡式止血带等老一代器材,实施战现场急救有了操作更加简单、效果更加确切的旋压式止血带、急救创伤绷带等。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新旧器材对比操作方法,比较使用效果,知晓其优缺点。
2.5科学确定带教指数,加强课堂管控 战现场急救重在实践练习,为了确保课堂管控、保证训练效果,有必要科学确定教员上课的带教人数。教员多、学员过少,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教员少、学员过多,不能满足每名学员的练习指导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员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主讲教员和辅讲教员,以最优的带教指数使战现场急救组训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