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卓斐
(沈阳市骨科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44 )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的骨折疾病之一,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导致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1]。若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极易造成病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褥疮等并发症,进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股骨颈骨折易发人群为老年群体,导致老年人出现骨折的基本因素主要有2个,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降低,同时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从而导致股骨颈所具备的生物力学结构被削弱,致使机体股骨颈变得较为脆弱。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同时身体机能低下,因此在为其开展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难度得以加大,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但对治疗高龄老年病患的效果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为此,我院特对其应用于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12月我院接诊的8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病患,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66-94岁,平均(79.8±7.1)岁;骨折类型:经颈型19例、头下型15例、基底型9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66-93岁,平均(79.3±7.4)岁;骨折类型:经颈型20例、头下型15例、基底型8例。入选标准:均经X线诊断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和内科重症疾病;重要器官功能严重衰竭。2组病患普通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对病患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协助病患呈侧卧位,给予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之后,从后外侧入路做约12cm切口,显露髋部,随后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对髋臼进行仔细清理,选取型号适当的髓腔锉扩大股骨髓腔,直到调节到合适的松紧度再行股骨头复位。观察组对病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所有病患体位和麻醉方式同对照组,从后外侧入路做约10cm切口,分别切开皮下组织、阔筋膜张肌和部分外旋肌,分开臀中肌和股方肌显露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后,从小转子上边约1.5cm处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仔细清理髋臼并磨削髋臼到软骨下骨,将调整角度的生物性金属打入髋臼,用螺钉固定好假体与髋臼。随后将患肢最大限度的内收和内旋,完全包裹股骨颈截骨端,选取型号适当的髓腔锉扩大股骨髓腔,安装假体柄后将髋关节复位。确认下肢稳定性、活动度和长度,缝合外旋肌和关节囊,置入引流管关闭切口。
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关节恢复情况采用人工髋关节疗效评分(Harris)进行评价[1],总分为100分,优为:90-100分;良为80-89分;可为70-79分;差为:<7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情况比较
5.2 2组髋关节评分比较:对照组出院时髋关节评分为(22.61±5.41)分,观察组出院时髋关节评分为(40.88±8.64)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6个月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髋关节评分优良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髋关节评分优良率比较(n,%)
5.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因高龄老年病患往往并发较多慢性疾病,并且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明显降低,此时行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若方法不当极易造成脏器功能衰竭和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具有相应的手术风险。过往传统的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病患关节恢复时间较长,易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3]。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最大程度避免上述弊端,可有效提升髋臼稳定性,缓解关节疼痛问题,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加速关节功能恢复,避免股骨头坏死[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病患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于用高龄病患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创伤性大,有着相应的手术风险,在应用时需仔细评估病患身体情况,按照评估结果选取最有利于病患的手术方式[5]。
综上分析,在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机体情况充许的情况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