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1987年的秋天,我上初一,就读张家港市后塍中学,那是一所完中。
记得早上临出门,父母再三叮嘱,中学生了,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我应了一声后,便和同村的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飞也似的向学校奔去。大概骑了5公里就到了镇上,穿过石子路铺成的新街,过了一座后塍桥,往南拐个弯,后塍中学便在眼前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我们上了一堂很特别的课——英语课。老师很年轻漂亮,她教我们读“ABC”。一开始,同学们还很羞涩,不敢大声读。但每当有大胆的同学站起来读完“ABC”,老师便微笑着点头“good”。我们的心里都痒痒的。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开起了小火车,让我们每个人都读一遍,这样,我们每个人便都得到一个“good”。虽说那时我们并不知道“good”是什么意思,但从老师含笑的眼神和点头的动作中,我们猜测一定是个“好”。
多年后,在街上曾遇见这位老师,她还是那么漂亮优雅。当我说起当年那个“good”,那个给了我们莫大喜悦和鼓舞的开学第一课时,她却诧异地笑着说:“有吗?”
或许,这就是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记忆的河流里,还有一位老师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其实说来惭愧,因为我至今不知道他姓什么,也记不清他长啥样,我和他只是有过一面之缘。
那是我上高中时。有天下午,我去办公室找数学老师讲解题目,办公室里只有一位中年男老师在低头批改作业。“老师,您知道我们老师去哪了吗?”我怯怯地问。他停下手中的笔,抬头说了句“好像出去了吧”,又继续低头批改作业。看他专注认真的样子,我便没好意思再追问。但当我转身正要离开时,却听到背后有个声音,“同学,你找她有什么事吗?”“我……有道题目不太懂……”那一刻,我觉得脸好烫好烫。“哦,那我来教你吧。”
说实话,那时候他教了我什么,我已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时阳光正巧从窗口照进来,落在作业本上,是暖暖的黄色。圆珠笔在纸上“沙沙沙”演算的声音,至今难以忘怀。
临走时,我和他道谢,他微笑摆摆手说:“不要紧,以后有不会的尽管来问。”
想到这里,不知为何我的眼睛竟有些湿润了。“尽管来问”,这是一种多么宽广的胸襟,这是一种多么无私的爱!那一刻,我对老师这份职业有了一种纯真的向往。
至今怀念学校那片操场。
在升入后塍中学前,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操场,也从不知道还有秋季运动会。运动会开始前,同学们搬着凳子,围坐在操场的两边,那种兴奋、激动,很像小时候搬着凳子去社场看《哪吒鬧海》电影的感觉。当穿着蓝色运动衣、白色运动鞋的运动员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入操场时,心里竟有无限的欢喜和羡慕。整整两天的运动会,着实饱了眼福。那扭动着身子的竞走,疾步如飞的百米跑,腾空一跃的三级跳,至今仍清晰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同样留在记忆深处的,是操场西南角的双杠区域。高大的香樟树,迎着清风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几株秀气的油菜花,每到春天便迸溅出辉煌的金色;斑驳的白墙上,大片醒目的爬山虎奋力地向上伸展;有时会有鸟雀从远处飞来,停留在围墙顶上,在光影中跳动,忽然又扇动轻灵的翅膀飞向远处……
这儿,是我和好友常去之地。我们坐在双杠上聊天、说悄悄话:哪个老师对我们最好,哪个同学学习最认真,将来想考什么大学,以及从事什么职业……而我的老师梦便是从那块神奇的操场上开始的。我想和优秀的老师们一起,在一声声鸟鸣中,在一树树芬芳里,在一阵阵孩子笑声里,我们一起交出火热的青春,一起由青涩走向成熟。
而今,我已步入不惑之年,有了一名教师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我的女儿也已就读了师范院校。有意思的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故事,虽然很难复制,却影响了我的人生,我女儿的人生。
(作者1987年至1993年就读于张家港市后塍中学,现为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妇联“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专家成员。)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