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琴
摘 要: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说: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期。为此,我们尝试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社会情感的培养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关键词:节日文化; 情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0-093-0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发扬本土特色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聚焦生成特色园本课程,在深入挖掘传统本土文化范畴之下,立足于本园实际,开发符合本园社会文化背景,适宜本园幼儿发展的课程体系。
不管是世界文化,还是在中华文化的进程中,节日文化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生活需要仪式感,热闹的节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此看来,何不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丰富的教育环境中体验不同形式的活动,感受童年的快乐。
中华民族素来有“礼仪之邦”之称,于是很多传统节日都是宣扬“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更应该将节日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给他们,让他们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得以传承。于是,在大班年级组,我们深入挖掘本土环境下的节日民俗,将幼儿情感教育融入节日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产生对家乡、民族、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一、团团圆圆元宵节,传统文化新传承
(一)六街灯火闹儿童
告别热热闹闹的春节,孩子们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元宵节在早春的微暖下如期而至。这个特别的节日,是否能有更特别的庆祝方式呢?在孩子眼中,每一个日子都值得庆祝,他们喜欢庆祝,他们似乎比大人更注重生活的仪式感,纪念日,节日,对他们而言,是有趣的瞬间,难忘的回忆。
花市灯如昼,和孩子举办一场盛大的花灯秀吧!从变废为宝开始,孩子们与大人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花灯,挂上灯谜。我想每个孩子以及大人都会享受这段珍贵的亲子时光的,我们的理念是家园共育,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资源。教育从来不分场合,尤其是情感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教就可以做到,有时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可能理解的更快。
对于自己的花灯作品,他们引以为傲,绘声绘色的讲述制作过程。在游园赏灯,猜灯谜时,在数百盏花灯下不断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花灯,像小汽车一样的,好不好看?语气里满是幸福。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比任何事情都更有意义。
(二)自己动手足衣食
如果说花灯秀是一场巨大的视觉盛宴,那么接下来就是美食之旅了。做元宵,嘗元宵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从兴趣出发,在孩子动手做元宵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人讲究“圆”,欣赏“圆”,追求“圆”,崇拜圆,赏月要赏“圆月”,吃饭要吃“团圆饭”。元宵也是一种圆,元宵几乎和春节一样重要,一家人在一起吃了元宵,就代表一年之中都会团团圆圆,是一种亲情的维系。元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食,
孩子们在做元宵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这种圆的情怀,体会来自中华两千多年文化传承下来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愿。做元宵的时候,我们请来个别孩子的奶奶进行家长助教,让孩子们清楚的看到:一个小小的元宵,也有着不简单的工序,从材料上看,它是由糯米磨成的糯米粉制作的,在糯米粉的揉粉过程中,也有讲究,要加温水揉,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揉完粉,需要分好一小段,一小段备用,再揉成团,做成元宵,不然,时间久了米粉会干裂,做不成光滑的元宵。
孩子们在奶奶们的指导下有模有样的揉粉团,包馅,搓圆,从陌生到熟练,他们渐渐得心应手,就连奶奶们都直夸孩子们做的好,她们的肯定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也更加体现出这次活动的意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最后当他们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之时似乎更觉美味了。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如火如荼的元宵制作和品尝落下帷幕,但是,在离幼儿园不远处的悦心公寓,有一群爷爷奶奶,不知他们的元宵节是否也一样热闹非凡。于是,第二天,我们向悦心公寓出发,和爷爷奶奶一起做元宵。初次见面,孩子们便礼貌的问好。孩子们的到来,也给悦心公寓带来了欢乐。奶奶们看着这群可爱的小天使,拉起了家常,孩子们见到爷爷奶奶更是兴奋不已,有的问:奶奶,你的头发怎么这么白呀?这可把奶奶乐坏了。在这一刻,孩子与老人们的眼神交汇处充满温情,最好的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言语过后,孩子们和爷爷奶奶一起做元宵,他们之间的互动触动着在场的每个人,你看,孩子们在给爷爷奶奶们未成形的元宵里放入馅料,爷爷奶奶们手把手帮孩子们的元宵做的更精致,这不就是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吗?在这样的画面里,我们还需要用言语进行情感教育吗?
做完元宵,孩子们和老人一起吃元宵,不用说,与老人已经熟络的孩子们先给爷爷奶奶端好元宵,这种自发性的礼让使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不由为孩子们鼓掌,告诉他们:孩子们,你们可真棒。《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幼儿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对待他人,如:尊重、关心长辈;礼貌地对待老人。而我们大班的幼儿真的做到了。
法定节假日的出现肯定了传统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宋兆麟指出:节日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民间文化抓住节日,就可以带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民间文学,民间神话传说等等,具有很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甚至还被国务院批准作为民俗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此可见,节日对于社会安定、人民和睦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也很重要。幼儿园更应挖掘利用好这些节日资源,借以影响儿童,如:中秋节的由来伴随着太多的民间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端午节以纪念屈原抱石投汨罗江以死谱写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实现了“忠”和“义”,儿童作为祖国的希望,必须培养其对祖国的热爱,屈原的故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素材。除此之外,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重阳节的意义,也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新的重阳节,也是为了形成中华“以情理为重”的传统美德,感念老人的养育恩情,恪守孝顺道理。
二、其乐融融传递爱,世界文化广接纳
传统的元宵节在红红火火的庆祝中结束,迎来国际妇女节,这个全世界的节日,在中国以孝当先的文化下,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节日意义更为丰富。我们进行了“妈妈爱我我爱她”的系列活动,通过全班性自助餐式品尝妈妈、奶奶或者外婆做的美味佳肴,感受妈妈的爱,体会“妈妈的味道”背后的辛勤和汗水。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是爱的互动,“妈妈,你先吃。”“妈妈,你是不是最喜欢吃……”从此记得妈妈的口味,了解妈妈的喜爱。爱不一定需要回报,但一定需要回应。就让我们用一双巧手,做一束花献给妈妈吧,表达对她们的爱和感恩。相信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承载着最独一无二的爱。
幼儿园课程中,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是其次,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我们开展多样的活动,却是一样的宗旨,旨在让孩子形成好的习惯,这一次,是爱的习惯,如果孩子们带着爱的习惯,在这一生中都能爱他们的妈妈,奶奶,外婆,亲人,习惯于将好的东西分享给他们,能够想到他们,为他们考虑,关心,爱护他们,那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功。爱,不是具体的学习内容,只是,我们还是在努力,将这些不具体的学习内容通过某些方式传达给孩子,这种学习过程是长期的,潜在的,也许近期我们无法看到成效,但我深信,把这些爱当作种子一般种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情感教育上,我们不就是园丁,有播种才会有希望收获。
社會情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们将追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脚步,贯彻“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关注儿童,聚焦经验,积极建构,创设生成,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生成幼儿感兴趣,喜欢做的活动,强调以幼儿为主的游戏化课程,致力于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