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俊杰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政府、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等均持续提出相应要求,需要综合发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社会力量提出的要求既有时代性,也有覆盖面,需要认真落实。
一、“应为与可为”:《方案》对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服务要求的文本梳理
《方案》明确涉及“社会力量”的内容共有五处,分别对社会力量提出了内容、层面、具体任务等方面的要求。其一,在“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二级目录“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中提出,“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其二,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二级目录“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中提出,“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指导各地各校借鉴德国、日本、瑞士等国经验,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其三,“建设多元办学格局”这部分直接将“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作为二级目录的标题,并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探索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其四,在“建设多元办学格局”的二级目录“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中提出,“也必须调动社会力量,补充校园不足,助力校园办学”。其五,在“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的二级目录“健全经费投入机制”中提出,“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
二、“三个层面”: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服务的方向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发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服务主要从三个层面和角度进行了要求:一是资金投入问题,二是办学格局再造,三是参与机制优化。
首先是资金投入。尽管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日益增加,相应的经费拨款机制也越来越完善,但由于职业教育覆盖面宽,地区发展差异性较大,单独靠政府投入并不能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而且,出于效率与公平的综合考虑,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科学性、合理性也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发挥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必要。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办学与服务还有一个巨大优势,即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作为观测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作用发挥情况的一种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服务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可以对职业院校质量提升产生倒逼作用;在规范管理、科学统筹的情况下,社会力量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
其次是办学格局再造。为了优化办学格局,发挥广义的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体优势,国家一直致力于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的再造与优化。《方案》对办学格局再造和优化主要从“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这既是对长期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强调,也是丰富办学格局、激活职业教育整体活力的重要保证。而且,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服务,积极拓展、优化办学格局,对于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公益性、人民性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视为其题中应有之义。
最后是参与机制优化。社会力量既可以参加具体的校园建设、实训基地等实体性建设工作,也可以参与诸如社会评价、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属于机制优化类别的工作。而且,后者更具有长远意义,也是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服务的关键点和难点。
三、“主动而尽责”: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服务的应有定位
在良好的制度政策供给下,社会力量应主动分析任务、承担责任、研究问题,努力做到应为尽为、能为善成。
但这里涉及一个关键问题:谁是社会力量,或者说,社会力量具体包括哪些个人和群体。笔者认为,社会力量指能够参与、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党群社团、非营利机构、企业等)。我国1997年颁行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指出,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称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条例。由此可见,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范畴界定有一定广泛性。
为便于讨论,按照上述界定,可从自然人和组织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对于自然人而言,除了日常语境中的与职业教育“无关”的自然人,还应看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学校教师员工在除去其身份所附属的特征外,还有属于自然人的属性。相应的,包括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内的组织,除去其原本设计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社会力量组成部分的这一属性。
在上述背景下,对于“主动而尽责”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服务的社会力量的讨论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比如,学界认同的要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轻视态度方面,需要进行转型的理应是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自然人思想转型。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他们对于未来职业定向、价值判断往往并未定型,在学业成长和选择方面,家长或其监护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家长或监护人对职业教育的态度不仅现实地对特定青少年群体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有可能进行代际传递。因此,广泛宣传国家对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和服务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再如,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如果将企业相关组织计算进来,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企业而言,让其参与公益性质的职业教育具有较大难度。事实上,大量调研表明,企业赢利性与其参与职业教育之间并不是机械的线性关系。除因难以赢利而不愿参与外,还有大量的情况是学校无意于真正让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联合办学和实习也只是一种阶段性、项目性合作,而不致力于长远。再者,对于有长远眼光、具有运转规范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大中型企业来说,他们投入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可低估,也需要进行较好的规划设计。换言之,对于企业组织而言,既可将其视为与政府、学校、社会力量并列形式的角度进行考虑,也可从社会力量组成部分的角度进行分析。据此可见,他们也属于“主动而尽责”的承担者。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河南省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7BJY035) (責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