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策略探讨

2019-11-30 18:59张福军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56期
关键词:新形势现状策略

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总人数持续上升、跨省流动人口持续增长以及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的现状。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局势较好,但还是存在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对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策略

一、 引言

新形势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决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因此,有必要对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 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持续上升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正在持续上升。在历史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转移。随后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了较大的规模的快速转移。之后随着我国“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再次壮大。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一些平台期甚至低谷,但是整体来看还是保持持续增长的大趋势。

(二)跨省流动人口数目增长明显

从人口流动的趋势来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路径多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转移,呈现出明显的跨省流动趋势,例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北上广深等城市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最受欢迎的地区。比起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条件以及环境相对较差的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的收入高、就业机会多、优质的社会保障、良好的生活环境等优势使得城市地区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选,跨省流动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大势所趋。

(三)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呈现出农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的趋势。这个趋势与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化体系的完善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形势下,第二、三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大幅度超过了第一产业,农村地区依靠传统产业模式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产业类型选择上,多集中于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机械制造业以及建筑业等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中。

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保障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为相关保障制度的欠缺,政策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首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我国过去城乡二元化政策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对城乡的协调统一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导致了许多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产生。目前的这个户籍制度的作用是为了保障当地居民的权益从而限制人口流动,但是这对于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来说带来了许多不便。其次,社会保障体系。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在城市工作的农村户口人员不仅就业、定居等受到限制,子女教育、社会福利等也与当地居民存在差距。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对其进行改进,但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还是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持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阻碍。

(二)农村就业岗位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村地区的就业岗位呈现出严重的短缺现象,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与工业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产业多集中于第一产业。由于城乡二元政策等历史原因,我國农村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非常滞后,显著落后于城市工业发展水平;同时,由于缺乏的先进技术以及设备,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非常缓慢,而工业的发展是要以农业供给为基础的,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农业以及工业发展均较为滞后,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乡镇企业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坚力量,存在有建设资金短缺、规模聚集效应差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在逐渐减弱,就业岗位持续短缺。

(三)劳动力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不高,这给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首先,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学历普遍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农村地区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文盲的数目持续减少,但是许多农村地区劳动力还是无法胜任许多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导致了就业的选择空间较为狭窄。其次,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许多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再加上信息的闭塞以及交通的不便,许多农村劳动力群体缺乏提升自己、学习专业技能的经济条件以及机会,对于农业外的其他行业了解甚少。一些农民还缺乏提升自己的意识以及觉悟,在就业的选择方面往往就会陷入僵局,缺乏上升的通道。

四、 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策略

(一)促进制度改革,完善社保体系

在城市工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是目前我国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需要从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两方面进行突破。首先,要对传统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缓解城乡之间的矛盾,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如下:降低农村居民在城市买房、子女教育的门槛;降低对农村居民迁移条件的一系列限制,放宽要求;淡化城市居民以及农村居民身份之间的差异,尽可能追求城乡居民平等共存。其次,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时要倾听群众的声音,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制订出更加完善的相关政策,并且要加大社会保障的财政拨款力度,使得农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惠民利民政策。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还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助于新时期解决我国的“三农”难题。

(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劳动市场

为了解决农村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的问题,要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完善劳动力市场两个方面入手。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的农业以及工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开放更多就业岗位,要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对目前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以及升级。产业结构向第二、三产业倾斜不意味着抛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将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相结合,实现共同发展,例如,在农村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发展旅游业、养生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实现农村地区多产业融合发展,开辟更多就业岗位。其次,要打破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保证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同时还要引导更多的资本向农村地区流通,帮助农村地区发展。

(三)加强技能教育,提高人才素质

新形势下做好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要注重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加强专业技能教育。首先,农村地区的政府要做好当地的教育改革工作,引入优质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基础设置以及优秀教师团队,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修养以及内在品质。其次,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将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进行有机结合,打破农村地区的信息壁垒,让农民群众们能够及时接触到新鲜事物以及新技能。有着专业技术的加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改变被动的就業局面,就业选择的机会更多、范围更广,因此可以有效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效率以及质量。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较好的增长势头,但是还是存在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制度以及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就业岗位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不高等。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要充分重视城市居民以及农村居民之间的差异性,不断促进制度改革,完善社保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劳动市场,还要加强技能教育,提高人才素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丰富的就业选择以及优良的就业条件。

参考文献:

[1]彭志武.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其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农业展望,2019,4(10):123-125.

[2]周茜.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8,4(12):99-101.

[3]李亦楠,邱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J].人口学刊,2014,36(6):75-80.

作者简介:张福军,寿光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新形势现状策略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