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濂(辽宁本溪)
《杂文月刊》是全国唯一的专门刊载杂文的刊物,是一本有良知、讲真话的杂志,是我几十年长期订阅、关注、投稿的杂志。
我特別喜欢《杂文月刊》的金牌栏目:“赤膊锻剑”,义正词严,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直刺要害,读后让人痛快淋漓;“激浊扬清”,弘扬正气,鞭笞污浊,激昂慷慨,革故鼎新,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负暄琐话”“飞镝鸣处”,谈古论今,以古喻今,以古鉴今,谈笑风生,让读者有所启发;“世语新说”“世相杂记”“灯下翻书”,开掘历史,聚焦现实,贴近社会,关注民生,思想性强,有冲击力、吸引力,还有“半真半幻”“画里有话”“杂七杂八”“探幽索隐”“域外透视”等栏目,或幽默,或新奇,文图并茂,另辟蹊径,新颖,独特,敏锐,泼辣,可读性强,把读者带入另一境界。
今年以来,贵刊又新增了“杂文有新人”“杂文作家谈鲁迅”栏目,让人耳目一新。第七期原创版又推出“杂文朋友圈”,让读者了解杂文界的动态信息;“名家品评”“名家新作”,让读者了解杂文家创作、评论情况;“同题异构”相同题材不同评说,殊途同归,使读者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
贵刊在保持过去的金牌栏目之外,不断推出新栏目,给读者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感受和启迪。这种创新精神,赢得了更多的读者作者,我在这里为贵刊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而感到高兴,并祝贺贵刊越办越好!
●苗志学(陕西佳县)
《杂文月刊》2019年7月原创版有多篇谈及杂文的文章,篇篇醍醐灌顶,得益匪浅。
郑休白在《向袁成兰学什么?》中提出,好的杂文应具备四个特色,即有风骨,有担当,独到性,文学性。还要人如其文。要写好杂文,必须人品高尚,文笔精道:心有大爱、心有正义;厚积薄发、融会贯通;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怕惹事。德才兼备才是好的杂文家。
齐世明在《我新发现》中提出,杂文就是“砸”文,砸丑,砸恶,砸凶,砸害,砸假冒伪劣,这正乃杂文二性:现实性与批判性。杂文家“心天容不下阴影,眼前见不得污秽;与苍天同频,与时代共振;心思激浊扬清,笔驰喻世明言”。用我笔写我心的杂文作者,都是春蚕,吐丝不断,全不顾自己的“寿命”;都是红烛,一遇阴霾,便闪动思想的火苗,尽管自己也有痛苦的眼泪!慧眼识人,独具一格。
游宇明在《杂文应该来点“娱乐精神”》中提出,杂文要批判,这是它的旗帜;杂文要有人文情怀,这是它的归宿。我们希望自己热爱的杂文走远,就得适应报刊和读者对文学娱乐性的要求。观点正确,好读有趣,才有受众。
李培禹在《为什么杂文不可或缺?》中提出,冷峻、幽默、犀利、带刺,有时效、有观点、有论据、有针对性,这就是杂文。射一束红光,照亮常人不注意的窄缝、暗角;挥一把利剑,挑开面纱、遮布。揽千杂于纸上,凝一思于笔端,洞若观火,振聋发聩。这就是杂文。
杂家云集,见仁见智。
●潮涌(安徽淮南)
看了《杂文月刊》2019年7月原创版中杜中伟的《归化,我们能得到什么?》,只能是苦笑。中国足球(女足除外)为什么这么背气呢?说来真有点怪怪的,在中国收入最多的是足球队员与教练,而最拿不出手的也是中国足球。看来钱真不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用在中国足球上不灵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称得上男子汉的,男人和男子汉不是凭性别而是凭气场区分的……假如归化巴西球员埃尔克森或别的外员,正如文中所说,“一只狮子带着一群羊,总是斗不过一群狼的”,言下之意还是没戏。那么,中国足球需要的是外援而不是外员,是取得真经而拒绝歪嘴和尚,是寻找真正的男子汉——把羊变成狼。
●陆成文(辽宁锦州)
读《这是一个“表演”的年代吗?》(《杂文月刊》2019年7月原创版)大有同感。如今,“表演”并不少见:广场上有大妈们的健身舞表演,公园里有“二人转”表演,服装市场里有模特表演,就连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视频也有相当多的是表演,男的女的老的幼的纷纷以不同角色亮相,且配录有掌声、笑声、惊叹声。“我们确乎真的进入了‘表演年代’”。
“表演”最“精彩”的,当属一些贪官,他们言行不一,心口不一,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纯属“两面人”。涉嫌受贿罪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的阳江市委原常委、统战部长周乐荣,在他上任阳春市委书记第三天,便自费去兰考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拜谒焦裕禄墓。回来后立即在市委礼堂连续三个晚上放映“纪念焦裕禄专辑”,组织科级以上干部观看电影“焦裕禄”,还信誓旦旦“决心以焦裕禄为楷模,一辈子为人民服务”。宝鸡市公安局原局长范太民曾以“清廉”著称。他脚穿一双“解放”胶鞋,身背一个绿色帆布挎包,活生生一个解放初期老干部的模样。这位头上一堆光环的“清廉”局长,在办公室里就藏有大量赃款,一小偷先后七次进入其办公室行窃。而这位专管社会治安的局长大人,由于害怕贪腐暴露,却是“哑巴吃黄连”,听任小偷作案,上演着“讽刺与幽默”。
最让人忧虑的当属中小学课堂里的一些“表演”,什么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其实不少都是“表演课”,都是经过多次“打磨”、反复排练过的。课堂上老师提出什么问题、让哪些同学回答、如何回答……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为了表演得“真实”,便安排某个学生提出“另类”问题。为了表演得“顺利”,甚至把差生临时排除出去。可谓用心良苦!不管是观摩课还是公开课,本是为教师之间交流经验以便提高教学质量的,那么师生一起上阵“表演”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贪腐官员用“表演”包装自己,是为了获取高额回报,为了更快升迁,课堂里的“表演”,是老师(也有领导)的私心杂念、功利心理作怪。但是,这绝不可小觑,其要害是直接颠覆了孩子们所接受的诚实守信教育,影响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绝非危言耸听,确需我们深思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