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的理想、担当与获得感

2019-12-02 01:34吕淑芳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共产主义理想

吕淑芳

摘要:农村基层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是突破“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关系的“关键队伍”。现实中,这支队伍常常因理想不坚定而迷失工作方向、因缺乏责任担当而使工作效率低下、因精神获得感较弱而失去工作动力。从人本理念视角看,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常见问题必须兼顾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既要对其“压担子”,又要使其“获得感”。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干部只有处理好共产主义理想、政治担当、精神获得感以及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建设好这支“关键队伍”,才能有效达成乡村振兴目标。

关 键 词:农村基层干部;理想;担当;获得感

新时期,“三农”工作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战略规划的第一个五年作了具体的部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晰而美好的乡村振兴蓝图。农村基层干部是完成这些具体部署任务的“排头兵”,是围绕蓝图走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然而,现实工作中的這支队伍却常常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的现象,如慢作为或不作为、纪律涣散、“谋人不谋事”、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等。从农村基层干部的微观视角看,这些现象的根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坚定的政治理想和信念;在具体工作中他们有时会迷失方向,从而失去了应有的政治嗅觉和判断力;二是缺乏与其岗位职责相当的政治担当;在处理工作矛盾时他们总设法“置身于责外”,以免于责罚;三是因弱获得感而缺乏工作上持久的动力源;在完成一个单元任务后,其主观感受到的精神获得感弱,从而影响完成下一步工作的主观态度。这三方面不仅独立成事,而且密切关联,共同影响着农村基层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一、坚定农村基层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指路明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走向世界的一面鲜艳红旗。新时代,党中央继续将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我党的最高理想,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1]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一起来,做到忠诚、至善与浓烈。从干部个体的职业生涯看,坚定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其政治思想的主心骨,是其政治担当的灵魂;从管理心理学视角看,坚定干部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其人生获得感的源头或根本。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坚定农村基层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项艰难工程,既要深化理论上的“知”,又要内化实践上的“行”;既要在日常事务中“与时俱进”,又要在危机处理中“不忘初心”。

(一)夯实农村基层干部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基础

系统化的理论学习是形成某一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学习是坚定其理想信念的必要手段。共产主义理想是批判地吸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经历无数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总结。[2]因此,农村基层干部至少要从四个方面去夯实这个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共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前三个方面是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直接源泉,而后者则是坚定其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从具体内容看,农村基层干部首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历史观、方法论,学会科学解答自己理想信念中的困惑,尤其是当这些干部们的自我需求与外在环境发生矛盾、周边各方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不仅决定了现实中的效率和效果,而且直接深刻地反映了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状况。其次,干部们通过学习中共党史,必须掌握党史上优秀人物的先进思想和作风,同时吸取那些叛党误国的经验教训,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将继续发扬共产主义先进性、保持共产党的纯洁性。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3]农村基层干部们从中可以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感,更加坚定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心,从而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最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活基层干部核心思想文化中的“善”,从文化认同视角去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问题,提高人民对基本干部工作的满意度。

这些理论基础缺一不可,它们是解决基层问题的必要思想武器,任何的不足都容易动摇农村基层干部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守和信心。

(二)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干部的理想教育是夯实上述理论基础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政治学习过程。从推进过程看,这个全面性关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强理论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二是推进手段的创新性和多元化。

增强理论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开放性的需要,也是共产主义理想与时俱进的诉求,对农村基层干部而言,该创新性研究内容必须密切联系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因此,理论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鼓励基层干部们提炼工作思想,将当下工作经验与共产主义理论基础相结合,通过各种学术途径进行广泛交流,以提升理论研究内容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二是增强纯理论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即通过权威平台,引导高校和研究所的学者们,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划时代性地研究;三是倡导“小人物”传记的编著,树立榜样力量。所谓“小人物”是指工作在农村基层干部群体中,又在老百姓生活中留下“佳话”的典型干部。通过传记的形式,共产主义思想被生动地刻画在当下基层干部们的眼前,为其实现个人理想之路指明了方向。

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手段需要将传统的宣传方式与新媒体、网络的现代化信息手段相结合,为理想的传播提供多元化的载体。传统宣传方式主要包括报刊杂志、海报、横幅、喷绘等,其优势在于传播范围广且受众比较稳定、信息的可信度高且量大,其缺点在于受关注度不高、被完整阅读率低、信息交流的单向性;而新媒体因形式多样、便捷,易于被大众关注、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但其缺点也是比较明显,如费用高、安全性不稳定。因此,两者的灵活运用才是全面推进方式的最好选择。

(三)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共产主义理想的自我强化功能

从方式上看,全面推进理想教育属于被动接受式,而干部的自我强化则属于主动学习式,这两种方式对坚定干部们的共产主义理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后者通常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巩固或加深,因而效果更加深刻。

根据环境不同,农村基层干部共产主义理想的自我强化可以分为公开场合的自我批评和独处的自我反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4],基层干部必须继承和发扬它,然而,这种思想上的自我强化极容易偏向形式主义错误。为了有效发挥自我批评的功能,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自我批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适当调整时间和频率,即自我批评的开展时机必须与农村基层干部们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相结合,坚持在任何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任务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干部们关注自身思想上的变化;第二、选择或布置合适的环境,即公开场合的自我批评必须营造好适当的环境压力,如召集与自我批评主体密切相关的人员到场;第三、限定自我批评的内容;要求开展自我批评的内容仅仅是剖析干部们工作上的不足,而不是借着自我批评的平台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同时必须从自身方面剖析不足的根源;第四、必须考核自我批评的结果,即从基层干部培养的角度,考核其自我批评的态度、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等,将结果纳入其政治思想品质的结果中。另一方面,独处的自我反省是对公开场合自我批评的有力补充,有利于基层干部们深化其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提升其思想成熟度。自我反省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农村基层干部们对此应有文化自信,采取写工作日记等方式否定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找回初心,以便保持其共产主义理想的纯洁性。

(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政治思想监督体系的建设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政治思想的有效监督是坚定其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手段,建设好监督体系是保障有效监督的关键和重点。建设监督体系的目的不是控制干部们的思想和言行,而是通过组织、司法、制度和群众的监督,确保每位基层干部始终保持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中制度监督是建设重点。

1. 组织监督要务实。组织监督的务实不是形式上的文字材料,也不是口头上的警告,而是从乡村振兴的具体小事出发、防患于未然,有效发挥检查、审计等形式,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及时进行提醒或诫勉。其次要多关心干部们工作时间之外的具体状况,全面而真实地掌握信息。最后要注意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突出各类会议主题和意义,监督基层干部们在务实氛围中成长。

2. 制度监督要严实。制度监督的严实强调“严”,即严密、严格,主要针对基层干部的懒散、奢靡等问题进行从严治理。因此,这里的严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督制度内容具有严密的针对性,能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相适应;二是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要从严,如针对有问题的干部,敢质疑、敢解决;对手握大权的部分干部要重点监督,通过及时公开钱财物的分配及使用状况以示监督制度的严实性。

3. 群众监督要畅通。我国农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自身拥有的权利和民主不够自信,所以在监督基层干部的意识方面不强,另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比较落后,能被群众选择作为监督的手段十分有限。为此,除了要加强广大群众法律民主意识的宣传教育外,应尽可能搭建农民兄弟与基层干部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同时鼓励群众向监督机构或组织对农村基层干部提意见。

二、激勵农村基层干部的新担当

领导干部的担当就是其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然而,新时期赋予了农村基层干部新的责任和使命,要求其有新担当新作为。2018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提出了七点意见,其中第一点便是引导教育干部用先进的政治思想武装自己。可见,坚定农村基层干部共产主义理想的过程也是激励其新担当的重要方式之一。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励其新担当。

(一)以“实干”作为基层干部最重要的选拔和提拔标准

我国广大农村一直是锻造党员干部的良好平台,尤其是对于初次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农村基层岗位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环境。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了有志之士下乡锻炼的政策,同时农村的整体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基层干部的人选也是越来越多元化。政治思想固然是选拔基层干部的首要标准,且具有一票否决性,但“实干”却是其最重要的标准。“实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农村基层干部衔接好乡村振兴战略“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要素;是体现其工作执行力、创新力和号召力的唯一途径,“实干”是新担当的主心骨,没有“实干”的干部,不可能是有担当的干部。

不论是选拔,还是提拔,“实干”的标准至少能涵盖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一是“做了什么”;二是“采取了哪些方法和手段”;三是“结果怎样”。具体来说,“做了什么”是指被选拔、提拔的人在现任岗位上做了哪些事情,其中哪些事情是其本职工作,哪些又是额外的工作;其次,被选拔、提拔的人采取了哪些方法和手段,尤其是采取了哪些创新性的方法;第三,“结果怎样”是指这些事情的直接收益主体是谁,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多大的收益。这些“实干”标准一般无法通过笔试衡量,必须将面试和现场考查相结合,即通过常规面试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备选对象、收集优秀人选的具体“实干业绩”,而后进行有效的背景调查,以验证“实干业绩”的真实性、了解人民群众对此人的评价情况,由此也可以判断其“实干”动机的性质。“实干”动机的纯度是判断一名干部是否坚持了共产主义理想、能否持续为人民群众“实干”的关键因素。

(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考核机制

业绩考核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中每个成员所承担的工作效果及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是对其责任担当结果的总结。[5]因此,考核机制是衡量责任担当的一把尺子,完善的考核机制能激励责任担当的效果,推动各级监管工作的开展,反之,又会抑制担当效果的发挥。针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考核机制是责任考核机制是一种类别,它以农村基层行政岗位任务为导向,以岗位责任为基础,通过制定特定的考核管理制度,在其他运行机制的推动下,有计划地评估其工作行为,以奖惩制度对积极行为予以肯定、对消极行为予以否定,并针对工作本身给予一定的辅导,以创佳绩。

有效的农村基层干部考核机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四个内容:绩效维度、绩效沟通、绩效考评、绩效反馈与辅导,其中绩效维度主要包括基层干部的政治思想、任务完成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绩效沟通主要是考核部门就具体的考核维度与基层干部进行深度交流以及达成一致的过程;考评则是围绕考核维度,针对一段时间里基层干部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评;反馈与辅导是主管领导将考核结果以综合分析的形式向其本人反馈,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为了使该考核系统正常运转,国家也需要完善科学的公务员管理系统,将基层干部的业绩考核纳入其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紧密衔接。这个大系统中最关键的是对考核结果的有效处理,即考核优秀的干部怎样激励?考核不合格的干部怎样惩罚或教育?因此,与此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培养机制、干部升职管理等必须得到完善。

(三)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有些基层干部业绩平庸、无功也无过、遇事推卸责任,除了其自身工作能力有限外,主要是害怕出错、担心因小错而耽误其前程。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上的胆识、胆量是影响其责任担当的重要因素。然而,有胆识和胆量的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會有失误错误,宽容它们则会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建立健全容错机制,首先必须辨别失误错误的性质。有些基层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因缺乏经验、或试行新观念、新方法而出现了预料不到的失误,其动机是纯良的;而有些基层干部明知故犯地违纪违法,或者在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亦或者以权谋私。显然,前者的性质是可以宽容的,而后者便已经触碰到了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接着必须科学分析失误错误的根源所在,帮助基层干部从工作环境、工作方法、结果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自身的失误错误。然后应客观评价给予容错的基层干部,公平公正地处理其容错纠错后提拔与任用问题。

建立健全纠错机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及早纠错、及时补救,即要求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早地纠正基层干部的失误错误,将不良影响面控制在最小;第二、以帮助提高为主、惩戒为辅,即直管领导应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帮助基层干部认识自身问题所在,在业务技术层面提供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第三、引导其放下失误错误的思想包袱,即教育有失误错误的基层干部能勇敢面对自己,同时又引导其看到事业的光芒,重新出发;第四、教育其不忘初心,做个实干家,即直管领导要引导基层干部回到其岗位职责,而不是纠结失误错误被揭露的细小行为。

(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专业化水平

农村基层干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必然会面对科学技术、国内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发展,其新的责任和新的担当因此而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有应对变化的能力及专业水平。农村基层干部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了其责任担当的发挥程度,也影响了基层干部对自身责任和担当的底气和勇气。

从人才资源开发的视角看,农村基层干部的专业化水平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1.培养基层干部的专业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涉及“三农”的党建、经济、文化、科技、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每位基层干部只有专注某个领域,才能科学而高效地完成战略任务。依据基层干部的学习背景和性格特征,分配好岗位任务,鼓励其参加专业领域的理论学习与研讨,反思实际工作中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2.加强基层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的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时常学习党中央的相关政策,以掌握外在的政治环境;必须培养驾驭市场的能力,适应开放经济的发展;必须培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必须培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3.专业培养精准化、团队化。精准化是指对每位农村基层干部补短板、强优势,提高培养的针对性;而团队化是指要求农村基层干部以区域、工作任务等组建团队,在年龄层面形成梯队,在性别、知识、能力方面形成优势互补。4.优化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是人才的开发,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需要将专业人才放置在环境比较艰苦、任务比较重的岗位上,让其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中得到考验和锻炼。

(五)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建设

按照我国政府领导班子建设的纵向管理情况,县级领导班子是国家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战略、规划等宏观层面与最基层有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微观层面的交集处,掌握着所辖领域里“乡村振兴”的所有情况,包括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提拔、业绩考核、失误错误性质的控制、人才培养等。因此,县级领导班子建设情况会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产生重要的影响,思想开放、有战略眼光、有担当、领导力强、班子团结、作风正派的县级领导班子会激发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

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建设,首先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落实群众路线。县级领导干部有必要分工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了解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满意度和需求,通过各种媒体传递人民群众的心声,然后以县级政府的名义给予相应的回应以及问题的解答。其次,建立学习型县级政府,提高班子整体的领导力和权威性。县级政府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直接权威部门,若仅仅视其权威为“二传手”,那么其领导力将荡然无存。可见,县级领导班子只有不断突破自己、系统思考、实事求是,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自己的权威。第三、不断完善现代化的公务员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公务员体系最重要的是实现“能者上、庸者下”,让有一定干部级别的“庸者”远离重要岗位。县级范围内的公务员管理体系面临同样的问题,必须通过科学途径使农村基层干部有机会进入县级领导班子,同时县级领导班子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基层干部。最后,加强对县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管理,提高廉洁从政意识。县级领导班子风清气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提倡班子内部成员间相互监督,同时疏通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各种渠道。

三、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精神获得感

2015年2月27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获得感”的概念,特别强调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获得感(Sense of Gain)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背景下提出,人民群众因此而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获得的,可以维持其长期生存的满足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干部常常遇到不全面、不平衡、不持续等政治问题,也会遇到不讲理、不公正、不民主等社会问题,使其心中不断积累了“失落感”。基层干部们的这种失落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责任担当的效果,有些甚至会令其丧失这份担当。精神获得感的提出旨在降低“失落感”程度,以积极态度面对各种问题。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共产主义理想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要严管更要厚爱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