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刚
(昌图县中心医院 , 辽宁 昌图 112599 )
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属于常见肱骨近端骨折类型,一般由于患者车祸、或摔倒时肘部、或手部着地,导致肱骨外科颈受到间接干扰而诱发骨折。且该疾病常发于老年群体,以肿胀、活动受限、疼痛为主要症状,易诱发胸部损伤、血管损伤、臂丛神经损伤等各类并发症,对其生活质量影响严重。对部分肱骨较为稳定或位移程度不大的患者而言可采取保守治疗。但若位移程度较大且不具备较好稳定性则需予以手术方式治疗[1]。现阶段髓内钉固定手术、经皮克氏针手术及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均为常用手术方式。为更深入探寻更为安全、有效治疗方式,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予以治疗的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7例,按不同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3)。观察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9.35±25.65)岁,疾病类型:车祸伤16例、砸伤9例、摔伤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9.47±25.52)岁,疾病类型:车祸伤9例、砸伤14例、摔伤10例;术前常规检查患者肩关节正位及穿胸位X线片、并同步应用CT检查开展三维重建,对其结节移动范围、移动程度,以及肱骨骨折块面积等情况进行了解,此外骨折后关节面受累情况也应予以充分掌握。患者骨折后手术时间应保障在14天以内。比较分析2组年龄等基本资料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比较意义。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2 方法:对照组予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行颈丛麻醉,手术入路选择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将患者筋膜切开后,将其头静脉做分离处理,同步使骨折端充分暴露。对肱骨干行纵向牵引,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复位,后续置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于肱骨肌间沟外侧,并使用锁定螺钉加以固定。观察组予以髓内钉固定手术,患者取仰卧位,行颈丛麻醉,在患者中份之间与三角肌前份作手术切口,并将其三角肌充分分离,以有效暴露肱骨大结节。对肱骨干行纵向牵引,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复位。后续在患者冈上肌腹肌腱交界部位作钝性分离,需沿肌纤维方向进行,使得肱骨关节面边缘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充分暴露,并疾病髓内钉进针位置选在此处,在导针插入后,作扩髓处理,并选择与患者适应度较高的髓内钉加以固定。术后处理:予以三角巾悬吊,时间为14天左右。手术结束后第2天开展患肢及关节手肘、手腕、手以及长肌肉收缩功能锻炼,14天后由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开展肩关节功能锻炼。
3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2组治疗优良率与临床基本指标情况。优良率由优、良、差3项评定指标构成,患者经治疗后功能恢复为正常状态,且无不不良反应为优;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为良;患者经治疗后骨折部位未得到有效愈合,无功能作用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临床基本指标主要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评定标准。
5 结果
5.1 2组恢复优良率情况比较:观察组(n=34),优12例、良21例、差1例,优良人数33例,占总比97.06%;对照组(n=33),优6例、良19例、差8例,优良人数25例,占总比75.76%;(x2=6.534,P=0.011),经过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5.2 2组临床基本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n=34),手术时间(78.33±18.74)分钟、术中出血量(51.38±10.81)ml、手术骨折恢复时间(10.43±4.09)周;对照组(n=33),手术时间(109.27±25.66)分钟、术中出血量(95.78±14.62)ml、手术骨折恢复时间(15.79±5.31)周;(t=5.649,P=0.000;t=14.164,P=0.000;t=4.637,P=0.000),经过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骨折后位移程度较重且不具备稳定性的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施以手术治疗,可对骨折处进行有效骨折复位,进而恢复人体解剖结构。老年群体出现肱骨外科颈骨折几率较大,其主要由于多数具有骨质疏松症状,钙质流失严重,骨折易出现骨折处分离及严重位移情况,最终导致手术难度较大[2]。现阶段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方式较多,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存在较大争议。相关研究表明,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不够显著,导致最终固定与骨折复位均不够理想,进而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等情况,对其工作、生活等均具有不良影响,同时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主要由于髓内钉手术方式属于微创手术范畴,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同时具备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强化髓内钉稳定性,进一步缩短患者骨折端愈合时间[3]。
此外,就手术方式而言,肱骨外科颈骨折最佳手术方式依旧存在一定争议,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患者体内置入材料较多,有克氏针、螺钉、钢板以及张力带钢丝等,克氏针、螺钉以及张力带螺钉对人体软组织剥离比较少,同时可减低对血液流动的干扰,但具有固定性差,不能及早开展功能锻炼等缺点。此外相对而言钢板体积较大,手术过程中需充分暴露患处才可有效置放,为患者增加了许多可避免的医源性损伤,钢板与人体骨质接触较多,接触面积较大,其两者长时间处于紧密贴合状态,会进一步对影响搭配骨折部位血供情况,易导致骨折部位愈合较差、骨折部位坏死等严重并发症[4]。本研究手术方式主要依据肱骨近端所具解剖结构所设计,具备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且相较于传统方式操作更为简便,有助于患处闭合复位,属于微创类手术。相较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方式而言,此种手术方法更加与生物力学固定原则符合,且主要针对粉碎性骨折,适用性较高。且不会直接暴露骨折部位,不具备骨折处血运及骨膜破坏能力,对后续骨折愈合影响较小,不易构成骨不连等情况。且可降低对肩关节软组织的损伤,优势较为显著。髓内钉手术方式因不同方向交叉形成的抗拔出能力及锚合力较好,可强化骨折部位稳定性,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另一方面而言,此种手术方式可保持后倾角及肱骨头颈干角所具优点,对部分骨折不稳定型及轻微骨折疏松患者具有显著作用,可同其完成力学固定,且具备较高的牢固性[5]。手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注意保护肩袖部位软组织,避免对其造成不必要损伤;(2)对于部分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种手术方式;(3)必须保证髓内钉近端没入肱骨软骨下4mm左右,规避术后肩峰下撞击及肩袖损伤等情况;(4)肩峰切口部位需注意避免损伤肱二头长头腱,而髓内钉近端应避免损伤患者腋神经;(5)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应避免使用该方式,宜应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髓内钉固定手术相较于对照组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效果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髓内钉固定手术应用于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患者骨折处愈合时间,同时保障恢复优良率,且该手术方式在保障骨折部位愈合效果的前提下可避免对患者软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且术后及早开展功能训练可保障手术疗效及手术质量。应用髓内钉固定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部位愈合快,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有效方式之一,因而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