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团宇
【摘要】 目的 分析白血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白血病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使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抑郁与焦虑评分分别为(31.23±5.63)、(46.39±6.15)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53.25±5.76)、(62.33±6.4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2.19±3.73)、(47.21±4.18)、(62.52±5.49)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3.58)、(32.98±5.13)、(46.63±3.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護理应用于白血病患者中, 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 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值得推广此护理方法。
【关键词】 白血病;心理护理;抑郁;焦虑;生活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9.095
白血病属于恶性肿瘤疾病, 极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所以患者在经医院确诊后大多会产生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 患者长期处于这种精神状态下容易影响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 继而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临床上在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化疗等常规治疗方法外, 还会对患者施加心理护理[1-3]。本文选择了本院收治的94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组探讨了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在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94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7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24例;年龄21~83岁, 平均年龄(56.9±12.0)岁。实验组中男21例, 女26例;年龄19~80岁, 平均年龄(54.3±11.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安排护理人员定期检查病房;每日按时打扫病房, 保持病房整洁;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实时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 并做好每例患者的病情记录。
1. 2. 2 实验组 采用心理护理, 具体如下。①入院护理:包括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 观察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 并进行合理的心理评估。②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白血病的相关知识, 包括发病原因、具体的治疗方法等, 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当前角色以及医院的环境。③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 制定个性化心理疏导方案, 对患者及其家属予以正确的引导, 使其能够消除失望、恐惧等不良情绪, 增强治愈信心, 端正态度, 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④改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以良好护患关系作为前提, 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护患关系, 通过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与患者进行“角色互换”, 真正地爱护与关心患者, 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 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 尽自己全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化的护理服务, 使患者的需求得以满足, 在彼此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⑤化疗前护理:在患者进行化疗之前, 以患者年龄为依据, 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 给患者讲解成功病例。⑥不良反应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脱发、呕吐等症状, 也会有血小板减少以及乏力的表现, 这些症状与表现都会打击患者的治疗信心, 所以需要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通过使用恰当的心理辅导方式重新唤起患者对治愈的信心。⑦效果评价:根据一段时间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护理方案作出调整, 以增强患者的舒适感, 提升护理的有效性, 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判断,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症状越重。②比较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判断,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症状越重。③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进行评估, 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3项内容, 满分均为100分, 分数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差[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后抑郁与焦虑评分比较 实验组护理后抑郁与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较之其他常见病症,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分复杂, 表现在患者的心理变化兼具潜匿性以及多边性[5], 所以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心理变化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可以起到增强患者自信以及应激力的双重作用。就白血病患者而言, 在初确诊时, 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愤怒等悲观情绪, 这种不良情绪, 极易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 因为疾病的发展以及转归不可避免会受到个体行为以及情绪的影响, 尤其是心理因素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 继而会影响到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 通常来讲, 若是患者长期带有恶劣情绪, 其自身免疫识别功能就会下降[6-8], 所以为了能够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避免恶性肿瘤的发生, 就需要让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 而这也意味着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即通过合理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流程,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使其减少对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果的过度关注, 提升其心理承受力, 能够正视白血病, 并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 尽快恢复健康。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护理后抑郁与焦虑评分分别为(31.23±5.63)、(46.39±6.15)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53.25±5.76)、(62.33±6.4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2.19±3.73)、(47.21±4.18)、(62.52±5.49)分, 均明顯高于对照组的(44.21±3.58)、(32.98±5.13)、(46.63±3.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均对白血病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相较而言, 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更优。分析其原因为:心理护理的针对性较强, 所以更容易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重在调动患者自身的治愈信心[9, 10], 所以更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心理护理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着手, 能够从源头上消除患者抗拒治疗的问题。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者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 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予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庆娟.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价值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84):252, 256.
[2] 王芳. 心理护理在血液科白血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79):130.
[3] 芮海鹰, 热依娜·乌甫里. 探索心理护理在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66):290.
[4] 张风琴. 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10):141, 144.
[5] 孙均芳, 范艳玲, 阚景平. 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4):27-28.
[6] 朱丽, 冯蓉蓉, 陶媛, 等. 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效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6):126-127.
[7] 刘宝芝. 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s1):311-312.
[8] 王婷婷, 王辉, 赵月. 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中国社区医师, 2014(34):168.
[9] 朱冬林, 姜玲玲, 孙雯敏, 等. 实施不同心理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4(4):157.
[10] 郭春霞. 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12):240.
[收稿日期: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