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壁郎
“平” ,《增韵》云:“平, 坦也。”“淡”,从水,炎声,有薄味之义。《庄子·山木》云:“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观其字形字义,既无嵯峨之象,又乏纤秾之致,然别具风神,澄澈自在。魏晋人称引“平淡”多作人物品藻之用。《人物志·九征》言观人察质以平淡为先。《晋书·郗鉴》亦有论云:“彦辅道韵平淡,体识冲粹。”盖平则任事不偏,淡则弘量有容。以斯鉴衡,确能窥人品性。
后世渐以之论文艺,坡翁谓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玄宰言大雅平淡,关乎神明。一为人书俱老,后天而成;一则自然不雕,天机默运。论文论书,其秉性一如,均厌雕琢,黜刻意。米南宫称颜柳挑踢,用意太过,無平淡天成之趣,即谓其笔法繁复以窒性灵也。
犹忆当年初见弘一法师书作,寒冰绝翳,清光满目,久不忍去。法师有言:“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余以为此三者唯平淡最难:息角隐锋,刚健内蕴;不矜才智,离方遁圆。于精微之处见博雅。
学书至“平淡”之境实有数难:
一、未经平正、险绝而遽入平淡者难至。孙过庭《书谱》有先平正再险绝复归平正之论,允为学书晋阶之法。不入平正,不得规矩;不知险绝,伸缩无方。况平淡出入规矩而不滞于规矩,伸缩自如而不泥于伸缩。躐等难进。
二、平淡非浅薄,非涵养实学者难至。一波三折,颇见文采;纵笔阵云,理路深邃。精详于学则自离简陋,珍重故典而不陷浮华。积学日久而效用自灵。
三、名利萦心者难至。嗜欲深者天机浅,唯不矜者略近之。《菜根谭》云:“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世俗纷扰,动入荆棘。平淡贵在得其真趣,不雕不饰,自然难器。
四、迷性情之好,效颦者难至。人性不同,致有春桃秋菊之异,不循本性而立格,事倍而无功。本于良知者,易得此义。王阳明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即此也。
王安石有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葛立方有语:“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韵语阳秋》)学诗词固如是,学书亦类似。
繁花经眼归于平淡者,多甘苦之言 ;不争不矜而甘于淡泊者,味平和之美。知者乐者守之弗离,常如平淡,一任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