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延萍 许 蕾 韩月娥(通讯作者)
(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48)
脑卒中为中老年人群高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部血管的突然性堵塞或爆裂使得机体脑部发生血液流通障碍,可导致患者肢体无力、偏瘫、感觉障碍、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1]。其中感觉障碍可导致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减退或丧失,患者烫伤、着凉、感染等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临床应重视对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的治疗,缓解患者的症状,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2]。功能康复锻炼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旨在通过各种感觉训练来恢复患者的感觉功能,有研究表明,给予感觉障碍后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进行头皮针刺治疗可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3]。为验证此观点,本研究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功能康复训练、头皮针配合功能康复训练,并就2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受试对象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的60例脑卒中后感觉障碍住院及门诊患者。纳入标准:(1)起病急骤,偏身感觉减退;(2)年龄在45-75岁之间;(3)无认知和意识障碍,无失语;(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4]:(1)颅内存在出血性病灶,且存在明显的出血倾向病史;(2)6个月内接受过大手术治疗,或合并严重感染者;(3)年龄在75岁以上者;(4)伴有严重的肝、肾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23±6.17)岁。对照组女14例,男16例;平均年龄(57.29±6.12)岁。2组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2 方法:对照组采用感觉输入康复训练。(1)浅感觉功能训练:用棉签或棉絮触及患侧皮肤,训练患者的触觉;用冰水袋和热水袋接触患侧皮肤,训练温度觉;用大头针以适当的力度刺激患侧皮肤,训练痛觉。触觉、温度觉、痛觉训练每天均进行1次,每次训练15分钟[5]。(2)深感觉功能训练:嘱咐患者闭目,治疗师将患者手指、脚趾向左、右、上、下的方向轻微活动,训练患者四肢的位置觉,每次15分钟,每天1次。(3)皮层感觉功能训练:将重量适中的方木块、圆球等多种物品置于患者手中,让患者辨别物品的名称、大小和形状;将脚规适度分开,使其接触患侧皮肤,训练患者的两点辨别觉[6]。物品辨别觉和两点辨别觉每次训练15分钟,每天1次。根据患者的不同感觉障碍类型对其进行相应训练,在留针治疗期间训练30分钟,每天1次,1疗程为2周,观察8周后的疗效。观察组在感觉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头皮针治疗,头皮针治疗。取患者头部的穴线顶中线、额中线以及顶颞前斜线为穿刺部位,局部常规消毒。以紧提慢插手法为主要的针刺方法,使30号长2寸的毫针的针头与针尖与呈约为30°的夹角,并将其快速刺进患者的头皮下,若指下阻力减小则表明针已经进入帽状腱膜的下层,此时将毫针与头皮保持平行,再以捻转的形式进针,使针刺入相应的深度[7]。若由于进针角度不当而导致患者感觉疼痛甚且针灸医师进针时手下出现抵抗感,则需适当调整进针的角度。当针刺入特定深度后,留针60分钟,每15分钟行针1次。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
3 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评估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并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具体评估标准如下:(1)感觉功能。用改良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表[8]评定感觉功能,分值在0分-42分之间,包括浅感觉(0-20分)、本体觉(0-16分)、皮质觉(0-6分),分数越高感觉功能越好。(2)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价法评估,包括上、下肢的活动情况,总运动积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3)生活能力。用Barthel计分法[9]评定,分值为0-100分,其中100分为独立;轻度依赖为75-95分;中度依赖为50-70分;重度依赖为25-49分;25分以下为完全依赖。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高。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评定患者的感觉障碍、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能力评分。
4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Barthel评分差值和Fugl-Meyer评分差值评定疗效: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总积分提高25分以上,且患者症状消失,则为治愈;治疗后总积分比治疗前高出15分或以上,症状明显好转,则为显效;治疗后总积分较治疗前高5分或以上,症状有所缓解,则为有效;治疗后总积分的提高程度低于5分,且症状无明显缓解者,则视为治疗无效[10]。
6 结果:对照组有1例患者中途因故退出研究,故数据统计以实际完成研究的患者为准。
6.1 2组感觉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的感觉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组的感觉功能评分对比
6.2 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6.3 2组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的生活能力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6.4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2.41%,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2组的临床疗效对比(n,%)
感觉障碍为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可增加患者感染、受伤等的发生率,可导致患者躯体的平衡与协调被打破,进而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10]。浅感觉、深感觉、皮层感觉功能康复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感觉障碍症状,但康复训练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且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可能会产生倦怠心理,从而导致症状的缓解速度较慢,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为加快患者症状的改善速度,促进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以功能康复训练为基础,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头皮针刺治疗,发现疗效颇为显著[11-12]。中医认为,脑卒中的病机为脉络空虚、血弱气虚,而感觉障碍为机体脑络受损、肢体经络不畅所致,因此对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的治疗应以通络活血、化痰通腑、开窍醒神为主。头皮针刺法是通过毫针刺激患者头部特定区域的穴位从而改善患者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可达到开窍、疏通经络、醒脑、促进机体血液循环的效果[13]。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头部穴位进行针刺治疗,通过针刺刺激患者头部血液循环,疏通患者头部受阻或堵塞的经络,同时加以感觉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通,进而缓解患者的感觉障碍症状[1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以及生活能力均得以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93.33% vs 72.41%),P<0.05,该结果与林志诚[15]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因本次研究的观察例数较少,且中途有患者因故退出研究,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故数据仅供参考。
综上,给予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较高,患者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均得以改善,生活能力得以提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