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过去一段时间,一些煤炭企业资产投资缺乏长期效益决策分析,资产生产阶段的低效益,引发了产能过剩,制约了煤炭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统筹考虑在资产规划设计、建设采购、运行维护和报废处置的全寿命阶段的成本支出,提出全寿命成本最优的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如何借鉴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这一理论,引导露天煤矿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降低固定资产成本,是本论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 固定资产 露天矿 全寿命 成本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起源于全周期成本,是LCC(Life Cycle Cost,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的发展和丰富。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是在追求全生命周期相对成本最小的目标基础上,同时加入企业的资产工程技术管理条件,全面安排固定资产的规划、购置与安装、运行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报废处置的全过程的管理理念。一般来说,LCC包括投入成本(CI)、运行成本(CO)、故障成本(CF)、维修成本(CM)和回收报废成本(CD)。
全寿命周期成本LCC=CI+CO+
CF+CM+CD。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财务管理和工程管理的交叉融合。财务管理涉及各种投资方案的比较、投资与运行之间的成本安排、运维与故障成本比较、更新与退役成本比较等。工程管理涉及设备的安全、技术、效率管理等。
二、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优点
传统企业成本管理只注重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成本的控制局限在经营生产阶段,忽视了企业的前期投入和后期技改的科学决策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弥补了这一不足之处,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将成本管理向前推進至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向后延伸至资产报废处置阶段,从而涵盖了资产的全部过程,打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和空间的局限性,可以为成本管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思路。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实现成本的源头控制,管理的特点为全系统、全过程和全费用。全系统是指不以职能部门为界限,将项目周期各阶段发生的成本支出实行统筹安排。全费用是指将与资产或项目相关的所有成本费用,在确保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遵循全费用和可用率匹配的原则,实现LCC的最优。全过程是指LCC管理贯穿了从规划设计到运行维护直至资产回收的整个阶段,避免了片面追求单一阶段管理需求的情况。
三、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阶段主要活动和成本分解
按照行业特点,露天矿全寿命周期包含4个主要阶段和13项活动。(如图1)
在全寿命资产管理活动过程中,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成本包括固定资产设计、采购建设的形成成本、融资等其他费用的分摊成本和生产过程的资产运行、维修和改造、处置成本等。在规划设计、建设采购阶段发生的相关成本通过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转资进入了固定资产的原值,运行、维修成本进入了生产成本,技术改造和处置成本两者兼有。(如表1)
针对不同寿命阶段的成本活动,露天矿固定资产成本管理主要有概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建设与采购成本管理、卡片管理、单机单车成本核算、定额管理、成本考核等内容。
四、露天矿全寿命成本LCC模型在决策中的应用
遵循露天矿资产成本管理特点,利用LCC的计算模型LCC=CI+
CO+CF+CM+CD,可以在露天矿的设计、设备组合选型、招投标、更新处置、国产化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在执行过程中将各个期间发生的成本费用分解,将每笔费用支出的来源、动因细化,并采用分析模型计算分析对固定资产整个寿命周期的影响。
(一)工艺及设备选型选择
目前普遍采用的露天开采工艺系统有间断工艺、连续工艺和半连续工艺3种。间断工艺是指煤炭开采运输过程不连续,具有开采灵活、维修成本低但产能不高的特点。一般采用单斗挖掘机配合汽车的工艺。半连续工艺系统将开采出的煤炭运输到破碎站被破碎成适合皮带输送的大小后,经输送机运输到目的地。连续工艺直接通过轮斗挖掘机将煤炭产品采掘并破碎成适合的大小,经输送机运输到目的地。
针对露天矿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以LCC成本最优的原则,选择不同的大型设备组合类型。充分评估设备选型方案,不仅考虑单台的设备经济效益和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对电铲与卡车的资产配比的组合方案进行评估和决策,考虑电铲和卡车组合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性。在评估LCC时,同时还要关注资产规模化优势节约的相关成本,包括管理规模、人员技能经验(操作与维修)、配套维修设备、储备配件的通用性等相关资源的共享。最终选择适合露天矿地质条件的LCC成本最优的工艺和设备组合。
(二)配件和设备国产化
进口配件价格昂贵,且供货周期长,造成维修成本高,储备配件资金占用大。为解决上述问题,SL公司自2013年开始一直推进进口设备配件国产化工作,通过对进口设备零配件测绘和技术性能的分析,以试制、鉴定后生产的国产标准件或国产专用配件来替代进口配件,保证引进设备在发挥正常效能的前提下,通过配件国产化的科学推进,缩短备品备件的供货时间和储备资金占用,更主要的是降低引进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进口配件、国产配件的相关成本构成如下:
CI:包括前期国产化设计、厂家的选择研究成本、配件的购置成本、配件的存储成本。露天矿大型电铲、自卸卡车的进口配件供货周期相对较长,往往需要增加相关备件的储备,这占用了资金和存储成本,应计入配件的投资成本。
CF:包括配件故障发生时引起的停工损失和设备联动等原因、单项配件质量问题引起的其他方面的损失。
CM:包括配件拆除、维修与更换的成本,维护人工成本。
CO、CD:无相关成本。配件国产化对运行、处置的影响可以忽略。
通过分解成本,建立进口配件(LCC进口)和国产配件(LCC国产)的成本方案并比较。因为国产配件和进口配件的使用寿命不同,所以不能直接比较2种不同的方案,可以在获取两者最佳使用寿命的基础上,计算相同期间内的平均成本,然后比较最少的平均成本支出,作为评价进口和国产方案的指标。
除对配件国产化方案的评价外,还可以利用LCC对设备的国产化进行试用评价。
(三)资产更新处置
露天煤款采掘运输设备在使用10年以后,设备故障迎来维修高峰,在未来面临陆续的范围较大的更新改造或报废处置需要。运用LCC成本最低的原则可协助管理层制定最优的更新处置方案,有效节约固定资产成本。在设备达到一定使用年限后,设备的故障率升高,继續使用该设备的维修成本和停工时间增加,使用单位可以考虑对继续使用该设备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利用LCC分析可以解决决策问题,露天矿大型设备的更新处置方案一般可分为3种:继续使用、大修(技改)、更新。
3种方案情况下,设备的使用寿命各不相同,并且时间跨度较长。可采用年金法,计算每种方案的折现后LCC成本,采用不同使用寿命,进行等额年金的折算,得出资产的年金成本,作为评价依据。资产的年金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AC = NPVLCC×(A/P,i,T)
AC为资产的年金成本;
NPVLCC为资产全成本支出的净现值;
(A/P,i,T)为资金回收系数。
资金年金成本最少的方案为最优方案。随着设备使用时间不断增加,3种方案的结果会发生变化,企业可以每年进行一次方案的评估,制定最佳决策方案。
(四)设备招标采购
露天矿电铲、自卸卡车设备价值高,企业在采购中选择价格最低的设备厂家不一定合理,因为这些设备在运行、维护、故障方面的成本要高于最初的购买成本。正确的财务选择应该综合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所有相关成本,选择LCC作为招投标的标准,进行量化的决策,从而解决设备采购过程设备选择难、选购不合理的问题。
在利用LCC指标协助设备采购招标的过程中,在招标书中除了要明确设备功能范围、技术参数外,还要要求投标方提供涉及LCC的计算数据,包括设备的设计寿命、运行条件、运行效率、维修方式及配件成本、故障模式及检修策略、故障率统计等相关内容,而不仅仅是设备的采购价格。
除上述4个方面的应用外,在工程造价管理、设备租赁及业务外包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利用LCC指标作为定量标准,更能清晰做出科学决策,找出更加合适、成本最优的方案。
五、结语
煤炭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其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一直以来比较粗放,面对经济转型和行业产能过剩,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采用更为先进的现代资产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率,完善管理流程,降低资产成本,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产全寿命成本管理摒弃了传统的追求单一阶段成本最低的思想,统筹考虑固定资产各阶段成本,采用系统化的策略,以追求资产管理的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对提高同类型露天煤矿固定资产管理效益、提高资产效率、降低资产成本具有实践价值。
(作者单位为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赵朝阳(1985—),男,安徽淮北人,硕士,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经理助理,研究方向:国际会计。]
参考文献
[1] 帅军庆.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刘崎.寿命周期费用法在设备改造中的应用[J].矿业工程,2006(4).
[3] 张文泉,冯宇新.寿命周期成本评价建模与应用研究[J].华东电力,2009(4).
[4] 刘军辉.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成本管理[J].企业研究,2010(12).