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领域改革也渐臻佳境,朗读教学模式等被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当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语文教师则应不断探索科学的朗读教学模式,来进一步提升朗读教学的质量水平,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语言表达、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模式
受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一些教师在组织朗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仍存在着朗读实践不足、朗读指导不充分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立足教学问题,探寻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引导学生在多样朗读中,掌握朗读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朗读实践不足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朗读实践不足,朗读时间少,学生参与性不高等,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首先,语文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其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仅仅将朗读作为阅读的一部分,认为朗读是为阅读教学服务的,由此针对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对某一段落进行自由朗读,进而在缺乏明确的朗读目标的情况下,学生机械朗读文本,分析文本。在这样的朗读过程中,朗读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内涵的形式而存在,学生无法获得真正的朗读实践,其朗读能力自然是差强人意的。除此之外,在应试背景下,考试作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由于朗读不在考试的范围内,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朗读不甚重视。尤其是初中生,其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早已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将文本理解作为学习的重点,进而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文本内容进行反复朗讀。对此,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语文朗读,在课堂中积极地进行朗读。
(二) 朗读水平参差不齐
朗读能力是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养成的一种能力,但是,当前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不尽如人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当教师选择一名学生当众朗读的时候,其往往会不由地低下脑袋,躲避老师的点名。被点名的学生则拿着书本,磕磕绊绊地读出文字,而且,其朗读时的声音也是紧绷的,缺乏朗读技巧,使人难以产生倾听欲望。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积累有效的阅读技巧,较机械地将文字语言吐露出来,缺少感情。所以,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采取多样的方式,教给学生朗读技巧,驱使其在反复的朗读中提升朗读水平。
二、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 重视方法指导,加强基础训练
中文发音讲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层含义和独特美感。基于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特别加强朗读基础训练,并通过深情范读、逐句领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字音、节奏以及语气和情感表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耳听能力、口读能力和心领神会能力,使其能够高水平地完成朗读任务。
(二) 探索多元朗读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且生理、心理变化较大,呈现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状况。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模式就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来充分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激发其朗读的兴趣,使其充分参与到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来,自觉学习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而多样化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主题演讲、朗读比赛、多媒体教学等类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单一枯燥的传统文章朗读方式,转化成丰富多样、生动灵活的体验活动,学生自然会积极地参与进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更好地提升朗读的质量和效果。尤其要重视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构建一个朗读的氛围。如在讲述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春天景物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置身于温暖明媚的春日之中。然后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将会不自觉地以优美的声音与丰富的情感将课文内容表达出来,同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知,深刻感受课文本身的魅力。
(三) 丰富朗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认识到施以朗读教学的意义外,还应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并不断加以丰富,如安排分角色朗读任务、举办朗读竞赛等,以吸引学生进行朗读,促进他们的自主朗读。譬如,在讲解《带上她的眼睛》时,教师出于对课文奇妙想象内容的考虑,故以朗读比赛的方式来展开朗读教学。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全文,然后从学生好胜心强等出发,组织全班同学展开了一个短暂的朗读比赛。最终师生就朗读比赛展开了讨论,并融入了对一些朗读技巧的总结。鉴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轻松活跃性,加之有竞赛的性质,故这堂课上学生均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
(四) 重视朗读教学示范,引导学生融入真情实感
教师在重视朗读教学时,应重视朗读的示范作用,在示范朗读的过程中,发挥其振奋人心的积极作用,打破程式化阅读教学的桎梏。若朗读示范融入真情实感,则学生势必会积极加入朗读教学,并以一种美好的心情来朗读课文,从而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有些老师现已深刻地意识到加强朗读教学的必要性,但信息时代下,在课堂教学中普遍直接使用从网上下载的既有朗读示范。鉴于此,学生无法从情感上深刻地体会课文的内涵与情感,这种机械化的朗读示范,只会打消学生原有的朗读热情。所以,老师应科学地应用多媒体设施,在朗读教学中营造一种富有感情的朗读气氛。例如,老师在讲解《木兰诗》时,便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积极向上的革命歌曲,以激起他们的爱国热诚与民族气节,从而营造一种真切的爱国主义情境与富有情感的朗读气氛。基于爱国音乐,教师在朗读与示范中适当融入感情,并指导学生分角色、带感情地训练朗读。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朗读知识,要求教师也应为学生积极开设朗读小课堂,逐步展开教学和训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针对学生朗读中表现出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学生全面提升朗读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淑玲.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意义和现状[J].新课程(中学版),2011(3).
[2]田小禾.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策略——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谭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平塘县克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