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曹保纲
【摘 要】目的:观察按动疗法联合基础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下肢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下肢疼痛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基础手法上联合整理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手法联合按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动疗法联合基础手法可以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下肢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按动疗法;基础手法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0-0093-03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也常常发生于青壮年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多为腰痛、放射性下肢疼痛或下肢麻木,其发病多为腰椎受外力损伤或者退行性改变,导致脊椎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从而引起腰椎间盘髓核破裂突出,压迫腰脊神经所致[1]。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迅速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但其损伤大,花费高,远期疗效较差,因此要严格选择适应症[2]。对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随下肢疼痛的患者来说,按动疗效保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治疗原理是根据经络理论、对应取穴、特定治疗的原理,对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或者痛点进行物理刺激,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3]。笔者采用按动疗法联合基础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下肢疼痛患者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2例。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5.7±3.6)岁;病程1月至7年,平均病程(26.1±1.7)个月;表现为双侧肢体疼痛者3例,单侧肢体疼痛者39例。观察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6.4±3.7)岁;病程1月至8年,平均病程(24.5±1.5)个月;表现为双侧肢体疼痛者2例,单侧肢体疼痛者40例。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按照意愿分别采取基础手法联合整理手法和基础手法联合按动疗法进行治疗。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符合《脊柱外科学》[4]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下肢疼痛诊断:①有慢性腰痛史、腰部外伤或者慢性劳损病史;②病人群为青壮年;③部疼痛伴随有下肢放射痛;④活动受限,生理弧度消失;⑤压迫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感觉迟钝或过敏,患病时间长可能出现肌肉萎缩;⑥X线检查提示:腰脊柱侧弯。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体边缘存在骨赘增生,椎间盘变窄。CT检查可显示病变的位置和程度。患者具有第6条和其余任意3条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纳入患者符合诊断标准;②患者单侧肢体或者双侧肢体出现疼痛,并能反映疼痛的具体位置,并检查证实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③年龄分布在25~60岁;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严重糖尿病患者;②合并心、脑、肾功能障碍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依从性差,不能遵从医嘱者;⑤合并有腰椎结核、肿瘤及骨质疏松患者;⑥按压部位存在皮肤溃疡;⑦患有精神类疾病者;⑧妊娠和哺乳期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基础手法 参照《中医筋伤学》[5]相关内容进行手法推拿。治疗时患者采用俯卧位,术者沿背部膀胱经所在部位用掌根采取揉按手法3~5遍;然后取雙侧志室、腰阳关、大肠俞、肾俞穴采取点按手法,分别点按15 s。选取腰部痛点,分别点按30 s。沿下肢膀胱经所行路线,用肘尖拨揉3~5遍。选取殷门、承山、委中、承扶,采用点按手法,分别点按15 s。患者选择健侧卧位,术者立于其后侧,捏拿侧腰部,随后采用前臂按揉肝胆经下肢循行路线3~5遍,肘尖拨理患侧环跳穴,拇指点按风市穴,每个穴位时间为15 s。对于腰椎偏歪者采用腰椎旋转复位法进行矫正。最后采取拨理手法对华佗夹脊穴及腰部竖脊肌拨理3~5遍。
1.5.2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基础手法联合整理手法治疗。患者选择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术者掌沿腰部膀胱经循行路线采用点揉手法3~5遍,然后选择腰部双侧志室、腰阳关、大肠俞、肾俞穴,采用点按手法各15 s,肘尖拨揉臀部及下肢膀胱经循行路线,进行拨揉3~5遍,然后选择患侧委中、承山、承扶、殷门采用点按手法各15 s;术者采用,术者沿患者受累神经区域采用揉、拿、弹、滚、拨手法施术5~8min,以疼痛区域感觉微热为度。
1.5.3 观察组 采取基础手法联合按动疗法治疗。按动疗法参照《中医推拿按动疗法》[6]中相关内容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总结,具体操作如下:①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随下肢疼痛部位位于大腿前面和小腿前外侧者,选择仰卧位,患肢屈膝屈髋,术者立于患侧,点按其冲门穴,足平放于床面,同时嘱咐患者进行髋关节主动内旋、外旋,时间约为2min;然后,术者采用拇指拨揉患侧上肢手阳明经循行路线4~6遍。②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随下肢疼痛部位位于大腿外侧面、小腿外侧者,选择健侧卧位,屈髋屈膝,术者拨理、点按患侧维道穴、巨髎穴,同时嘱咐患者反复屈髋屈膝,时间约1min,患者保持健侧卧位,患肢伸直,术者采用拇指拨揉上肢手少阳循行路线,随后点按阳陵泉、支沟、臑会穴,每个穴位15s。③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随下肢疼痛部位位于臀部、下肢后面者,选择仰卧位,患肢屈膝屈髋,术者立于患侧,用双手固定患者膝关节沿承扶穴至腘窝间路线采用点拨手法连续15遍,随后点拨阳陵泉、昆仑穴各15s。④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随下肢疼痛部位位于大腿内侧者,选择仰卧位,患肢屈髋屈膝,并且外旋,术者立于患侧,采用拇指反复拨揉血海穴至箕门穴之间路线,拨揉时间约1分钟,然后点按三阴交穴,同时患肢配合髋关节做内环转动作,时间约3min。
如果患者下肢疼痛区域为多个,可以联合应用相应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0 d,手法治疗隔日进行1次。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6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康复学》[7]拟定,对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法。以腰部、腿部疼痛等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日常工作不受影响为痊愈标准;腰部、腿部疼痛症状等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为好转标准;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减轻或加重为无效标准。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和好转率之和。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其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以腰腿部疼痛、麻木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近年来处于高发趋势。其发病主要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或刺激腰部脊神经根,腰部脊神经发出神经丛分布于下肢,当脊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时,常常影响下肢产生疼痛[8]。有研究表明[9]采用按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下肢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首先,在临床症状分析时,根据下肢疼痛的不同区域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更加精准,减少手法操作的盲目性;其次,按动疗法的治疗原则是远近结合,不仅对疼痛区域进行局部治疗,而且根据对应取穴法进行远端按动治疗,利用经络系统的传导作用,达到调理整体的作用,果巩固临床效;再次,按动疗法的治疗特色是动静结合,动静结合能够畅通疼痛区域的经络,在局部进行按动时,操作手法刺激可以使运动中的病变部位产生压力大、时间短的压应力,消除疼痛。对照组采取基础手法联合整理手法,能够放松肌肉,解除粘连,纠正关节紊乱,整复椎间盘突出,但是治疗缺乏针对性,治疗具有盲目性,单纯外界给予康复,自身功能锻炼较少[10]。
疼痛部位在大腿前侧、小腿前外侧者,辨证为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受累,相当于西医学中股神经所处部位。在操作治疗时,点按冲门穴,与此同时,令患者做患肢运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冲门穴是脾经要穴,刺激冲门穴可以起到理气活血的作用。相对应的在解剖学上冲门学深层是股神经通过位置,按动此穴位能够调理下肢疼痛;之后根据对应取穴法,选取患侧上肢手阳明经循行路线进行按动操作,使疼痛得以缓解。
疼痛部位在大、小腿外侧面者,辨证为足少阳经受累,解剖学上也是腓总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所处部位。穴位选择巨髎穴、维道穴,为胆经要穴,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采用点按手法,嘱咐患者做患肢运动。根据对应取穴法,选取上肢手少阳循行路线进行点按,随后点按阳陵泉、支沟、臑会穴,阳陵泉穴下有腓总神经通过,点按此穴位可以进一步缓解下肢疼痛。
疼痛部位在臀部、大小腿后面疼痛者,辨证为足太阳膀胱经受累,解剖学上属于坐骨神经所处部位。对此部位进行手法操作,可以迅速缓解症状,随后拨阳陵泉、昆仑穴,昆仑穴为足太阳经穴位,其下有腓肠神经通过,刺激此穴位可以疏通经络。阳陵泉为膀胱经要穴,为八会穴中筋之会,选此穴位对于缓解下肢疼痛效果显著。
疼痛部位在大腿内侧面者,辨证为足三阴经受累。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脾经循行部位反复拨揉,可以起到补气养血,活血通络的作用。选择脾经之要穴三阴交进行点按,可以使足三阴脾经经气通畅,迅速缓解疼痛症状[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表明按动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较好,能明显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安桢.中医骨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25-430.
[2]王秀艳,于希军.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0):1132-1136.
[3]陈毅斌,潘汉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8):233-234.
[4]李健,林本丹.脊柱外科學[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518-520.
[5]王衍全,杨豪.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54-260.
[6]智照林.中医推拿按动疗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15-419.
[7]刘昭纯.中医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14-318.
[8]杨光,刘东明,刘峰,等.“按动疗法”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1):6-8.
[9]王景梅,王钲,李兵.按动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8):1355-1357.
[10]王金涛,易锦,周顺利,等.按动牵伸法为主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1):49-51.
[11]曹玉举,许建文,雷龙鸣.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Meta分析[J].中医学报,2018,33(12):2501-2504.
(收稿日期:2019-08-15 编辑: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