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斗莲
摘要:小学低段童话可以根据童话功能、根据童话特质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内容。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以“童话”这种文学体裁出现的课文有很多,部编版的教材则更加突出。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童话有7篇。下册课文6个单元,4个单元都有童话。
关键词:教学内容;童话功能;童话特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6-0031-02
二年级上册和下册童话都有11篇。选编这么多童话,编者一定有其很深的用意。除了常规的识字、写字外,还需要教什么呢?王荣生说:语文课确定“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笔者就发现很多教师没有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面对这些童话,不知到底要教什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低段童话的教学内容:
1.根据童话功能,确定教学内容
低段教材里童话体裁的课文按功能大致分以下几类:
1.1 科普知识类童话。
如:《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要下雨了》、《雪地里的小画家》、《小蜗牛》、《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就属于这一类。这类童话的编排意图就是通过童话的形式对低年级孩子进行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普及,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这类童话的时候,除了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以外,还要让学生从中了解这些科学知识。并且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因为现在的孩子上学前就已经通过看电视、手机、读儿童读物、逛动物园、植物园等多种途径见多识广,有很多科普知识学生已经有所了解,激活这些已有的知识,就能和新知很好的衔接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也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当的科普知识拓展。
1.2 有教育功能的童话。
如:《小猴子下山》、《咕咚》、《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狐狸分奶酪》、《风筝和纸船》、《小马过河》等课文就属于这一类。这类童话的教育功能增强,多选取的是有正向价值观主题的内容,低年级孩子处于心智还不健全的成长期,正是塑型之时,容易受到自己接触到的任何事情的影响,多接触世界好的一面有利于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建立完善的心性。所以有人说:童年的影响对一个人而言是伴随一生的,好的培养可以终身受益,坏的影响一旦定型也会一辈子难以改正。教学这类童话,教师就要用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以读故事、解故事、猜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等教学内容,来合理组构板块,巧妙达教育的目的。
1.3 传授语文知识的童話。
如:《青蛙写诗》、《动物王国开大会》等课文就属于这一类。部编版教材采用双线结构,既关注人文性,也注重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由浅入深的慢慢渗透一些语文知识。如《青蛙写诗》就是通过童话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逗号、句号、感叹号、省略号几种常用标点的用法,并学会在不同语境中正确使用。
1.4 与时代接轨的童话。
如:《青蛙卖泥塘》、《蜘蛛开店》都属于这一类童话。新课标“前言”提出:“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因此这类童话编者真正的意图就是想让学生的思维和观念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教学这类童话需要老师对文本细读,走进文本深处,挖掘出童话中蕴含的要倡导的新理念,新思维。不能只满足于教师用书上的教学建议。因为“思维”比“知识”重要,“观念”比“行动”重要。就拿《青蛙卖泥塘》这篇童话来说,很多教师最后的定位都是“要勤劳”“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等层面上。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农村只要建设好了不一定没有城里好,甚至比城里更好”的新农村建设理念,那这篇童话就赋予了更深更高的内涵了。
2.根据童话特质,确定教学内容
2.1 丰富学生想象力。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因此通过童话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无疑也是童话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1)巧借插图,想象理解。
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插图让学生想象理解故事。其实这一点,孩子们在学前通过大量接触绘本读物已经有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教师无论在课前自学还是插图课中导学到课后拓学都可巧用插图,突破重难点。
(2)想象朗读,体味言语。
只有边读边想,边想边读,让读与想的速度同步,让情感在关键词或词组中切入,方能在儿童头脑中激活故事。也只有激活了故事的言语,才会带上感情、体温,让儿童在不经意间把言语渐渐沉淀成故事。
(3)利用留白,想象补白。
童话里,留白比比皆是,如提示语的省略处,情节略写处,关键地方的搁笔处,结尾的意味深长处等。想象补白的过程,就是运用形象思维,具体生动地表现故事的过程。扣住关键处想象补白,教学重难点一下子就盘活了。
2.2 提升言语表达力。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童话不例外,低段也不例外。
童话里形形色色的人物说出来的话,源自儿童生活,发乎儿童内心,接近儿童口语,质朴、简炼、生动、明快、富有乐感,因此充分利用童话语言的特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也是童话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当然低年级学生的训练点和中高年级还是有区别的。高年级重在文本言语形式的理解或运用,主要包括讲述故事的关键词句,标示故事结构的言语信息,描写童话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关键词句,以及体现幻想、夸张、拟人等写作手法,这些是教学的着力处,也是教学的难点。低年级学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好故事,培养语感。
语感实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候,添字、掉字现象严重,其实就是缺乏语感的表现。因此要从读好故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除了常规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读对基调,不能读跑调,童话故事类课文的基调,就要用讲故事的语调来读,读出故事味;二是要绘声绘色地读,读出不同人物的声音,并辅以相应的眼神、表情、手势、身姿等体态语;三是扣住关键词或词组读,读出故事里的感情。这样读就既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又体会到了童话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其实用这种好好读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适用于童话,任何体裁的文本都同样适用。
(2)重点词句,体会运用。
童话作品中许多词句精炼准确,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心领神会。如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童话时,“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下了水”这句话中“偷偷地”一词就修饰的很准确,很有画面感,教学时就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学生就明白“偷偷地”这一词用词之精妙准确。此时再顺势进行此类句子的训练。
(3)创设情境,想象表达。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教学时,教师的言语和朗读,都要有故事味,让课堂弥漫在童话氛围里。
(4)发现规律,创编故事。
低年级课文选编的童话在构段方式很多上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反复”。比如《小壁虎借尾巴》《小猴子下山》《青蛙卖泥塘》《棉花姑娘》等童话都如此,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规律,并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构段方式续编或拓展故事,并及时用口头或笔头表达出来。
3.以生为本,确定教学内容
不同地区,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童话的需求不同。在教学中,要以学定教来确定教学内容。
3.1 读书少的孩子,培养阅读兴趣。这些孩子可能因为居住在偏远地区,也可能是因为家长不够重视,无论什么原因,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首先对童话故事感上兴趣,对这类学生来说,这也就是童话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了,不要对这类孩子提太多的要求,课内外海量阅读童话故事,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孩子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爱上读书,就是给这类孩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了。
3.2 有特长的孩子,各美其美。擅长表演的学生就让他们演故事,擅长讲故事的孩子就让他们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就让他们编故事,朗读水平好的就让他们读故事……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在童话学习中找到学习童话的乐趣,从而对读童话乃至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这样放大扬长的教育也能让学生逐步积累总结学习童话类课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内驱力,可以说是一举几得。
其实,每种特质的文章无论在哪个年级段都赋予了他独特的功能,只要紧扣新课标的学段目标,聚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走进文本深处细读,语文教学内容难确定的问题都可以慢慢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