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数字化转型赋予了经济发展新的动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品牌价值,打造云端一体化管理,已经成为获得市场成功的关键。企业信息化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开始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企业信息化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向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网站,其次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含有工作流程信息化、生产制造业务信息化、商务流程信息化以及运营管理信息化等。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意义在于内部设置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主数据管理提供的是一种方法,是企业能够有效的管理存储分布在系统中的数据。主数据管理从现有的系统中获得最新信息,并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流程,用于自动、准确和及时的分发和分析整个企业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验证。主数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主体地位的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和共享出现局限性和不规范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呈现递增式的扩充发展趋势,加之大部分企业在建设初期对信息化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导致企业后期的主数据管理在信息共享上出现了较大的局限性和不规范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信息隔离现象。
主数据管理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缺乏合理统一的数据标准让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难以对信息进行交换、共享和深入分析,更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第一,各个职能部门和下属分支机构对信息的处理工作随意性太强,主要是对信息的命名、描述、分类和编码等,没有按照标准化的流程或要求,导致分类编码目录混乱,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第二是执行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对信息记录的人为错误,久而久之垃圾数据量增多极大的降低了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率:第三是编码定义过于复杂化,主要表现在人力判断和手工处理、编制、生成的编码操作容易出现重复编制,没有建立防止错误信息出现或留存的审核机制,编码规则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编码容易出现混排。
主数据管理系统架构主要有业务系统、主数据管理和数据层三部分。首先,业务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系统、ERP系统、HR系统、0A系统和SCM系统等;其次,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即主数据管理,这是衔接主数据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接口,运行功能以主数据处理服务和主数据查询服务为主。
主数据是描述企业核心业务实体的数据,它具有跨业务领域重复使用、长时间变动较小的特点,是在多个系统中能共享使用的数据。主数据的定义从分类体系、属性体系、识别体系、标准体系4个方面进行规范描述。根据主数据识别原则,识别出公司主数据。按照主数据定义规范,制定各项主数据标准,形成公司主数据体系。
主数据管理流程包括创建、修改、删除流程。根据最新主数据标准,针对各类主数据制定历史数据清理方案,并有计划地开展历史数据清理工作。
主数据管理平台作为公司主数据的承载系统,与多个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其中包含数据入口、数据共享、业务主体级、数据集成方式这几个部分。将现代信息化产品运用到MDM中。通过建模、识别、解决、联系、治理的步骤,帮助企业成功进行多领域主数据管理。
因主数据标准、流程和平台功能定义的变化,相关主数据应用系统需进行优化完善。首先确定主数据与应用系统的相关性,分析主数据在相关系统中的使用情况。其次,从信息系统的数据、配置、软件、接口4个方面分析,制定各应用系统的优化方案。最后,与各应用系统负责人一起制定计划,完成应用系统优化完善。
根据最新主数据标准,针对各类主数据制定历史数据清理方案,并有计划地开展历史数据清理工作。
按照总部主数据管理要求,主数据应通过总部MDM平台申请总部主数据编码,并通过接口写入公司MDM平台中,保障总部各项业务正常开展。新增供应商、客户主数据的总部编码则直接通过公司主数据维护流程申请,完成公司主数据创建的同时,通过集成接口完成总部编码的申请与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