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春
人与人之间会产生误解,有许多原因。其中最常见的一个是认知角度存在太大的差异:人往往通过别人的行为来解释对方的动机,却用自己的动机来解释其对别人的行为。你觉得自己对朋友应该坦诚相待,“有话直说”,是耿直,是真心,自己伸给同学的是一条翠绿的橄榄枝,放出的是一只洁白的和平鸽。但你也看到对方的反应了:他们觉得你刺过来的是长矛,是讽刺,是深深的敌意。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人口不择言,肯定是不能与“耿直”画上等号的,被人划为“毒舌”的概率倒是很大,事实也证明了你的说话方式让朋友受到了伤害,你的人际关系也大有将要处在“相呼已到无人境”的孤立状态。我相信,你也开始反思了,但看得出,你还是觉得有些困惑:自己那么耿直,有话直说也是多么单纯,按理,无邪如我的“耿直girl”在社交场上自带流量,不会弄成余额不足啊!
交友本质上是交心。所以,真诚应该成为我们的待人之道,但光有真情就能交到知心好友了吗?非也!借白居易论艺的一句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我们应该看到,人与人的交往,除了有感情之真,还不可缺语言之艺术。就如一个艺术馆,只会接受艺术家细心构思、精雕细琢的雕塑作品,如《大卫》《维纳斯》和《思想者》等,不会接受卡车运来的一堆乱石。一个人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人:用心说话,不扬人恶,因为这是对别人重视、顾及他人感受的表现;说话得体,优雅温润,因为那是一个人文明有教养的体现。所以,要交到朋友,一定要修炼自己的语言,切不可因为对方是朋友,就可以“有话直说”。你的同桌穿了条新裙子,你都要脱口而出:“哇,你腿上毛好多呀!”你也许觉得这样说话无拘无束,很爽。但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你那些“不过脑子”的话,连裙子也没穿,分明就是一种语言的“裸奔”,很是不雅?
会说话,不仅是一种教养,有时还是一种能力。19世紀,维也纳的剧场里许多女人戴着漂亮帽子,结果许多被挡视线的观众便向经理抱怨。经理上台劝女士们脱帽,以免影响别人看剧,一开始几乎没人理他。经理一番思量,这么说了一句:“这样吧,年老的女士适当照顾,可以不脱帽子。”此话一出,全场女士竟齐刷刷摘下了帽子。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我想你不会再继续给自己贴上“耿直girl”的标签,并把它当成可以不用动脑子说话的一块挡箭牌了吧?当你撕下自己贴的“耿直”的标签,别人也会给你摘掉“毒舌”的标签。在“出门”前,花点心思给你的语言穿上优雅的衣裙,或许受到欢迎的不只是你说的话,更是让人如沐春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