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摘 要:中国传统书法经过千年的演变已经形成多种书法字体风格,随着近些年书法评价标准的不断改变,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书法界对书法“技巧”的崇尚已经兴起,“尚技”风尚成为当代书法评价的首要考量标准。近些年,随着大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提高,书法比赛和书法作品展示等活动变得火热起来。在这类活动中,大众审美标准往往侧重于书法书写技巧的评定,专注于“技”的高低。社会书法评判标准的变化,与高校书法教育的推进有紧密关系。文章主要从两者的联系出发,阐述书法“尚技”风尚与高校书法教育开展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书法评价标准;尚技风尚;高校书法教育
1 现代书法“尚技”现状和高校书法教育的情况分析
1.1 现代书法发展现状
书法艺术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墨纸砚下一横一竖的中国字承载的是我们千年来的文化积累,楷书、隶书、小篆、金文等字体是各个朝代兴衰更迭的见证。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民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技艺,在我国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近些年来,越来越火爆,话题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的兴起带动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各个地区承办的书法比赛和书画作品展览数量繁多,小到学校组织的书法展览,大到中国书法家协会承办的书法盛事和研讨会,大众和媒体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研究领域的知识人才也越来越多,大大提升了书法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水平。
1.2 高校书法教育开展情况
由于书法热的兴起和国家与公众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各大高校近些年纷纷设立书法专业,同时,相关专业的教师人员的配备和学生人数也在不断扩充。由于书法艺术在我国取得良好的发展,书法艺术相关的评价标准和价值评定已经逐步成熟,这些条件都为书法专业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基础。
目前,我国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很多,除了一些综合类的大学如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一些艺术类学校和师范大学也有这一专业的设立。系统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能够为我国的书法艺术输送一大批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同时,高校培养下的书法人才具备一定水准的知识文化水平,对书法的历史变革和字体演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些知识无形中提升了书写者的文化底蕴,对书法艺术在民间的传播和发展有积极意义。
尽管高校书法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高校书法教育体系的培养注重学生对书法技巧的掌握。受到书法界“尚技”风尚的影响,书法专业的学生往往追求自身书法技巧的提升,关注于自己的书法能否在赛事中获奖,并将比赛中的导师评价和取得的成绩作为自身书法水平优劣地唯一标准,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在社会评价中难以找到自身作品和风格的定位,容易丧失自我,最终导致学生被社会评价“绑架”,难以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2 书法“尚技”风尚盛行对高校书法教育产生的影响
2.1 对书法教学的影响
高校书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注定与社会书法界流行崇尚标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尚技”风尚盛行的今天,各大书法比赛和研讨会的开展过程中,评委和奖项成绩的评判标准,作品的价值衡量都打上了书法作家本身的书法技巧的烙印。尤其是现在的网络和自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媒体的引导对书法“尚技”风尚有推动作用,高校书法教育必然会受到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调整自身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评价标准。
由于书法本身具有艺术性的特点,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艺术类作品的评价往往是各花入各眼,没有明确的是非正误判断标准。但是由于社会上书法“尚技”风尚兴起,对书法的评价不再仅仅是从每个人的主观上进行评价,更多的是掺杂了对书法艺术家技巧的评定,这样就为高校书法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教学方式的安排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书法教学变得有规范、有标准,高效的书法专业培养体系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书法知识传授。
2.2 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书法创作过程是书法行业人才创造出有艺术观赏价值的作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综合反映一个书法艺术者的书法能力、艺术涵养等多方面综合素质。书法“尚技”风尚盛行能够促使高校书法教育中加强对学生书法书写技巧的培养,从而为书法艺术行业输送大量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有比较系统书法相关知识储备的专业人才。另外,娴熟的书法技巧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在高校专业的培养体系下对书法技巧进行熟练掌握,在创作中能够进行得心应手的应用,这样创造出的作品才能够在符合传统评判标准的基础上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效果,形成具有冲击力的优秀作品。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还存在书法家的个人风格问题,诚然,书法技巧的培养能够通过刻苦的训练和机械化练习在一定的积累后达到质的提升,但是过于“尚技”也会造成书法专业学生自身书法风格缺失的问题。正如成语“过犹不及”所说一样,对一个事物过于追求极致,失去需要把握的“度”,就会产生反面效果。书法艺术也是如此,过于崇尚技巧会使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将自己的风格逐渐丧失,将自己的作品装入符合社会审美的标准“模板”中,从而形成千人一面的书法风格,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自身书法技艺的发挥和整个书法艺术的传承。
2.3 对书法相关研究的影响
现在社会发展中书法界“尚技”风尚的兴起给书法的相关研究一个新的方向。正如我们知道的,我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优秀书法作品,从古人的书法艺术中通过对技巧的研习,我们可以了解书法笔法和字体的变迁,这在高校书法教育中也有重要意义。书法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具体的书法作品进行技巧分析,能够提出系统、科学化的理论,这些理论不是比较空洞的,而是有具体的实物作品支持,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书法技巧培养中,使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一门手把手教学式的技巧,而真正发展成一门有理论支撑、有实物验证的科学的学科。
3 “尚技”风尚促进高校书法教育的思考
“尚技”之风已经成为现在书法界评判书法作品的标准之一,必然将影响书法界从业者学习的各个阶段。而高校书法教育作为未来书法艺术传承者的重要培养途径,影响我国书法界未来的发展走向和人才质量。由于两者与书法的现在和未来密切的关系,所以两者在各方面都会彼此影响。当代我国在轰轰烈烈开展高校书法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书法界“尚技”这一股东风,使“尚技”风尚为己所用,切实完善好高校书法教育的体系建设。
书法属于艺术的范畴,由于难以评价,所以对书法自身的发展造成阻碍。“尚技”风尚的出现给当代书法一个主流上的评价标准,补充了书法评价的相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书法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当代高校书法教育开设课程的过程当中要立足于当下,既注意对当下社会条件下书法“尚技”氛围的适应,又不能够丢弃传统的书法知识,书法主流艺术应该注意时代发展特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传统进行创新,使之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我国高校书法专业开设中,集中了大量专业师资力量对书法领域研究并授课,能够起到使书法专业学生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尚技”风尚的流行也是立足于古人笔墨格局、笔法规矩等提出的系统的总结,今人在学习中应该着重学习古人的“書法”技巧与创作心态,但不能食古不化,墨守成规。
4 总结
当代书法“尚技”风尚的发展对高校书法教育的推进还是功大于过的,我国的书法艺术经过了上千年的传承,其中的书法字体演变和笔墨纸砚的相关知识都极其丰富,“尚技”风尚的盛行为高校书法教育提供了书法艺术的评价标准,也能够为高校书法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基本功提出具体的要求,从大局来看有利于为我国书法事业的传承输送大量综合素质较强的书法人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尚技”风尚的盛行不能使学生盲目追求技巧的高超,学生本人的书法风格和书法知识也十分重要,千人一面的书法作品缺少了艺术收藏价值,不利于书法写作者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研究透视——以《中国书法》刊发的相关文章为例[J].中国书法,2019(14):192-197.
[2]陈樟楠.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开设书法艺术必修课的研究——以G学院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5-97.
[3]高全欣.高校书法教育现状之我见[J].艺术科技,2019(4):249.
[4]段成贵.当代书法的“尚技”风尚与高校书法教育关系研究[N].中国书法报,2019-01-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