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目标设定及路径分析

2019-12-02 09:52王辉
读天下 2019年3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

摘 要:教育要多样化,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们进行了生态文明教育,更好地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政治教育的素质培养作用,在传授给学生政治知识的时候,渗透了生态文明理念,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展高中政治生态文明教育前,教师要弄清楚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并设定出教育的目标,而后有目的通过多种路径,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高中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目标设定;路径

自然和谐的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在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背景下,有必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而在众多课程中,高中思想政治与生态文明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因此高中政治教师有条件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政治知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成长为新时期的高中生。

一、 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从我国教育领域出发谈生态文明教育,具体围绕着生态文明社会构建,保证自然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激发全社会人们参与到生态方法、思想、原理、理念的构建中,这种思想贯穿在文明教育的始终。我国教育领域中很多学科都有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有着生态文明意识的高端人才,还要使得学校教育可构建生态文明的教学模式,可提供给各个职位领域、各个岗位领域,更多生态文明类教育人才。就当前教育而言,生态文明教育方式包括了社会各媒介宣传教育、课堂教育,还有开发性实验教育形式;教育的对象包含了企业决策人员、学校中的学生、科研工作者;教育内容包含了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性知识;生态文明教育机构包含教育机构、政府宣传部门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要目标是帮助人们形成带有生态文明性质的价值观、人生观、伦理观、世界观、可持续发展观,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设定

生态文明教育就是想要让公民参与到我国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并提高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承担相关建设的责任,进而实现生态文明相关利益的维护目标。高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是培养出具有生态文明道德实践性的新学生,同样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在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养成有着肩负我国生态文明相关建设的责任和勇气,并使得学生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并感染到其他人,促使其他人也能承担起该责任,了解建设途径,知道建设方式,掌握建设规则;借助思政课程,积累建设经验;提升缓解生态恶化能力,进而可以自行解决问题。

通过思想政治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把握住生态文明相关建设内在要求,同时清楚地知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供给不足的矛盾,这种矛盾代表了我国社会快速地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矛盾新变化。特别是处于空气污染程度逐渐加深的时期,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空气污染,给人们所造成的呼吸系统伤害,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此,生态文明相关的教育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也是生态文明所进行的建设中的内在化要求。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实现路径

(一) 秉承生态文明教育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生态文明教育中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后才能开展深入地教学活动。而情境模式教学方法,则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一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兴趣。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去看,学习压力本来就很大,重新开设一门专门进行生态教育的课程并不显示,所以应当从现有学教学出发,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与其有着较高的契合度。政治教师以情境化方式,引入生态文明教育,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兴趣,从而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比如,在“消费心理”的课程中,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消费心理测试”的游戏,这样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最后总结,提出生态文明型消费。测试具体内容“晚餐时间,你和家人正好经过一家餐厅,你和爸爸、妈妈点四个菜正好能吃完,但是你看见一些你爱吃的菜品,你想要多点一份,这时爸爸和妈妈表达了不同的观点,爸爸认为不应该多点了,避免浪费,而妈妈觉得你喜欢可以多点一份,没有关系。”请分析爸爸、妈妈的消费观念,如果妈妈满足我的心愿,多点一份,有什么办法能避免浪费。以该例子引出消费的四种心理,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求实消费心理,而爸爸属于正确的消费心理,妈妈则属于不良消费心理。通过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知道理性消费的原则,理解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勤俭节约是典型的生态文明理念,进而渗透了该教育。

(二) 基于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文明报道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有很多生态文明相关的内容,因此政治教师要合理利用,还要合理地开发,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生态文明的报道。每年都会有很多关于生态文明内容的报道,像研究成果、建设成果、法律建设、政策推广等,这些都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高中思政教材的理论性知识中会谈及环保问题,像人教版的必修六中,最后一个专题的内容,探究的主要内容是“对环境的伦理关怀”,其中“呵护人类共有的家”这一课时,在很多内容提及了环境保护,是典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这时教师要指引学生关注相关的报道,让学生主动思考生态文明相关内容,以实施生态文明教育。

比如,在多媒体上展示出相关报道:

報道1,从哥本哈根到坎昆再到德班,应对气候变化,践行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点和世界各国共识。然而,发达国家的责任缺失、迟疑消极,南北阵营的意见不一,使得哥本哈根黯然落幕,坎昆再次陷入迷局猜想,德班分歧依旧。多哈气候大会,2012年12月8日,深夜通过决议后落幕。谈判取得一些成果,但仍给未来留下不少问题,可谓得失互现,喜忧参半,全球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意味着什么?

报道2,2012年11月20日,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代表在北京举行“基础四国”的第十三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并联合发表声明,呼吁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会议,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以来确立的共识,包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的原则。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阅读该报道,有何感想。学生回答到:“全球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意味着导致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理起来相当困难。环境问题的出现会影响到其他国家,要想更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一个国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世界的协同合作。坚持共同义务原则,是因为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唯一家园,保护地球是所有人、所有国家的共同义务。”

从此可看出,学生已经树立了全局性环保意识,这属于生态文明性价值观,有助学生生态文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建立。

(三) 拓展教学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教育

高中思政教学实现生态文明教育,还需要拓展教学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付诸与实践。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思想,需要社会实践的推进,才能更好地走上此教育的实践之路。面对着社会中生态科技的相关服务,应当构建出学生可以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进而设定出积极的生态文明教育目标,推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课堂上教师可传授一些实践性的知识,像“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引导”课程中,很多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比如科技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研究者要能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科研工作,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科技水平提升是符合生态文明的。另外,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一些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活动,例如“生态文明小能手”,自己制作一些科技小发明,体现能源节约思想、环境保护思想等;还有“知识竞赛”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出一些主观题、客观题、自由发挥题,让学生分成小组比赛,还要评比出等级,以激励学生更好地接受生态文明建设。而在课余活动中,思政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公益环保活动”“植树活动”“高中科研比赛活动”等等。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政治教师要明确该教育的内涵,而后设定出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教育目标,通过多种路径实施教育。将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教育指导理念,结合多样教学方法,例如情境化方法,激发学生生态文明的热情,而后开发和利用课本中生态文明的资源,强化教育作用,并带领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实践,实践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政治教学的价值,促进高中生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科,王一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情感目标的设定与实践[J].未来与发展,2017(11):73-76.

[2]王晓静.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升的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J].卷宗,2017(22).

[3]石磊.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54.

[4]何宗虎.淺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7(12):61.

[5]杜明堂.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价值观教育探析[J].环境教育,2018,212(8):49-51.

作者简介:

王辉,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