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蕊,梁艳荣,张颖力,曹继龙
(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2.内蒙古农业大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var.giganteam Makino)为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 二年生草本植物。我国葱属蔬菜有100 余种,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以及华北等地区[1]。葱属蔬菜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栽培面积占蔬菜总栽培面积的10%,产量占总产量的7%。
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构成的因素之一,合理的栽培密度是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合理密植可以有效提升光合效率,提高干物质积累、再分配,最终提高作物的产量[2-5]。增加种植密度能够有效提升作物产量,但如果种植密度过高,则会导致作物因营养不良而使单株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减产,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利用光照、空间和地力,提高作物叶面积指数,增加植株光合效率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提高生物产量。
目前,生产上大葱栽培采用垄葱移栽,种植密度成为影响大葱植株大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前人虽然在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影响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6-8],但对蔬菜作物的研究较少[9],尤其以葱属类蔬菜研究更少。因此,该试验以H1316、内葱二号大葱品种为材料,进行3 种密度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推广种植密度,从而为大葱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及有效提高大葱种植的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基础。
试验于2016—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蔬菜所试验农场进行,土壤肥力中上,灌溉方便。2016年9月9日播种,翌年返青后,于2017年5月23日移栽定植,同年9月30日收获。
供试大葱品种为H1316(A1)、内葱二号(A2),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蔬菜所选育。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共计18 个小区,小区长5.0 m,宽2.4 m,面积12 m2。试验处理见表1。试验四周设保护行,其他管理同田间生产。
表1 试验处理
各小区在收获时选择长势相近的大葱10 株,测量株高、单株重、假茎长、假茎横径、产量、抽薹率。
利用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并用SPSS 18.0 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种植密度对品种A1(H1316)、A2(内葱二号)的生育期无影响,2 个品种的生育期均为384 d;不同密度处理抽薹率无显著差异(P>0.05),抽薹率为2.84%~4.49%。表明种植密度对大葱品种的固有特性无影响。
表2 不同密度处理大葱品种生育期及抽薹率
由图1可知,2 个大葱品种的株高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各密度下品种A2(内葱二号)的株高均高于品种A1(H1316)。品种A2(内葱二号)的株高在密度B2(80 cm×6 cm)时,达最大值,为129.43 cm。
由图2可知,大葱的假茎长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各密度下品种A2(内葱二号)的假茎长均高于品种A1(H1316),但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品种A2 在密度B1(80 cm×5 cm)时,假茎长达最大值,为55.80 cm。
图1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葱品种株高的影响
图2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葱品种假茎长的影响
由图3可知,大葱品种A1 的假茎横径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品种A2的假茎横径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在密度B3(80 cm×7 cm)时达最大值,为3.53 cm,但差异不显著(P>0.05)。
图3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葱品种假茎横径的影响
由图4可知,2 个大葱品种的单株重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品种A1(H1316)密度B3(80 cm×7 cm)的单株重与B1(80 cm×5 cm)的单株重呈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512.70,434.69 g;品种A2(内葱二号)3 个密度的单株重差异不显著(P>0.05),单株重分别为503.63,523.70,526.27 g。
图4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葱品种单株重的影响
由图5可知,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品种A1(H1316)密度B1(80 cm×5 cm)的产量明显高于B2(80 cm×6 cm)与B3(80 cm×7 cm)的产量,为108 238.35 kg/hm2,且差异显著(P<0.05);品种A2(内葱二号)密度B1(80 cm×5 cm)的产量明显高于B2(80 cm×6 cm)、B3(80 cm×7 cm)的产量,为125 412.60 kg/hm2,且差异显著(P<0.05)。
图5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葱品种产量的影响
传统大葱栽培方式主要以垄葱为主,生产出的葱白多弯曲,影响商品性。采用定植叉移栽有利于保证大葱的葱白挺直,改善其商品性。在保证其商品性的前提下,大葱高产育种、栽培的方向就是选育耐密植的品种。本研究中,种植密度高低对大葱生育期、抽薹率影响不大,这可能与大葱的自身品种特性有关,说明种植密度对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影响不大[10]。在本试验中,2 个品种均在密度B1(80 cm×5 cm)时产量达最大值,且与其他2 个密度的产量差异显著(P<0.05),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栽培密度直接影响大葱产量,但根据品种特性不同栽培密度对其影响也不同。
在生产过程中,密度是影响作物实际产量最敏感的因素之一[11],应根据不同大葱品种特性来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管理,才能获得较好的种植效果。2 个大葱品种在相同生产管理环境中3 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下,农艺性状及产量不相同。品种A1(H1316)在密度B3(80 cm×7 cm)时产量最低,仅为91 516.95 kg/hm2,在密度B1(80 cm×5 cm)时产量最高,为108 238.35 kg/hm2;品种A2(内葱二号)在密度B3(80 cm×7 cm)时产量最低,仅为93 938.40 kg/hm2,在密度B1(80 cm×5 cm)时产量最高,为125 412.60 kg/hm2。在3 种不同密度下,2 个品种的株高、假茎横径、假茎长均无明显规律,且差异不显著(P>0.05),但品种A2(内葱二号)假茎横径随密度的降低增加趋势比A1 明显,密度B3(80 cm×7 cm)时达最大值,为3.53 cm。品种A1(H1316)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重明显降低,密度B1(80 cm×5 cm)的单株重比密度B2(80 cm×6 cm)的单株重降低了7.55%,为434.69 g,密度B2(80 cm×6 cm)的单株重比密度B3(80cm×7cm)的单株重降低了8.30%,为470.17 g,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品种生长势减弱;品种A2(内葱二号)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株重降低,密度B1(80 cm×5 cm)的单株重比密度B2(80 cm×6 cm) 的单株重降低了3.83%,为503.63 g,密度B2(80 cm×6 cm)的单株重比密度B3(80 cm×7 cm)的单株重降低了0.49%,为523.7 g,降幅明显低于品种A1(H1316),表明品种A2(内葱二号)更适合密植。品种A2(内葱二号)整个生育期生长势好,丰产稳产性好,因此,可作为内蒙古地区大葱生产首选品种之一。
大葱劳动栽培模式较为密集,而定植叉移栽过程中又增加了劳动工序,因而在大田生产中费工较多,如全部采用人工移栽难以获得高收益。在今后发展方向上,应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通过精量播种、机械定植等技术手段来实现高密度种植,将农机与农艺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大葱轻简化高效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