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同龄人的飞行传奇

2019-12-02 07:52吴双桐
大飞机 2019年9期
关键词:远征起落架客机

吴双桐

他出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见证了伟大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艰辛历程。他曾翱翔蓝天41年,安全飞行超过24000小时,驾驶过里-2螺旋桨飞机、空客A340大型远程宽体客机等10多种机型,获得特级安全飞行奖章、功勋飞行员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古稀之年的他现为中国商飞客服公司飞行教员,参与了我国新型客机ARJ21的操控系统设计与改进,并负责该机型全动飞行模拟机的教学研究工作。

他,就是谢远征。

不服输的背后是一种信念

1966年,在经历严格筛选和考核之后,谢远征从几千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当时的空军第二预备航校学习,成为一名光荣的飞行员。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即便是飞行员,也需要先下到基层连队锻炼学习一年。他被分配到广东和陆军的老兵一起围湖造田。

当时年仅17岁的他,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光着脚用很大的柳条筐把湖底的淤泥清理出来,然后背到指定位置垒筑大坝,吃住则是在用茅草搭建起来的工棚里。虽然条件艰苦,但他和同伴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大家有这样一种信念——飞行员是佼佼者,不仅身体更好,也更能吃苦。

一天中午,谢远征和战友刚端起盛饭用的搪瓷缸子,就看到远处山上烧起了山火,大家放下缸子就跑去救火。他们这些年轻的飞行学员没有山地长跑的经验,跑得慢,眼看着就远远地落后于老兵了,但看到老兵不要命地奔去救火,仍咬牙跟了上去。待他们气喘吁吁、抱着跑疼了的肚子到达着火点时,老兵已经把火扑灭了。虽然大家此时都很狼狈,但无不露出欣慰的笑容。

第二年,谢远征正式进入航校,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从飞行原理到飞机结构,从操控系统构造到飞行步骤流程,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知识点。有一段时间,他做梦都会梦见飞机的座舱图。

谢远征回憶说:“当时的条件的确非常艰苦,但大家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这种劲儿的背后是一种信念,即依靠我们的建设和守护,祖国一定会富强起来。”

“中国飞行员,棒!”

在经过无数次磨炼之后,谢远征从一名飞行学员成长为一名正式的飞行员。1969年,他被分配到当时还属于空军管辖的民航上海管理局。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民航脱离军队建制,谢远征也脱下军装,换上了民航飞行员制服,成为民航飞行员。当时,中国民航的年旅客运输量仅300多万人次,机型主要是苏制伊尔-14、伊尔-18、里-2等,像英制三叉戟这样载客量在100人以上的客机只有不到20架。

为改变这一局面,中国民航开始着手引进美式飞机。由于技术过硬、作风优良,谢远征被选为第一批赴美国学习麦道客机驾驶技术的飞行员。当时的他还不到30岁,就戴着象征机长“专业、知识、技术和责任”的四道杠肩章。而在当时的美国,没有几十年飞行经历是无法成为机长的。所以,美国教官第一次见到他不免生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是合格的机长?

看到美国教官的态度,谢远征并没有表露出反感或不满,只是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飞行员争气,为中国争气。于是,在美国学习新机型的那段时间,谢远征几乎每天都过着飞行教学区和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做饭、就餐和保证应有的睡眠之外,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背诵新飞机座舱图、弄懂飞机结构与驾驶原理上。当登上真飞机时,他娴熟的动作、稳定的操纵一下子就征服了坐在旁边的美国教官。他们对他竖起大拇指:“中国飞行员,棒!”

回忆起这段往事,谢远征说:“我非常感恩祖国。在那个年代,我们驾驶的每一架飞机都是全国老百姓省吃俭用节省出来的;我们学习飞行用的每一滴航油、在美国住宿花费的每一笔外汇,都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嘴巴里省出来的。国家送我们去学飞行,我们在国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中国飞行员的素质与能力。每当想起这些,我们就会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从美国学成归来,谢远征开始驾驶大型宽体客机执飞上海—洛杉矶这样的远程跨洋航线。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与角色,在飞行时会穿着笔挺的飞行制服;在执行完飞行任务后会脱掉制服,骑上那辆放在飞行部出勤楼下的飞鸽牌自行车,在夜深人静时踏上回家的路。

飞行安全无小事

保持24000小时安全飞行纪录,谢远征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细致,把每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做。”

一次执行航班任务,副驾驶按照标准程序在起飞前对飞机进行了绕机检查,但谢远征总感觉不放心,又从驾驶舱里出来再次对飞机进行检查,最后在飞机机翼一个不容易被人发现的位置看到一块蒙皮被刮裂了。他当即要求机务人员再次对飞机进行检修。幸亏发现得早,如果飞机带着刮裂的蒙皮起飞,由于空中速度和压力的变化,机翼可能因此出现断裂,威胁飞行安全。

“直到退休,我在执行航班任务前都有复检的习惯。难免有人做事不细心,忘记拔掉空速管套、起落架销子等。要知道,你手上握的不仅是飞机驾驶杆,更是驾驶舱后面几百条生命啊!”谢远征说。

还有一次,他驾驶三叉戟飞机降落,在放起落架时突然听到一个非常小但奇怪的声音。他的第一反应是前起落架出问题了,于是立即大喊:“带住杆!”他试图让飞机尽可能久地用主起落架滑跑,尽可能轻地用前起落架触地。果然,在前起落架触地后,随着滑跑速度减慢,飞机机轮开始弹跳着前进,并不受控制地向左偏。由于他见微知著,加上处置及时,虽然飞机滑出了跑道,但最终没有造成任何机体损失与人员伤害。后来查明,是前起落架转弯控制系统发生故障,使得飞机跑偏。

谢远征说:“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应该不断学习飞行知识,对特殊情况的处置方法一定要烂熟于心。这样在真正遇到特殊情况时才不会慌张,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决断和操纵。”

在谢远征41年的飞行生涯中,他还养成了记录飞行日志的习惯,总结和评价当天的飞行情况。在执飞长航线时,只要不坐驾驶座,他就会手不释卷。

其实,细致和精准还可以让飞行变得有趣,也更像一门艺术。早年,飞机导航主要依靠地标和航图进行手工测算。谢远征说:“只要你细致,详细记录飞行时间、速度、高度以及每次转弯、爬升的角度与坡度,你就可以精确地知道自己驾驶的飞机会在什么时间经过什么地方。”

见证国产民机腾飞

在41年的飞行生涯中,谢远征获得了无数荣誉,但他有一个情结,希望能飞上中国制造的民航客机。2009年,他从东航光荣退休后来到中国商飞公司,担任正在研制的国产飞机的模拟机教员,同时作为顾问参与相关机型操控系统的设计与改进工作。

在这位老人心中,那些对飞机进行研发的工程师和来学习飞机驾驶技术的飞行学员都是一个个可爱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素质都很高,肯钻研,关键是没有接触过真正的飞行,缺乏实战经验。好在他们的理论基础都很扎实,稍加点拨,就有很大的进步。而一旦他们有了实战经验,我相信他们的进步会是飞跃式的。”

对于飞机设计,他曾建议,在大飞机的设计团队中增加飞行员,以用户思维来设计飞机。这样设计制造出来的飞机,不但能获得中国飞行员的认可,还能更好地飞向世界。

从围湖造田修地球,到驾驶飞机上云霄;从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到搭建跨越大洋的空中金桥;从懵懂地驾驶苏制螺旋桨双翼飞机,到睿智地参加国产喷气式客机的研制工作,这位共和国同龄人的传奇仍在继续。

猜你喜欢
远征起落架客机
东航失事客机第二部黑匣子抵京
客机变货机
轻型无人机起落架摆振问题简析
飞机秘密档案
飞机秘密档案
三十六计之打草惊蛇
波音737飞机起落架故障的分析解决
与男上司斗法一地鸡毛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MD-11客机飞行座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