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地缘战略搏弈前瞻

2019-12-04 08:03陈俊杰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关键词:竞合中美战略

陈俊杰(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总结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中美地缘战略博弈,双方之间的地区竞合焦点无疑位于西太平洋一带。未来中美地缘战略博弈的地区竞合焦点将如何转换,地缘政治经济学领域聚焦的若干新要素或将对其转换方向有深远影响。

一、中美地缘战略搏弈之地区竞合焦点研究文献简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导致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中“黑天鹅”事件频发,中国特色地缘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时不我待[1]。围绕有中国特色的适用性分析框架、研究范式与政策工具,任洪生堪称国内迄今为止研究此类议题的首要代表[2]。地缘战略博弈的地区竞合焦点转换是地缘战略棋手之间竞争或合作的一个领域,其重要性也在21世纪与日俱增,尤其是中美地缘战略博弈,注定要充满戏剧性。美国学者提出的“G2”与“中美国”大同小异,中美经济全面合龙顶多是一厢情愿,而这会对中国造成的损害将是战略性的与致命的。在经济上依附美国将严重损害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形象,使中国脱离广大发展中国家而陷入孤立,周边大国的反应更是不吝尖酸;这种依附还会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认同这种由中国向美国提供廉价商品再用赚来的钱去买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则中国的现代化目标永远无法实现①。中美贸易战在美国2018年底两院中期选举之后的两党博弈中势必有所反复,也预示着中美地缘战略竞合博弈复杂性的常态化。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为基础,预测中美地缘战略博弈之地区竞合焦点转换,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等研究范式亦有不同程度的参考。预测是所有学科研究的难点,综合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等研究范式预测中美地缘战略搏弈的地区竞合焦点,无疑将充满挑战,面对争议难免见仁见智。

任洪生认为,地缘政治经济学应重点研究在特定地缘政治区域实施某种经济战略与谋求政治权力的关系,其研究对象应是特定的地缘区域,而其范围与性质都要由机动性来定义,地缘区域机动性的逆转则是由资产专属性决定的,地缘区域、机动性与资产专属性是地缘政治经济分析的三个核心概念。其中,机动性足以决定某个地缘区域的政治实力,而资产专属性足以决定维持这种机动性所需承担的成本。地缘政治经济学不必炮制新概念,而是要找到更精确的分析范式。研究中美地缘战略搏弈重点的转换似可由上述三个核心概念入手,分别导出“中南亚”“地区竞合焦点转换”“地缘战略属性”等地缘政治经济学概念。显然,这三个概念均非别出心裁,而是有必要与时俱进并被赋予某种中国特色。

布热津斯基炮制的“地缘战略棋手”这一概念,在传统意义上特指有能力与民族意志在其国境之外运用力量或影响以改变现有地缘战略格局的国家,而迄今为止只有中国有能力与民族意志赶超美国,最终在全球运用力量或影响以改变现有地缘战略格局,主要指标是只有这两国的GDP支撑的工业体系的规模、质量与结构均在领跑国际第一梯队而显著优越于其他国家[3]。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既不应妄自尊大又不应妄自菲薄,而应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近代以来全球地缘战略博弈重点在哪里?麦金德认为是东欧平原,马汉认为是16个海上要道,斯皮克曼认为是亚欧大陆边缘地带②。作为地缘战略的一个日益重要的外延部分,21世纪中美地缘战略博弈的地区竞合焦点又将如何转换?截至目前尚无此类文献公开,面对这样的开放式论题,本文拟根据中美地缘战略博弈的重点与变量,逐步导出其战略博弈之地区竞合焦点的转换方向的演变。

二、21世纪中美地缘战略博弈的重点与变量

中美地缘战略博弈在近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2030年左右中国GDP超过美国之前)内仍将聚焦于西太平洋,在中期(至21世纪末小冰期昙花一现)内势必转向中南亚,在远期(21世纪之后全球气候变暖)内势必转向北极圈。

第一,近期内中国的可燃冰与美国的页岩气的开发技术突破,正在西太平洋的可燃冰、页岩气富集区激发新一轮能源竞合博弈。可燃冰主要分布于近海,而页岩气主要分布于内陆,中国的可燃冰与页岩气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石油的地缘战略地位逐步边缘化,意味着美国无论“重返亚太”虎头蛇尾,还是“印太战略”貌合神离,都不足以阻滞其“摆脱中东”的地缘战略走势。如果说奥巴马“重返亚太”有收缩战略防线过度之嫌,则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有扩大战略防线纵深之意,只是这种虚张声势的战略演变只能是一时的回光返照,美国在大中东树敌越来越多而越来越手忙脚乱的“打地鼠游戏”更是难以持久。相比之下,21世纪前30年中美两国在西太平洋一带的地缘战略博弈将最终趋于均衡。

第二,中期内中国的GDP势必超过美国,中国有条件在“陆权死穴”阿富汗与“海权死穴”查戈斯群岛之间的中南亚(地缘战略意义上的“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逐步扭转对美国被动局面③。加上石油价格暴跌与小冰期昙花一现,大中东穆斯林或俄罗斯将不得不像历史上的蒙古帝国那样,在经济短缺压力下向外转移内部矛盾,直至美国被迫从阿富汗向查戈斯群岛反攻为守。中美两国本土的可燃冰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有助于中国在中南亚近水楼台先得月,而美国则在中南亚远水不解近渴。届时中国近海的地缘战略压力将有所缓解,而内陆的地缘战略攻势将有所加强。面对近代英国在印度设计的阿富汗、中国西藏与缅甸等“缓冲地带”,左右缝源的印度将是影响中美两国在中南亚竞合博弈的关键少数,而中南亚南端的查戈斯群岛将是其未来要面对的最重要的地区竞合焦点。

第三,远期内全球气候变暖不可逆转,工业化温室效应也积重难返,势必激活北极圈的能源、航线、海港、岛礁,压缩甚至淹没苏岩礁、钓鱼岛、台湾岛、南沙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夏威夷群岛、查戈斯群岛等敏感岛礁,导致中美竞合博弈的地缘战略重点转向北极圈这个新的地区竞合焦点。俄罗斯籍此开发西伯利亚并升级为世界级地缘战略棋手,将使中美竞合博弈因为其欲罢不能的深度介入而更为复杂。中美俄三极格局将稳定下来而影响深远,从“国际政治”向“世界政治”过渡的“去国家化”有望以此为基础而删繁就简、举重若轻。

相比之下,中美地缘战略搏弈中的三大变量更值得深入剖析。

第一,可燃冰与页岩气的开发技术突破自有其自然科学规律制约,大规模开发至少还要等到十年之后中美两国GDP持平并超过其他G20成员之和,因此,近期内不可能彻底取代石油的地缘战略地位。中期内石油价格暴跌的最大受害者不会是俄罗斯,因为其周边一带的可燃冰、页岩气的储量也不算少,更依赖石油出口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等波斯湾国家有可能与俄罗斯惺惺相惜而联手反制美国,而小冰期对工业社会的破坏力较之于农业社会将越来越小。远期内全球能源结构将走向多元化、均衡化与集约化,能源革命让俄罗斯地缘战略之力量与影响开局不利,但以幅员辽阔而能源富集见长的俄罗斯走向复兴的可能性势必压倒其走向分裂的可能性。“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会否延续其强硬的地缘战略传统将充满不确定性,工业化温室效应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俄罗斯的地缘战略抱负,这一变量在全球范围的地缘战略影响力无论如何高估也不为过。

第二,中南亚的内涵与外延随着冷战后地区竞合焦点的演变而有所争议,以下主要从地缘战略角度入手,基于美国与中俄两国在东北亚、东南亚与欧洲、西亚的地缘战略搏弈经过近30年竞合逐步形成相对均势而越来越难改观,中俄两国在离美国本土最远而令其鞭长莫及的险要的中南亚的地缘战略回旋余地相比之下则越来越大,因此,印度的地缘战略何去何从这一变量,将在中美俄三极格局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中南亚与美国展开地缘战略竞合博弈,中国参与的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亚投行等地缘战略平台尚待加强,与美国拉拢印度的“印太战略”形成你中有我的胶着状态[4],所以,中南亚的地理范围亦应随之而以中亚六国、南亚七国与中国西部省区为中心向外拓展,尤其是向南侧的被若干大国视为地区竞合焦点的印度洋岛国拓展。全球气候变暖之后,印度洋岛礁或压缩或淹没,中南亚的地缘战略重心亦将随之而北移中亚,最终难免与大中东穆斯林迎头相撞。

第三,工业化温室效应较之于小冰期的实现概率极大、客观效果复杂而时空影响久远,若干工业大国节能减排努力的主观能动性很难从根本上逆转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制约性,尤其是以在若干国际组织中“退群”而著称的新孤立主义者特朗普执政期间,此类努力更是一再被人为干扰抵消。世界各国相关学科专家对小冰期的起止点更是罕有共识,但北极冰盖融化与海平面上升,势必迫使传统大国的地缘战略竞合博弈重点转向,尤其是北极圈的“苏醒”将在北半球扎堆的工业大国之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北极圈版图大国的地缘战略前途将不可限量,靠近赤道而“火上浇油”的热带人口大国的地缘战略前途则不堪设想,新一轮大国领土零和博弈有可能诱发新兴大国“复辟”尚未达成“领土主权不可分割”之共识的前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的野心,中温带守成大国将被迫抱团“维稳”,尤其是对地缘政治经济蓝图重叠区有一定程度的安全共识的中美两国而言。

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弗朗索瓦-埃米尔·马泰首次命名的“小冰期”,较之于以万年计的“大冰期”的长远影响力而言,其规律性社会现象是亚欧大陆农、商、牧、渔各类经济体迫于气候灾变导致的经济短缺压力而偶然相互征讨,甚至导致改朝裂疆[5]。相比之下,以“9·11事件”为起点,21世纪的美欧与中东的商、牧等经济体之间的难民潮还不够引人关注。1973年朝仓正预言2020年左右太阳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超级安静模式”,太阳黑子活动将消失几十年是“小冰期”到来的标志之一。判断是否进入“小冰期”的显著标志,是平均气温下降,有中科院研究所专家预测进入“小冰期”后,全球平均气温会降低0.5-1.5℃。

三、美国对中国的地缘战略定位的来龙去脉

美国的地缘战略蓝图调整大致经历了欲壑难填的“三重门”:1823年的门罗主义(保守美洲后院)、1899年的“门户开放”(参与瓜分中国)、1945年的杜鲁门主义(以称霸世界为目标)。如果说全世界的“历史的地理枢纽”是东欧平原,则新英格兰(新英格兰位于美国本土东北部,当地华人常称之为“纽英仑”,包括缅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罗得岛州与康涅狄格州。1607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授权成立的伦敦弗吉尼亚公司与普利茅斯弗吉尼亚公司到此展开殖民贸易。1614年,约翰·史密斯船长探索该地并命名之为“新英格兰”。)当然是美国的“历史的地理枢纽”,通过“西进运动”将国界扩张到太平洋沿岸已使其陆疆达到极限,通过美西战争将国界扩张到马里亚纳群岛,则使其海疆达到极限。古巴的近在咫尺、得而复失,让美国的霸权成色大打折扣,菲律宾的叛服无常更让美国拉长战线而透支国力的弱点一览无余,觊觎中国福建三沙湾铩羽而归暴露的海军短板,则迫使美国炮制西方列强针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条款。两次世界大战让欧洲传统大国或死或伤,而美国渔翁得利,但鉴于近代蚕食亚太受挫,在地缘战略属性上主要是继承了昔日全球霸主英国对亚欧大陆“离岸平衡”的均势传统与争取海上霸权的非均势传统,对中国同样曾将其与日、苏、印、越等周边地区大国相互牵制。未来美国对苏岩礁、钓鱼岛、台湾岛、南沙群岛与藏南等所谓“争议地区”的地缘战略定位亦将延续这一基本立场。尽管历史早已证明,英国此类海权霸主无视国际道义与国际法基本宗旨的现实主义地缘战略未能持久,美国至少截至目前尚未找到更有可操作性的地缘战略新思路。

2018年初美国的三个官方年度报告均将中国列为主要威胁,认为中国正在变成有野心改写全球秩序的“修正主义国家”,特朗普扶持中国的周边地区大国牵制中国的地缘战略倾向终将一览无遗。美国企图在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扩大“防华链”战略纵深的“印太战略”相关国家,要么力不从心,要么同床异梦,较之于2001年阿富汗反恐战争爆发后美国深入中亚多国租驻军事基地,近期内特朗普就是想恢复TPP围堵中国,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查戈斯群岛一带联合印度对中国打一场局部海战就眼下的条件来看,则无异于天方夜谭[6],越南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左右逢源的技巧也毫不逊色。中国只需对美国拉拢印度、越南等周边地区大国保持适度的地缘战略定力即可,斗而不破仍将是中美地缘战略博弈的常态,二者将在亚洲地区大国之间长期纵横捭阖而形成相对均衡的地缘战略格局。

未来美国对中国的地缘战略定位,至少要经历两轮大幅度调整。

从中期来看,美国对中国的地缘战略竞合博弈重点有望转向中南亚,美国的“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太司令部”,预示着印度在美国的地缘战略蓝图上的分量必将迅速加重。中国2017年处置洞朗危机时对印度的忍耐与和解是富有远见的,其底线则仍将是领土主权不容侵犯与对美国等域外大国反介入。“来访唱白脸,回国唱黑脸”是地缘战略棋手惯用的外交手段,能不玩火自焚已值得庆幸,珍惜“战略机遇期”而最后冲刺的中国,对莫迪与特朗普的此类套路皆应采取灭火而非煽火的基本立场。莫迪与特朗普之间的互访也是不同程度地复制了此类套路,中国对此务必在保持长期的地缘战略定力的前提下纵横捭阖。印度前总理拉·甘地早已扬言“印度洋是印度的印度洋”,面对印度在美国的怂恿下炮制的所谓“珍珠链”,中国有必要根据美印互动的方向与程度而实则虚之虚则实之,逐步投入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引导印度的地缘战略重心南移印度洋,尤其是引导印度的地缘战略力量进一步介入美国企图长期控制的迪戈加西亚岛。

从远期来看,美国对中国的地缘战略竞合博弈重点势必转向北极圈,无论21世纪的俄罗斯的国家称谓与领袖风格会不会演变,亚欧大陆北部终将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借地区竞合焦点的转换崛起新的一极,但靠近赤道而“火上浇油”的热带人口大国则有可能被迫“火中取栗”而殃及周边。届时,中国的东、西两个方向的地缘战略压力均将大大减轻,在南北两侧应对前威斯特伐里亚体系死灰复燃的国界碎片化,将是中国要面对的头号地缘战略课题,在新的领土争端上切忌再有满清那种决策失误,关键是要在更大的地缘战略视野中争取更多的地缘战略主动权。无论21世纪之后的美国如何借印度与俄罗斯牵制中国,如何在中美两国地缘战略的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仍应是中国针对美国谋划地缘战略的首要参考指标,而借助邻近地区的地缘战略力量营造均势将事半功倍。

四、中国对美国的地缘战略定位的来龙去脉

中国的地缘战略蓝图调整大致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古代自立为东亚地缘战略中心、近代被西方列强地缘战略边缘化、现当代重返全球地缘战略中心。如果说全世界的“历史的地理枢纽”是东欧平原,则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古代文明起点大致位于安阳、洛阳与霍州之间,随着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步向外延伸,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甚至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当然是中国的“历史的地理枢纽”,北京、西安、南京三点之间的大三角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意义一目了然,对中原地区形而下的定位似可以上述大三角的内切圆为基准。其外切圆与内切圆之间的环形地带则是河谷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海洋商业文明之间的过渡地带,所以,更是三类文明之间地缘战略竞合博弈的重点。中国基于其地缘战略属性谋求陆海兼顾、东西兼顾中找重点、防止海陆强邻联合围堵并保持军种结构平衡,像扎皮筋一样既避免分节扥断又避免打成死结,面对美国的“岛链防线”将地缘战略重点限制在领海内并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积极防御原则。中国对美国的地缘战略竞争避免战线拉得过长而透支国力并让其他大国渔翁得利,对美国的地缘战略合作潜力在于“太平洋之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压舱石”,二者在延缓全球气候变暖上长远的地区竞合焦点之共识更是不容低估,尤其是在西太平洋的一系列岛礁主权的争端上化干戈为玉帛。中国对美气候外交应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导思想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基本原则,以中美碳市场的连接为主要发力点、以清洁煤炭技术合作为突破口,夯实中美气候合作的“经济压舱石”。

2017年底十九大报告写入的“新型大国关系”将中美关系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蓝图,在地缘战略搏弈中,尽量减少零和博弈要素而尽量增加正和博弈要素,将是中国界定“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地缘战略主旋律。中国对可燃冰与页岩气的开发技术研发应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尽量引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成果,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可燃冰、页岩气富集区的新一轮能源竞合博弈,还要欢迎能源技术先进的日本加入[7]。除了经济手段,中国更要通过外交手段维护稳定的周边环境,企图靠修几条运河就能一劳永逸地改善本国的地缘战略安全处境,这其实是一种战略思维的惰性,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除了备用的油气运输线路,中国还应借助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等印度洋国家夯实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亚投行等地缘战略平台,籍此牵制印度配合美国炮制的“马六甲困局”而蚕食西藏的“前进政策”,直至其地缘战略重点转向美国在印度洋控制的迪戈加西亚岛,最终促成中美印三国之间的相对均势。

未来中国对美国的地缘战略定位,也要至少经历两轮大幅度调整。

中期内GDP超过美国的中国将更有自信,有望在中南亚动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综合手段批吭捣虚。在此期间,“一带一路”有望合龙于中南亚,进而主动塑造位于中南亚的地缘战略中心的印度联华制美的地缘战略格局。俄罗斯将因为石油价格暴跌与小冰期昙花一现而困兽犹斗,直至美国被迫从阿富汗向查戈斯群岛反攻为守。中国务必对印度、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倾向趋利避害,加速强化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亚投行等地缘战略平台的多边合作功能。中国不宜指望通过战略冒进赢得绝对的陆上霸权,而应追求不平衡的多边均势以维持相对的制陆权优势,在“知觉防御”的大陆原理作用下,促成周边国家在中美两国之间左右逢源,令海权霸主美国无法在亚洲找到有效的军事附庸而难以遏制中国崛起,中国长期坚持“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并行不悖,就能大大降低“修昔底德陷阱”等零和博弈成分,而令美国有效切入“人类命运共同体”。

远期内中美竞合博弈的地缘战略重点势必转向北极圈,中国对此只需乐见其成。当然,中国对近海岛礁的压缩与淹没应未雨绸缪,甚至有必要与美国以冲突促合作。中美两国在北极圈的地缘战略竞合博弈将刺激俄罗斯加速开发西伯利亚,中国的远期地缘战略应提高对俄罗斯在中美俄三极格局中的地缘战略定位,为规避“修昔底德陷阱”而在北极圈拓展“冰上丝绸之路”的回旋余地。中国应主动塑造均衡的中美俄三极格局,甚至有必要联合美俄两国制衡企图“复辟”前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的新兴大国,为国际战略向“去国家化”的世界战略过渡奠定可控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国际主义思想直指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呼之欲出,终将克服苏联式“不自由的联合体”与欧盟式“自由人的松散邦联”等弊端,人类文明的前途将由此而无限光明。

五、美中鹰鸽地缘战略模式之竞争与合作将长期交替递进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而欧盟分裂,中美两国GDP之和逐步超过其他G20成员之和,中国GDP增速将长期超过美国而事关整个人类文明的前途,竞争与合作交替递进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左右中美两国的地缘战略互动[8]。中国的鸽形地缘战略模式以亚洲大陆为腹,以北极圈为首,以印度洋为尾,以若干亚欧地区组织为左翼,以若干亚太地区组织为右翼;美国的鹰形地缘战略模式以北美大陆为腹,以北极圈为首,以南美洲为尾,以若干美欧地区组织为右翼,以若干亚太地区组织为左翼。两种地缘战略模式形似而神离,新兴地缘战略棋手与守成地缘战略棋手的地缘战略之渐进式攻守易势。美国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中频频“退群”,会否终将分散其全球治理领导权[9],双方皆应审慎权衡,在全球治理领导权问题上加强互信与协调。中美两国的综合国力此消彼长之客观趋势使然远远大于主观意图所致,双方都有必要尽快适应各自的新角色以携手应对新的地区挑战。

围绕地区竞合焦点之争,中美两国还有可能向哪里投入地缘战略力量?近期内可燃冰与页岩气的富集区高度重叠的北非、拉美将在中美地缘战略竞合博弈中举足轻重,中美两国有望在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投入更多的地缘战略资源;中期内位于地缘战略意义上的“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的印度洋岛国将在中美地缘战略竞合博弈中举足轻重,中美两国有望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塞舌尔等国投入更多的地缘战略资源;远期内亚洲、北美洲、欧洲的北极圈版图大国将在中美地缘战略竞合博弈中举足轻重,中美两国有望在俄罗斯、加拿大、丹麦(含格陵兰岛)、挪威等国投入更多的地缘战略资源。

美国“印太战略”单线推进而地缘战略整合难度叠加,中国“一带一路”双管齐下而地缘战略回旋余地越来越大。俄罗斯“欧亚联盟”与“一带一路”耦合后[10],美国收缩防线在所难免。印度在太平洋没有一寸领海,中东至青藏高原一线在其地缘战略蓝图中则形同鸡肋,争当印度洋地缘战略棋手才是其注定要尽力规划的长远目标。比如,美国将续租英国的殖民地查戈斯群岛中最大的迪戈加西亚岛到2036年,但印度公开支持该岛的祖国毛里求斯通过国际法院收复失地,包括迪戈加西亚岛。值得注意的是,毛里求斯的印度裔移民如今已发展为该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国应与印度洋沿岸国家共建“印度洋共同体”,塑造印度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的印度洋地缘战略格局。俄罗斯前外交部长普里马科夫曾提出塑造亚欧大陆均势格局的“俄中印战略铁三角”,协调三国分别在大西洋、太平洋与印度洋方向主导海上安全事务,但当年的俄罗斯自顾不暇,而根据地区竞合焦点的转换将其正面影响最大化,则应是中国长期的地缘战略目标。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蓝图的延伸,美国即使能恢复TPP,从地缘战略上围堵中国也为时已晚。习近平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开诚布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至于冷战时期美国拼凑的对华“岛链防线”,由于“印太战略”防线不断拉长,中国突破其中任何一点都足以令其“疲劳驾驶”自相撞舰多发而龃龉加剧,甚至沦为中国新军事变革演练的靶场。在如此被动的军事形势下,美国恢复TPP的任何努力都将被其军事冒险抵消。中美之间在贸易问题上,后者占主动而在台湾问题上前者占主动,有望通过对冲而和平解决。中国在维护本国的发展与稳定、深化改革的同时,还要在地区竞合焦点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塑造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推动地区安全治理走向互利共赢。随着中美两国综合国力接近一个拐点,即美国认识到继续升级中美战略博弈将损害美国的国际地位,彼时中美关系将在更趋均势的基础上加速改善。

结论:中美地缘战略博弈之地区竞合焦点宜去工具理性化

随着强调零和博弈的地缘政治学与强调正和博弈的地缘经济学相向而行④,兼顾零和博弈与正和博弈的地缘政治经济学应运而生。较之于西方地缘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等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国际主义思想更值得参考于中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1]。面对一系列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热点,中美两国应携手共谱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战略蓝图,以免中美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冲突导致鹬蚌相争而渔翁得利。西方现实主义理论中的“修昔底德陷阱”属于“国家理性”预设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基本假定的客观唯心主义范畴,其工具理性矮化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客观制约性的反作用。潜龙擎珠则群英辐凑,随着美国不断“退群”,中国还有必要为全世界提供更多更有吸引力的地区安全公共产品。只要中美两国有效管控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安全分歧,不断扩大相应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安全共识,未来大国地缘政治经济博弈的地区竞合焦点之争即可消除各种工具理性,整个人类文明的前途都将无限光明。

①Niall Ferguson.Team“Chimerica”中美共同体[J].科技英语学习,2009(1):43-44;钱文荣.美少数学者提出‘G2’的真实意图[N].经济参考报,2009-04-03(008)。

②哈福德·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4;美国宣布要控制的16个海上航道咽喉点位置示意图[J].国际问题资料,1986(5):32;斯皮克曼.和平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78。

③宋德星.世界政治中的“中南亚”新的地缘政治图景[J].外交评论,2011(5):2-10;封东虎.美国在中南亚的“新丝绸之路”攻势与中国的应对[J].商,2012(9):226-227。

④E.N.Luttwak,“From Geopolitics to Geoeconomics:Logic of Conflict,Grammar of Commerce”.The National Interest,Summer,1990:17-23;杜哲元,梅然.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的“地缘政治”[J].东北亚论坛,2018(6):37-38。

猜你喜欢
竞合中美战略
全球化困境下的中美经济关系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我国高铁与民航的竞合关系及发展对策研究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