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对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历史、产业发展现状和区位优势及区委、区政府对该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汉台区蔬菜产业发展规模、分布情况、主推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为今后汉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陕西省汉台区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51
多年来,汉台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立足于人多地少的区情,充分发挥传统资源优势和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把积极构建城郊型高效蔬菜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蔬菜新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大棚蔬菜,不断完善蔬菜基地水利设施配套,强化集成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强力推进蔬菜产业一体化建设,有效保障了中心城区城乡居民“菜篮子”的安全供应,并呈现率先加快发展的势头。
1 汉台区蔬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发展现状
蔬菜产业是汉台区历届党委政府班子确定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安全,区政府在城区周边的中山街、汉中路、北关等办事处建立了一批水利设施完善、技术精湛、产量高的蔬菜基地,为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进入21世纪,随着汉中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蔬菜老基地几乎全部被占用。对此,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加快拓展蔬菜新基地,构建城郊高效蔬菜产业的战略构思,印发了《汉台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决定》,并从区财政每年拨出50万~2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新蔬菜基地改善基础条件。同时,积极争取省级设施蔬菜项目,融合涉农资金,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发展蔬菜大棚,使铺镇、七里、龙江和宗营等蔬菜新基地相继建成。2018年,汉台区蔬菜复种面积达
6 667 hm2,总产突破30万吨。建成蔬菜专业村15个、蔬菜种植园区5个、批发交易市场1个(过街楼蔬菜批发市场日销售蔬菜650 t,年销量21万吨,是陕南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和农产品集散地),形成南部沿江覆盖4个镇办高效蔬菜产业带,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1.2 分布情况及生产特点
通过多年引导和培育,漢台区蔬菜发展主要呈现4个特点。1)分布区域相对集中。汉台区蔬菜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产业规模由小到大,目前已经覆盖汉台区绝大部分镇办,但主要集中在沿江(汉江、褒河)的铺镇、七里、龙江、宗营4个镇办,面积达5 667 hm2,占汉台区80%以上。2)一村一品特色明显。汉台地处中心城区,全区耕地资源有限(总面积1.67万公顷),蔬菜发展主要以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为目标。因此,从发展规模上看,总体面积不大,栽植品种繁多,多年栽植习惯形成一村一特色,单一种类区域种植优势明显。如元房村的番茄、回龙村的草莓、镇江村的辣椒、下街村的黄瓜和梧凤村的地膜洋芋等。3)设施化程度高。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相继在铺镇、七里街道、龙江街道和宗营镇建成以种植农户为主的20余个设施蔬菜示范片,面积达1 667 hm2,并逐渐发展成为汉台区专业菜地。在中央财政设施蔬菜项目支持下,先后建成中园生态园、天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欣苑蔬菜专业合作社和春雨农业园区等蔬菜种植园区连栋智能温室3 334 hm2,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程度高,引领汉台区设施蔬菜发展提质增效。4)农户作物管理水平高。由于汉台区是汉中最早的蔬菜基地之一,菜农从事蔬菜种植时间长,大多种植户具有较高的作物管理水平及丰富的病虫防控经验,同时善于总结经验、接受新生事物快,蔬菜单产一直处于汉中市前列,有效保障了种菜效益。
2 汉台区蔬菜产业发展主要推广模式
多年来,汉台区始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广泛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并充分结合汉台区实际,强化优质高效集成配套模式推广,培育了一批蔬菜精品示范片,并形成了独具汉台特色的蔬菜发展模式。
2.1 春提早、秋延后,扩大本地特色复种面积
结合汉台区气候条件积极推广春提早、秋延后蔬菜种植,主要模式有大棚番茄(或黄瓜、茄子、辣椒)+莴笋+芹菜、大棚黄瓜(或四季豆、豇豆)+秋延后番茄(或茄子等)。春提早定苗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比露地种植时间提早30~40 d,秋延后种植将棚内蔬菜上市期延长到来年1月(露地菜一般10月下旬结束)。通过春提早、秋延后种植模式的多年推广,增加了空档期蔬菜供应和种植效益。
2.2 水旱轮作发展草莓高效种植
抢抓近几年草莓种植效益高的机遇,在铺镇回龙村、大梁村等村积极引导菜农种植大棚草莓并收到良好收益,汉台区每年种植大棚草莓334 hm2,每667 m2均产值达1.5万元。种植模式主要为大棚草莓+水稻,通过水旱轮作,有效减轻草莓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3 因地制宜发展水生蔬菜
立足汉台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茭白和莲藕等水生蔬菜,主要模式为茭白+茨菇(或荸荠)、莲藕+养鹅等。如汉中巢林农业有限公司在龙江街道办小店村、黄营村和刘台村建立47 hm2的茭白种植基地,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北京、济南、西安和郑州等地,双季种植每667 m2均产值达1.4万元,成为汉中市水生蔬菜发展亮点。
2.4 结合产业扶贫培育特色蔬菜
在汉王镇群干村、牛尾村、七曲村等9个贫困村,引导群众种植黄花菜67 hm2,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带动模式,合作社提供收购加工服务,并与西安经销商长期签订包销协议,每667 m2均产值达0.9万元,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种植模式主要为黄花菜套种蒜苗(或菠菜)、黄花菜套种洋芋等。
3 汉台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蔬菜基地建设滞后,产业发展投入不足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進,区级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北部丘陵贫困镇、村,而一贯支持蔬菜大棚建设财政补贴项目停止,铺镇、龙江、七里等蔬菜基地专业村农民群众发展设施蔬菜积极性受挫,亟待各级财政持续投入。
3.2 产业化经营链条短,蔬菜产业附加值不高
通过多年发展,汉台区已经形成涵盖南部沿江4个镇办的蔬菜产业带,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农民种菜收益稳定增长,但由于缺乏产品研发及深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化开发链条短,蔬菜产业附加值及多层次增值的功能未发挥出来,影响产业收益提升空间。
3.3 规模化育苗水平低,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受农民传统观念及种植习惯影响,区内至今没有一处标准化育苗站,蔬菜园区或种植大户多自育自足或从外地购苗,新种植园区和种植大户幼苗质量难以保障,且育苗成本高,对产业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3.4 技术力量薄弱,“三推”工作滞后
区、镇、村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且年龄及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及生产技术服务需求。番茄、辣椒和黄瓜等大宗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滞后,品牌营销创新不够,蔬菜发展提质增效进展缓慢。
4 汉台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以构建城郊型高效蔬菜产业和保障中心城区“菜篮子”供应安全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区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按照“基地规模化、栽培设施化、产品优质化和经营产业化”,坚持一手抓设施蔬菜发展,一手抓集成技术示范推广,着力打造精品示范园,注重培育典型模式,强化宣传展示,走出一条独具汉台特色的蔬菜发展模式,促进汉台区蔬菜发展提质增效。
4.1 大力发展设施大棚蔬菜,打造特色
始终把大力发展设施大棚蔬菜作为构建城郊高效蔬菜产业的抓手,坚持项目带动、政府扶持和群众筹资的主渠道,鼓励经营主体和专业大户流转土地连片发展设施大棚蔬菜,力争把汉台区设施菜地面积扩大到2 000 hm2,形成具有汉台特色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精品。
4.2 强力推进产业一体化建设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施用试验示范,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过街楼蔬菜批发市场的流通和纽带作用,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和销售经纪人队伍建设,不断扩大汉台蔬菜外销份额。
4.3 加大“三推”工作力度,提升科技含量
加强与科研院所技术协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依托蔬菜园区和种植专业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着力提升汉台区蔬菜种植科技水平。
4.4 注重模式推广,提升产业脱贫成效
结合群干村黄花菜、小店村水生蔬菜、回龙村草莓种植经验总结提炼一批产业脱贫成功案例,围绕贫困村引导培育一村一品,充分发挥蔬菜种植在产业脱贫中的短期增收作用,不断巩固和提升产业脱贫成效,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19-07-13
作者简介:吴秀芬(1966—),女,陕西汉中人,大专,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蔬果。E-mail: 5788403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