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飞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河北 承德 067000)
现今,我国高等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高校德育工作也衍生出新的问题。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带,必须建立稳固的、效能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是引领大学生树立思想政治意识的关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关系到高校稳定繁荣的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当辅导员这样的角色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它就肩负着这样的政治使命。辅导员与其他教学岗位教师、行政岗位教师有所不同,既是灵魂工程师,又承担着大学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和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任务。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1]。辅导员要从实际角度出发传承和发展国家的教育政策,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以德服人,从而引导学生的言行。
大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然而当他们面对生活的选择和人生的选择时却很难做出取舍,由于个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会有一定的盲目性,且会产生失衡的状态。在大学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大学生开拓思维自主学习,但是经验认知的能力有限,不能系统地勾勒出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这就需要辅导员成为学生的生活指导者,人生的导师。用自己的感悟体会、经验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大学生完善职业生涯的规划,教会他们如何人际交往。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主义强烈,不喜欢与他人分享,不喜欢集体生活,虽然聚全家宠爱于一身,承载全家较高期望值,但是依然会有内心空虚、孤独寂寞、心情压抑的时候。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的就业生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前途茫然;随着数字网络时代的开启,信息铺天盖地,良莠不齐,而大学生对信息的好坏没有正确分辨力,内心会产生矛盾和争斗,进而心理开始出现问题。对此,辅导员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正视现实,疏导学生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坚韧的意志力。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对辅导员队伍制度改革的研究相对匮乏,国家对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没有定出明确界限,导致辅导员任务过重。
本文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在问卷的设计方面,制作了两套问卷。为降低调研问卷的成本,提高问卷回收率和问卷回收速度同时,提高学生参与度。本次调研采用了网络问卷,在河北省高等院校中随机选取9所大学,区域研究型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大学;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专业型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应用型大学:承德医学院、邯郸学院、衡水学院,达到河北省高校覆盖率28%。参加调研的在校大学生共有10 000名,本科生人数占93%,研究生人数占7%,其中学生党员占30%。参与调研的辅导员有500名,覆盖率超过52%。
2.1.1 关于学生对辅导员满意度问卷分析
在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中,笔者主要以学生对辅导员各项工作的了解程度、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参与调研的在校大学生年级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1)学生对辅导员工作了解不够。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见图2,许多辅导员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开展工作,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缺乏交流,以致于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没有明确的认识,这也是造成学生对辅导员工作不了解的重要因素。
2)学生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学生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数据如图3所示,大多数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表示比较满意,对其工作给予肯定,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辅导员的工作评价一般或者是不满意,这也直观的、清晰的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成效性,是完善辅导员队伍机制的必要性。
2.1.2 有关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问卷研究
1)辅导员选聘状况分析:从兼职转入辅导员工作占14%,从教师转入辅导员工作占11%,从机关转入辅导员工作占2.6%,毕业后直接从事辅导员工作占72.4%;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时间情况:工作1~2年人数占65%,工作2~4年人数占22%,工作4~6年人数占5.4%,工作6~8年人数占3%,8年以上人数占4.6%;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职和兼职情况显示:兼职占90%,专职占10%。以上多数老师是参加工作后直接担任辅导员,虽然学历普遍偏高,但是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很难适应较为复杂的辅导员工作。实际调查情况可以看出,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偏少。
2)辅导员晋升机制情况分析:16%机关晋升机会少,49%职称晋升困难,8.6%相比其它学校机会少,9.4 %学校晋升政策不公平,17%工作付出与晋升机会不成正比。数据显示,辅导员队伍的未来发展不容乐观,而高校又缺乏像辅导员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人才。
3)辅导员培训情况分析。辅导员培训方面的需求主要在:11.25%管理学方面,16.75%计算机方面,12%心理学方面,14%提高学历方面,46%工作方法技能方面,应从辅导员培训工作方面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这样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4)辅导员待遇情况分析。实际工资待遇:2 000~3 000元占10%,3 000~ 4 000元占58%,4 000元以上占28.8%,5 000以上占3.2%;期望工资待遇:2 000~3 000元占0.4%,3 000~4 000元占12.6%,4 000~5 000元占23%,5 000以上占64%;辅导员实际工资待遇和期望工资待遇之间有不小的差别,这给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些高校选聘辅导员本着一次性到位和应对辅导员编制空缺的思想,招聘辅导员仅要求学历,不求能否胜任。而且,辅导员队伍缺乏解聘机制,对不能胜任辅导员工作的教师不能及时进行更换。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设专职辅导员比例应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 ∶200比例设置,有的学校仅占1 ∶400,还有的学校更低。这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人数和工作量,也就不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主要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相关,科研工作的印证主要是课题和论文。辅导员长期扎根教育一线学生工作,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学生工作中,以至于耽误了教学和科研工作,晋升职称受限制。鉴于目前高校用人机制状况,尤其对于年轻的辅导员来说,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学习的机会很少。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渐减退,使得辅导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越加受挫,丧失了成就感和归属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茫然失措。
在多数辅导员的浅意识中,辅导员的工作首先是谋生,其次是晋升,最后才是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所以辅导员在培训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毫无动力,导致缺乏辅导员专业知识体系,进而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的推进速度。
1)培训形式简单。许多高校辅导员的培训模式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模拟教学片段、教学案例、融炼团队等先进方法来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的仅占总体培训比例的1/3,分组讨论比例占1/2之多,可见辅导员培训工作没有多样性,更没有迎合辅导员的心理。
2)忽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培训。根据辅导员培训的总体内容,培训较多是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仅有25%的辅导员进行时事政治、思想方面的相关培训,这说明很多高校对真正意义的思想政治培训工作有待提高。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中设存在的问题,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不完善的辅导员激励机制。首先,在辅导员薪级待遇方面不公平,缺少相应的待遇保障,繁重的工作与自身的待遇问题构成极大的反差。其次,辅导员的奖励机制缺乏力度。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在学术方面的奖金额度相比甚远,其所获得的奖项对职称的进一步发展帮助不大。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举措。提升辅导员知识储备量。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灵的导师,是大学生行为的典范,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辅导员提升自身素质以学习为基础,有利于打破常规的工作模式和调整健康的心态,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努力培养辅导员职业素养。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业务能力的提升举措。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2]。高校辅导员首要的工作重心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处理好问题的能力,并且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发展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3]。辅导员不断扩充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采用多种方法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系统的、有规划的开展与实施。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选聘工作的举措。普通高等学校选聘辅导员工作要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例构建辅导员队伍,增加专职辅导员比例。具体考核方式由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注重辅导员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检验他们是否能够胜任辅导员工作[4];第二,由需要聘任辅导员的各系部党组织统一安排招聘,笔试必须由招聘的系部按照部门实际工作任务来制定,聘任者笔试考核通过,才能进入面试的考核环节;第三,是面试交流环节,首先要进行群体面试,之后进行个体面试,结合两种不同形式的面试,考察聘任者的表达和组织能力。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晋升方面的举措。设置辅导员科研立项机制,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育学研究、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研究等方向,建立辅导员职称评定分流制度。在学校职称评审中,将辅导员职称评定从专职教师职称评定系统中分离出来,合理制定《高校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考核办法》,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倾向,具有单独的排名和指标。辅导员应与专职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方面的举措。提升辅导员评价奖励体系。制定科学的《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设立辅导员专项奖金,每年一次考核和表彰,建立薪酬制度。借鉴其它高校科学完善的奖励制度,例如:增加三项辅导员岗位补贴:省财政补贴、校财政补贴、院(系部)补贴。根据每年辅导员工作的量化考核结果进行发放。
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方面的举措。遵循明确目标,因材施教原则。将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划分三个时期:短期、中期、中长期,针对不同时期的任务,培训的重点和难点都不尽相同。要根据辅导员自身文化水平、职务,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培训形式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体式培训相结合;培训实施效果评估。高校辅导员培训分为阶段评估和总体评估两个层次,而阶段评估还包括:反应层次的评估、学习层次的评估、行为层次的评估、效果层次的评估这四个级别。经过培训评估后的信息反馈,可以全面衡量辅导员培训的效果和在培训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师,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高等院校建立一支出色的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