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阜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2019-12-04 03:47夏云祥冯家春杨永华张桂芳康苗苗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稳产区域试验丰产

夏云祥,冯家春,杨永华,张桂芳,康苗苗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阜阳综合试验站,安徽阜阳 236065)

小麦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小麦常年供需缺口严重,加之生产上对提高小麦产量以及增强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育优质、丰产、稳产、广适、多抗的小麦新品种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小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针对安徽省沿淮淮北小麦主产区的生态条件,2006年以周麦16 为母本,漯4518 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方式,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最终育成了适合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种植的半冬性中强筋小麦新品种阜麦9 号(原代号:阜0608)。该品种在多年的试验示范中表现出丰产、稳产、广适、优质、多抗等特点,在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于2016年1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麦2016028[1]。为全面了解阜麦9 号的生产性能,更好地推广该品种,利用2013—2016年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多年多点的汇总数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及适应度等对阜麦9 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其抗病性及品质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为阜麦9 号的丰产、优质、高效栽培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数据来源于2013—2016年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汇总资料结果。3年共23 个点次,包括2013—2014年区域试验9 个试验点(宿州、阜阳、濉溪、涡阳、寿县、明光、界首、怀远、砀山),2014—2015年区域试验8 个试验点(宿州、阜阳、濉溪、涡阳、寿县、明光、界首、砀山)和2015—2016年生产试验6 个试验点(宿州、阜阳、涡阳、界首、固镇、萧县)。各试验点均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照品种均为皖麦52。

1.2 方法

利用DPS 数据处理软件及Excel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采用参试品种较对照增减产百分数的方法分析品种的丰产性[2];采用Francis 提出的均值-变异系数法[3]和温振民等[4]提出的高稳系数(HSC)法分析品种的稳定性;采用适应度[5-6]和回归系数[7-8]来分析品种的适应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阜麦9 号丰产性分析

由表1可知,阜麦9 号在2013—2014年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42 个参试品种中,9 个试点中有8 个试点增产,1 个试点减产,平均产量为8 853.8 kg/hm2,比对照皖麦52 增产5.08%,居D 组第8 位;在2014—2015年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59 个参试品种中,8 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8 043.6 kg/hm2,比对照皖麦52 增产7.25%,居B 组第4 位。在2013—2015年连续2 个年度的区域试验中,阜麦9 号的平均产量为8 472.5 kg/hm2,比对照皖麦52 平均增产6.17%。在2015—2016年安徽省小麦生产试验16 个参试品种中,6 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8 141.7 kg/hm2,较对照皖麦52 增产6.62%,居生产试验一组第2 位。综合3 个年度23 个点次的试验数据可知,阜麦9 号的平均产量为8 386.2 kg/hm2,较对照皖麦52 平均增产6.40%。其中有15 个点次的产量超过8 250.0 kg/hm2,占试点总数的65.2%;有6个点次的产量超过9 000.0 kg/hm2,占试点总数的26.1%。由此可见,阜麦9 号较对照皖麦52 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增产潜力,这在病虫害频发,整地质量差,生产管理粗放的安徽省淮北砂姜黑土旱茬麦区是不多见的。

表1 阜麦9 号在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2.2 阜麦9 号稳产性分析

由表2可知,在2 个年度的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和1 个年度的生产试验中,阜麦9 号在不同地点间的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1.15%,13.57%,13.74%,变异系数均值为12.82%,低于对照皖麦52 的平均变异系数(14.40%),说明阜麦9 号在不同环境下产量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皖麦52 小,具有较好的静态稳定性。从高稳系数亦可看出,阜麦9 号在3 个年度试验中的高稳系数分别为84.88%,84.27%,83.61%,平均为84.25%,且在任一年度内,阜麦9 号的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皖麦52,这充分说明阜麦9 号自身的产量遗传基础好,具有较好的稳产性。

表2 阜麦9 号在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统计参数

2.3 阜麦9 号适应性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2013—2015年区域试验中,阜麦9 号的适应度分别为88.9%,100%,平均适应度为94.5%;在2015—2016年生产试验中,适应度为100%,3 个年度试验中,阜麦9 号的平均适应度为95.7%。说明阜麦9 号在不同年度间、不同地点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回归系数看(表2),2013—2014年区域试验中,阜麦9 号的回归系数为1.022,低于品种的平均适应性,2014—2015年区域试验中,阜麦9 号的回归系数为0.992,高于品种的平均适应性,2 个年度的回归系数均值为1.007,接近1,而对照皖麦52 不同年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425 和0.964,平均为1.195,进一步说明阜麦9 号的适应度优于对照皖麦52,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2.4 阜麦9 号抗病性分析

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病性研究与鉴定中心在2013—2015年小麦生长季节对阜麦9 号成株期综合接种抗病性鉴定可知,阜麦9 号2013—2014年的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赤霉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纹枯病;2014—2015年的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表3)。在3年23 点次试验中,阜麦9 号在各试验点的田间自然发病总体较轻。与对照皖麦52 的抗病性相比较可以看出,阜麦9 号对纹枯病的抗性与对照表现相当,但对赤霉病及白粉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这进一步奠定了阜麦9 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基础。因此,阜麦9 号用于生产,能够很好地应对近年来安徽省小麦生产上频繁发生的赤霉病危害,可以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程度,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表3 阜麦9 号在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中的抗病性鉴定结果

2.5 阜麦9 号品质分析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3—2014年阜麦9 号区域试验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表4):容重804 g/L,粗蛋白(干基)14.23%,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3%,吸水量每100 g 面粉57.9 mL,稳定时间5.3 min;2014—2015年区域试验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0 g/L,粗蛋白(干基)14.63%,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6%,吸水量每100 g 面粉59.1 mL,稳定时间8.4 min;2015—2016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6 g/L,粗蛋白(干基)15.11%,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8%,吸水量每100 g 面粉61.5 mL,稳定时间7.1 min。3年度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阜麦9 号的品质类型为中筋与中强筋之间,能较好地满足普通面包及高档面条的加工需求。

表4 阜麦9 号在不同年份试验中的品质检测结果

3 讨论

品种试验是鉴定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的有效手段,是品种审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品种安全推广和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9]。在3 个年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阜麦9 号的平均产量为8 386.2 kg/hm2,较对照皖麦52 增产6.40%。通过对阜麦9 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分析表明,阜麦9 号的变异系数小于对照,高稳系数高于对照,这些充分说明阜麦9 号自身的产量遗传基础好,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品种的适应度是指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相比增产点数所占的比值,比值越大,品种的普遍适应性越好;比值越小,品种的普遍适应性越差[2]。阜麦9 号在3 个年度23 点次试验中的适应度为95.7%,同时其在2 个年度区试中的回归系数均值为1.007,均优于对照,表明阜麦9 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抗病性分析表明,阜麦9 号对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表现较稳定,达到了中抗水平,纹枯病的抗性与对照相当,这进一步奠定了阜麦9 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基础,能够较好地应对小麦生产上频繁发生的赤霉病危害,显著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品质检测结果表明,阜麦9 号在2014—2016年达到国标中强筋小麦标准。

综上所述,阜麦9 号是一个抗病、优质、丰产、稳产和广适的小麦新品种,适合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小麦生产区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稳产区域试验丰产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