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朋 辽宁传媒学院广电影视系动画专业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动画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很多学校开始在教学课程中融合动画教学,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创新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动画教学,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无论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画教学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有所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通过这种新型模式的教学创新,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等,同时动画模式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学生一定的平台发挥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旨在实现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的提升,要求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和审美品位的提高,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实践来进行锻炼的。节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生活中的每样事物都有属于其自身的节奏感。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互动的同时,要重视对节奏的演示教学,通过展示向学生传输节奏的相关规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知节奏,培养意识。还要对节奏进行划分,根据速度、等级以及种类等,培养学生全面感知节奏的能力。
身体运动的基础就在于节奏,因此对动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难度等级来对节奏进行划分,从而有层次的设计教学互动,比如在教学初期可以采用简单的动画来进行节奏知识讲解,随着学生知识掌握的增多,适当提升难度。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也更利于学生节奏意识的培养。同时动画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很有作用,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结合动画,不仅可以培养课堂氛围,还可以进而将学生引到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去。
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倾向于全面化的人才,因此个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动画教学所培养的不仅仅只局限于学生的节奏意识,更能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开发其协调能力,包括其对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另外,动画教学在提高学生对节奏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能激发学生脑力运动的频率,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根据个体发展相关理论可知,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每个学生都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这要求教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培养。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个体差异的考量,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发展学生个体能力,促进后期知识的教学。比如针对“动画短片设计”这个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式的教学模式,小组内部的学生可以是自由组合,也可以是不同类型学生的合并,基于小组内部合作协调,教师进行适当指导,这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教学。
要充分发挥动画教学的优势,就要求教师完善其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氛围,侧重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实践的结合。动画设计少不了实践操作,因此要求教师树立开放性教学的理念。比如,针对“Flash 动画设计”板块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导型的作用,将动画教学融合到课堂导入环节中,利用有趣的动画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知动画效果的作用体现。接着,再引导学生来发挥想象,自行设计动画,从而在实践中学习Flash动画设计。
旨在提高学生动画设计水平和思维能力,就务必要重视对学生的节奏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学设计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这要求教师对学生个体的知识掌握以及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充分的考量,进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基于学生自主意识,来促进其动画设计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需求有所了解,进而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于动画设计的专业性,要求教师要在知识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其自主探究,进而巩固知识,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