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秋 临沂工程学校
不同的时代、民族和地区的民间艺术品均有各自的特色和风格,而这些特色和风格的形成是由于物品的起源、用途、工艺、材质的不同而形成的。在泥塑工艺中,苍山小郭泥塑以造型夸张、色彩鲜艳、不拘一格的独特风格远近闻名,其所在的临沂兰陵县兴明乡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泥塑)之乡”。
据考证小郭泥塑起源于清代中期。《苍山县志》记载:“苍山泥塑玩具的代表产地为小郭村,源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原为已故老泥玩艺人李宪志的祖父李宗标从师天津,掌握了雕塑神像这技艺,为养家糊口,利用本地黄泥塑成人畜玩具,晾干、涂粉、着色,到集市销售。”
清代中后期,为小郭泥塑的起源和形成期;清末民国至新中国初期,是小郭泥塑的快速发展期和鼎盛期,开始区域性的传播和传承,出现了一大批有较高技艺的泥塑艺人,市场发展到鲁南、苏北、河北等地;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原有的农耕文明架构下的文化生态迅速瓦解,市场萎靡,后继无人,使得小郭泥塑这一传承了一百多年的民间艺术面临消亡的境地。近年来,小郭泥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重新得到重视和肯定,200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郭泥塑名列其中。
小郭泥塑的作品完成要经过四个主要程序,即制模、和泥、成型和着色。每个程序又分成若干步骤。许多泥塑作品看似简单,但制作起来工艺非常复杂,以做模、泡泥、和泥、做坯、安哨、打孔、脱坯、制粉、粉坯、彩绘等近十五道工序精制而成。
1.风格特点:特色鲜明的声响玩具,在当地又被称为“响货”,大部分苍山的民间泥塑都能发出声响,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苍山民间泥塑实现声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拉响。将一件泥塑分成两部分,在结合处装上芦哨,再通过后的牛皮纸将两部分密封,拉动纸腔,泥塑就会发出声响;另一种是吹响。将泥塑内部做空,底部装上泥哨,在泥塑背部或其他不显眼的地方开一个或几个气孔,当人用嘴对着吹气孔吹气时,泥塑便会发出声响。艺人巧妙地把“塑”、“声”、“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泥塑玩具形同声似,惟妙惟肖。
2.造型特点:大部分兰陵民间泥塑都只有一个主要观看面,这跟全国其他地区泥塑很不一样。小郭泥塑几乎所有的形体起伏和彩绘都集中于前面,后部保留泥胎的基本形不做任何处理,同时也保证了泥塑能够稳定的站立,整个泥塑从侧面看就像被压扁了一样,这种浮雕化、平面化的形体特点也形成了小郭泥塑独有的特色。泥塑的可塑性强,但牢度差,易断易裂,携带不便,有很大的局限性。小郭艺人却巧妙地驾驭了这个“局限”,压缩人体的比例,简略人体的四肢,给泥人以横向的夸张,这是客服泥塑易断易裂的好方法。由于艺人们“压”的巧妙,“简”的适当,使人感到比写实的人体更真实耐看。
3.用色特点:五色彩绘为主,塑绘合一。兰陵小郭泥塑和陕西凤翔、河北玉田、河南淮阳等地的泥塑的共同点就是“三分塑、七分绘”的工艺,不同的是小郭泥塑在后期彩绘工艺中,只使用了白、黑、红、绿、黄五种颜色,便创造出了一个精彩夺目的世界。小郭泥塑的“五色”观的形成,是一种被生产生活方式所制约而形成的优化式造型选择。正是基于外出“游方”的特殊需要,小郭艺人们将泥塑工艺极大地精简,这种精简,不止体现在制作工艺上,也表现在艺术风格上。对于颜色的选择,他们在泥塑能达到鲜艳醒目的视觉效果前提下,摒弃了所有不必要的颜色。小郭泥塑色彩的使用与搭配方法是相对固定的,并且具有明显的装饰特征。
小郭泥塑的核心价值是其审美价值,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增加生活的情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性:一是指制作方法的原始性。小郭泥塑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泥塑都是由模型制作而成,一直到今天,小郭艺人们还沿用古老的泥土模型制作泥塑。而在彩绘时使用的白粉,也是用一种白色的石头磨制而成,红、绿、黄则是使用传统的“品色”,体现了更浓郁的乡土气息;二是指传承方法的原始性,基本上以家族传承为主;三是泥塑作品的原始性,老艺人常说:“玩具是给孩子玩的,只要花哨好看就行,不能太真,做泥玩具没有一定的尺棒,手就是尺棒,想着怎么好看就怎么做。”艺人们不遵循固定的形式,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创作。
2.写意性:这在小郭泥塑艺术中体现的更为真切和直接,例如小郭泥塑浮雕化、平面化的特点以及绘制过程中使用的擦、描、拖、勾、涂、摆、点、扫等上色的方法,不拘泥于技法和形式的推敲,虽然材料简陋,但并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高度。
3.象征性:小郭泥塑表现的内容同样具有象征性。例如:桃、莲子、石榴、青蛙、鱼等被作为多子多孙的比附;虎、猫、狮子、狗、牛、羊等被作为重生利命的象征。
小郭泥塑艺人使用最简单的黄土和最简单的双手,便塑造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动物、植物甚至各种神仙鬼怪,是对生活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小郭泥塑的主要题材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神像:表达人们的信仰,祛除不详,追求吉祥、平安、幸福愿望。例如:弥勒佛、观音、罗汉、送子娘娘、财神、寿星、女娲、钟馗等。
2.戏曲人物:表达人们敬仰英雄人物、追求纯洁爱情的。如:杨宗保穆桂英、梁山伯祝英台、牛郎织女、岳飞、关公、张飞、诸葛亮、李白等。人物在塑造时巧妙运用“以虚拟实、以简代繁、以神传情”的表现手法,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情节和人物特征,结合泥塑的自身特点进行创作,使戏曲人物形象简洁明快,生动传神。
3.仕女、娃娃:表现人们盼望子孙健康成长,寄托人间美好生活愿望的,如:抱鱼娃娃、虎头娃娃、抱桃女童、元宝童子等。这些在塑造时一般夸张头部,做成“肥头大耳”, 充满稚气。
4.动物:表现六畜兴旺、家庭幸福的吉祥物,如:老虎、对狮、猴子、鸡、狗、牛、羊、兔、青蛙等。在捏制牛、马、狮、虎时力求具备“形、神、壮、稳”。“形”指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夸张变形,强壮与美丽,稚气与威猛并存,忠诚与野性同在;“神”表现在动物的眉眼和个性,眉要皱,眼珠要大,狮虎要凶猛,牛马要忠诚驯服;“壮”就是塑造的动物形象一定要健壮有力,全身肌肉丰富结实;“稳”是动作稳中有动,四足牢牢抓地,四平八稳,脚踏实地。
5.果品:代表五谷丰登、子孙满堂和生活甜美的,如:仙桃、石榴。色彩讲究“红要红的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使人看了明快爽朗。
6.人与动物合一:表达生活情趣和美好生活神往的,如:骑马人、牛拉车、武松打虎、麒麟送子等。
小郭泥塑就根植在这片民间文化的土壤中,保持着乡土的本色,从它的艺术风格、造型、用色多方面都呈现了这一点。
兰陵小郭泥塑在漫长的生活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彩绘笔法一气呵成,线条流畅、自成一体,至今仍保留了民俗文化中的传统意蕴。小郭泥塑之所以享有盛名,正是因为其重视传统,注重发挥民间艺术特色,它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绵延着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