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艳 覃壮玲 刘阿云 朱冬梅 李毅莲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均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利用随机分组软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血压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92.57±4.12)分高于对照组的(80.46±4.3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85.24±2.51)、(122.55±0.78)mm Hg(1 mm Hg=0.133 kPa),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86.14±2.27)、(114.24±2.67)mm H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68.42±1.28)、(101.87±4.25)mm Hg,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6.28±1.32)、(90.29±3.52)mm Hg;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 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高血压脑出血;运动功能;并发症;收缩压;舒张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9.076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常发生于50~70岁, 男性略多, 冬春季易发。血压增高是其根本原因, 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临床上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疾程度和降低复发率。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是有研究发现,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易出现褥疮、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进而影响术后早期康复, 因此加强术后护理干预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1-3]。本文探讨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均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利用随机分组软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1例。对照组中, 男18例, 女13例;平均年龄(58.25±4.78)岁;平均发病时间(8.13±2.55)d;出血量(26.83±5.77)ml。观察组中, 男19例, 女12例;平均年龄(58.13±4.61)岁;平均发病时间(8.54±2.32)d;出血量(28.13±5.24)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①制定个性化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根据神经外科实际工作所需, 由管床高级责任护士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 对各班护士进行培训, 要求每班护理人员都能熟练地掌握制定的技术化护理措施, 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每周护士长与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对集束化护理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 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②集束化护理方案包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呼吸道干预、体位干预、营养干预、心理护理、三级质量控制。呼吸道干预: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吸痰措施, 降低对呼吸道产生的刺激。此外针对排痰困难的患者予以辅助排痰措施, 如雾化等, 气道干燥患者予以持续湿化气道, 吸痰动作要轻柔, 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排出的痰液及时送检, 根据检查结果予以针对性的用药治疗。体位干预:指导患者采取侧卧位, 将床头稍微抬高, 间隔2 h协助患者翻身。保持皮肤的整洁、干燥, 尤其是长时间受到压迫的皮肤, 避免发生压疮的情况。营养干预: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予以针对性的营养支持, 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评估, 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感情, 使患者信任护理人员, 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此外护理人员也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一级质量的控制主要由责任护士进行, 对集束化护理的方案是否规范进行分析;患者的各项运动功能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患者的执行力情况;护理干预的效果是否满意。二级质量的控制主要由护理组长进行, 对评价危险的识别是否正确、运动功能障碍评估是否正确进行分析;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紧急处理掌握是否熟练, 集束护理的方案是否合理;患者、家属陪护人员有没有掌握被宣教的内容。三级质量的控制主要是由护士长进行, 对集束化护理实施是否正确、护理干预的结果是否理想、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效果等进行分析[4, 5]。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并比较, 在此量表中包含五个项目, 分别为上肢、下肢、四肢感觉恢复、平衡、关节活动。满分为100分, 得分與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呈负相关。<50分说明患者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 50~84分说明患者为明显运功功能障碍, 85~95分说明患者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 ≥96分说明患者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6]。②记录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褥疮、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感染、肝部感染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前, 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85.24±2.51)、(122.55±0.78)mm Hg,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86.14±2.27)、(114.24±2.67)mm Hg,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68.42±1.28)、(101.87±4.25)mm Hg,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6.28±1.32)、(90.29±3.52)mm Hg;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国内外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护理给予了高度重视, 深入研究及探讨了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对患者运动功能的调节以及对降压的作用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调节术后患者的血压状况。同时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 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 促进了患者术后恢复, 此外,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集束化护理干预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有利于护患间的和谐。
综上所述, 集束化护理有效控制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血压状况, 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充分发挥了护理服务的价值, 为护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可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荣军, 王晓峰, 唐宗椿, 等. 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3, 12(1):57-61.
[2] 钟凤, 骆立新.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 浙江医学, 2016, 38(12):1031-1032.
[3] 薛春.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8):133-134.
[4]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7, 13(1):35.
[5] 陆燕. 整体护理运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的体会. 安徽医学, 2013, 34(4):499-502.
[6] 劉苏.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研究. 当代医学, 2014, 20(5):105-106.
[收稿日期: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