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飞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四川 成都610225)
2017年2月18日,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提出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新工科建设一方面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这就是“‘新工科’复旦共识”。“新工科”是从新时期全面创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以适应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战略视角出发而提出的新观点。无论是新经济发展还是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都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的理念,推动高等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积极开展相关政策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求我们重新认识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和内在发展规律。“新工科”的提出为工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是对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中国本土化的回应[1]。目前新工科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其战略意义得到普遍认同。
作为新工科的网络工程专业,目前全国有近500所高校拥有该专业[2],85%以上部署在地方高校。如何办好该专业,以适应新产业的发展是每个从事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网络工程专业本身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工科专业,虽然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必修课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相同,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化、云计算和SDN等技术的出现,网络工程专业具备“新工科”的特征。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设好网络工程专业,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就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新课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前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能会被淘汰,但素质的形成会融入学生的身心,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一世。品德优先,成为高素质的人才的基础,这样的人心胸开阔、乐于助人、勇于担责,但这样还不够,这里所说的高素质人才,除了好品德外,还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开阔的视野、善于沟通表达、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工科学生常常着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忽视领导力的培养,忽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致文理割裂。在开展的“课程设计”和“工程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将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集成于同一学习空间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知识学习的目的性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将工程实践项目分类、分级、分学期实施,实现项目和问题的驱动,让学生更多地“做”和“问”,而不只是“听”和“看”,培养主动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并将大学生职业道德、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社会适应性增强融入工程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在工程实践项目考核时,强调团队考核,要求学生不断锻炼团队的领导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考核一个团队完成项目情况好坏,关键考核的是团队内所有成员是否能构成一个整体,即团队内最差的学生能否达到老师的要求,团队内最内向的学生能否清楚地表达项目进展情况,整个团队能否服从团队负责人的安排,团队内有否互助提高的氛围。通过贯穿大学四年的“工程实践”课,团队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团队负责人,每个学期的“工程实践”考核,最差的学生、最不善于表达的学生都必须成为考核的重点,这样就会要求团队作为整体,互助互帮,共同提高。团队内部可以不以技术为目的进行交流,可以谈人生、谈哲学、谈作品欣赏、组织体育锻炼等,使大学四年按照每个学生个性顺利发展。
从新工科的要求看,专业的建设应该服务国家新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应该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基于这两点,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应该围绕国家新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如网络安全运维、网络设计开发和网络系统设计开发等,不同的方向在主干课程不变的前提下,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一些地方高校在课程体系上设置合理,但由于课程内容不与时俱进,或者课程体系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就业受到严重影响。例如网络安全运维方向,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急需这类人才,许多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在这个方向上也开设了“网络安全”课程,但课程内容侧重于应用密码学的内容、黑客攻击技术、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这样的设置内容值得商榷。作为网络安全运维人员,在掌握网络配置与管理的基础上,对网络安全运维最需要补充的知识和能力是,如何保证网络架构安全,即网络安全设备的合理设置、网络设备与系统的漏洞检测、网络系统的病毒防范和安全日志的审计等,这些内容更新很快,需要和产业界密切合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满足社会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高校不能离开产业界孤立地办学,只有和产业界密切结合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才能按照新工科的要求,服务国家新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
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不能成为高分低能的考试能手。作为工科学生,为了适合社会的需要,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和考核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使之能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校企协同,针对课程考核,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按照企业的需求,分阶段过程化考查学生每一个阶段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考核方式必须采用机考,考核内容采取以考核理论与动手解决问题为主,强调理论的应用。通过过程化考核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某个阶段学生的不足,以便在下一阶段逐一指出并引导强化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每个学习阶段都很有压力和动力去学习。
针对目前课程实验验证性实验多、综合实验少,老师演示多、学生操作少,实验和实践环节由教师设置,且与社会要求的实战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可以引进相关单位,聘请高水平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力开发设计贴合实战的实验项目,加大综合实验所占比例,用实战化项目的实验替代讲授,让学生通过实验练习,掌握最新技术,解决工程训练问题。
同时,建议增加工程实践小学期,从大一暑假开始,每个暑假前三天和放假后两周,用于开展工程实践小学期。教师联合产业界的工程师设计一个大的系统,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进度,将该系统分成三个小系统,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考核可以按照系统演示结合答辩的形式完成,这样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肉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和“网络数据综合分析与展示平台设计与实现”,通过一个个实际的项目培养学生对工程项目开发整个过程的认识,通过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的设计文档撰写、团队合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必须引进业界工程师参与,且为答辩负责人,采用指导教师回避的原则。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由于学生在学习兴趣、能力、思维方式和目标志向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学习效果不理想。现在开放的教育技术突破了教育的时空、地域限制,课堂空间延伸到了网络所能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如慕课的诞生,人们可以自由根据自己的计划在不同时间自主选择课程,即使在所选课程的讲授时间发生冲突时,学生也可以在其他时间段访问储存在计算机服务器中的讲课内容。作为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很多高校新的教育模式,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各个高校的做法不尽相同,效果也不一样。
以学生为中心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修改培养模式,如采用项目驱动的导师和导生制,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在工程项目中发现问题,到书本上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采用课程过程化考核制度,抛弃期末一考定成绩的做法,让学生在压力中去学习;采用工程实践小学期,引进实际工程项目,聘请业界工程师担任指导教师和考核团队成员,分阶段、分层次,把工程项目与教学进度结合,让学生收获项目成功的喜悦;在每个学期开展学科课外竞赛、班级对抗学科竞赛,把个人进步和团队荣誉感结合,提升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加集体荣誉感;建设学生团队,积极支持学生开展团队内外的学术报告和讲座,用优秀学生带动普通学生的学习激情。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开展工作,增加学习动力。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因,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新工科发展驱动教育的各种变化,其核心还是如何培养适合国内外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事业,但也是一个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事业,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积极思考如何面对、如何应对和如何成功实现的问题,上述改革思路结合多年的改革经验,希望能对地方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网络工程技术人才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